医生登录
    极速咨询
    科室介绍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所在的中医痹病学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风湿病专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风湿病)建设学科,现为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风湿免疫专业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CRDC)、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CSTAR)、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研究成员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免疫学三级实验室和安徽省中医内科重点实验室、安徽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风湿科现有开放床位50张,医护人员共22人,医师8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3人、博士5人、硕士3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安徽省名中医1人、江淮名医1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传承博士后1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骨干人才1名,每年培养博士研究生1-2名,硕士研究生6-8人。科室年平均收治住院病人约1200例次,门诊常年配有高、中级职称人员出门诊,每天平均3人次以上专家门诊,专科年门诊量平均2万例次以上。医疗特色1.中医理论创新,临床疗效显著本学科秉承《内经》痹证理论及新安医学治痹学术思想,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提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开展中医脾气虚证的研究及类风湿关节炎“从脾论治”的系统研究,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广泛、全面、系统、深入,为学科的形成及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文献研究、中医证候学调查及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认识到脾虚在痹证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发现痹病(类风湿关节炎)呈现虚实夹杂、痰瘀互结的中医证候学特征,具体表现为虚证以气血亏虚、脾胃虚弱为主;实证之痰湿壅盛在风寒湿邪证候中占主要成分;瘀血痹阻关节经络贯穿于疾病的始末,提示气血亏虚、脾虚湿困、痰瘀互结是类风湿的中医证候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健脾化湿通络”的治则,研制健脾化湿通络中药复方新风胶囊应用临床取得良好的疗效。2.突出重点病种,中医特色明显风湿科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的基础上,运用中医特色治疗,极大地提高了风湿病的治疗效果,重点诊治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痛风、肌炎/皮肌炎、白塞氏病、系统性硬化、未分化结缔组织病、银屑病关节炎、大动脉炎等。其中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骨关节炎为我科的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在诊疗过程中不断摸索及发挥总结中医药特色和疗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宗旨,突出医疗工作是科室工作的重心,认真按照医院的要求,完成了各项业务指标。同时积极开展“冬病夏治”、“中医治未病”、“周末健康大讲堂”以及“冬令膏方进补”等工作,积极开展中药蒸汽治疗、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中药局部外敷治疗等中医适宜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国内中医风湿病领域已经具备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3、系列院内制剂,独具治疗优势在脾虚致痹和从脾治痹的学术思想指导下,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研制出系列院内制剂,如复方芪薏胶囊、黄芩清热除痹胶囊、五味温通除痹胶囊、芪黄健脾滋肾颗粒、重骨颗粒等,积极使用我院特色院内制剂,如消瘀接骨散、芙蓉膏、颈椎活血胶囊、腰痛活血胶囊、养阴润喉茶等,总结出一套辨病与病证相结合、中药口服与中药外敷相结合、整体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的“中医健脾综合单元疗法”,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临床研究中我们首次将循证医学方法引入到中医药治疗痹病的疗效观察当中,研究中不仅重视对痹证关节病变的改善,还注重中医健脾疗法对于患者生活质量、心肺功能、焦虑抑郁状态的改善,初步建立以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生活质量作为判断病情改善的疗效评价体系。专家介绍刘健:男,医学博士,二级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风湿病科、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痹病学科、国家中医药重点专科风湿病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风湿病专业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免疫学实验室主任、安徽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会长、安徽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以上课题18项,获省级科技成果15项,获省级科技奖励7项,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CI、MedLine收录8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15部。先后荣获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安徽省青年科技奖、安徽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安徽省名中医、江淮名医等荣誉称号。汪元: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师承国医大师徐经世先生。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风湿病临床与实验研究。擅长应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纤维肌痛综合征、产后风湿症、白塞氏病及多种中医杂症。现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主任、风湿病科党支部书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痹病学学科秘书、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风湿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长、安徽省十三五科技创新团队学术骨干;现为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风湿病学分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理事,安徽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务委员,安徽省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参与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2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及安徽省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著作2部,参编著作4部,获奖励4项,成果7项。张皖东: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2007年在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曾在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进修学习。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应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痛风等多种风湿免疫性疾病。一直从事关节炎动物模型设计、中医证候分类与本质等方面研究。参与多项科技支撑计划的设计和研究工作,参与国家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6项,获成果3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SCI收录1篇,参编著作3部,现为安徽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万磊:男,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科室副主任。美国CityofHope国家医学中心Beckman研究所博士后、访问学者。临床擅长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干燥综合症、产后风湿症、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等风湿免疫类疾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开放基金项目、安徽中医药大学校级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获省级科技成果20余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著作奖二等奖各1项,安徽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三等奖3项。主编专著4部。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7篇,一类论文20余篇,研究论文曾多次获国际、国家级、省部级奖励。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风湿病分会理事、世中联真实世界研究委员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病联盟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王桂珍:女,副主任医师,规培生导师。临床擅长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痛风、骨关节炎、产后风湿症、肌炎/皮肌炎、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氏病、纤维肌痛综合征等疾病。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及安徽省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著作1部,参编著作9部,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安徽省省级科技成果10项,如“基于miR-155/NF-кB信号通路探讨中药复方新风胶囊改善干燥综合征患者血瘀状态的机制研究”、“健脾益气通络法对干燥综合征的疗效、心肺功能影响及免疫学机制研究”等。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安徽省中医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健康服务业协会风湿免疫分会委员,安徽省老年医学学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培养对象,安徽省省级健康促进与教育专家,合肥市基本医保门诊特殊病鉴定工作专家。陈瑞莲:女,副主任医师,硕士,第二批安徽省名中医学术继承人,从事风湿性疾病临床诊疗及科研工作,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骨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肌炎等风湿性疾病。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安徽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病学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项目课题、安徽省重点课题,发表论文20余篇(含SCI),主编安徽科技出版社《风湿病中医临床保健》一书,并参编相关丛书13部,获得20项科研成果及奖励。葛瑶:女,副主任中医师,医学硕士。安徽省名中医工作室骨干,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病学医师分会青年委员。擅长类风湿关节炎、痛风、骨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白塞病等风湿性疾病的诊断及中西医治疗。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近十篇,主编《中药风湿病名词术语》,参编论著8部,获安徽省科技成果10余项。孙玥:女,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讲师。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病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多年。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安徽省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一批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对象、安徽省高校优秀拔尖人才培养对象。主持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外研修项目1项,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访学;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主编著作1部,参编著作4部,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3篇,获得多项研究成果与奖励。擅长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痛风、肌炎/皮肌炎、白塞病、银屑病关节炎等。医学教育科室每年招收专业学位、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10余名。每年培养规培生100余人次,招收来自全省地市级以上医院的专科医师进修临床。另有实习生、轮转生学员若干名。每日安排中医教学查房、本科高级职称医疗查房、科室中级职称以上人员英文讲课等。每年对各级医师进行量化考评,对高年资医师进行定向培训,做到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科学研究在保证出色完成临床工作的同时,科室侧重于以下方面的研究:1.中医药健脾化湿通络单元疗法治疗风湿性疾病;2.中医特色适宜技术外治法配合内科治疗风湿病;3.现代中医内科应用基础与开发安徽省级重点实验。现承担国家、安徽省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及基金10余项。
    科室医生
    万磊
    主任医师风湿科
    三甲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90
    去咨询
    博士
    擅长:对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干燥综合征、颈肩腰腿痛、白塞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产后风湿等风湿性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
    推荐非本院医生
    张子义
    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科
    三甲
    中日友好医院
    ¥20
    去咨询
    擅长:采用现代医学与东方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法诊治内科系统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病,胃癌、肺癌、肝癌、宫颈癌、乳腺癌、脑瘤、直肠癌、喉癌、骨肿瘤等各种脏器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综合征、肌萎缩侧索硬化、老年痴呆、肌营养不良、周期性麻痹、神经性头痛、癫痫、睡眠障碍等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
    冯兴华
    主任医师风湿免疫科
    三甲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300
    去挂号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擅长:风湿类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症、痛风等多种疾病。
    王玉明
    主任医师风湿科
    三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150
    去挂号
    擅长:强直性脊柱炎、血管炎、产后风湿、致密性骨炎、痛风、纤维肌痛综合症、肺间质病变、干燥综合症、类风湿、结节性红斑、白塞氏病、骨关节炎、风湿性多肌痛、皮肌炎、IgG4相关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免疫性疾病。
    冯福海
    主任医师风湿科
    三甲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0.01
    去咨询
    教授
    擅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风湿疾病以及脑血管病、周围神经病;以及呼吸系统、失眠、脾胃、妇科、男科等中医内科疑难杂症,尤其擅长失眠多梦、焦虑抑郁、气虚乏力、脾胃不适、月经不调、久咳不愈、免疫力低下等体质调理。
    专家科普
    艾叶泡脚可以治风湿吗
    2023-10-11
    艾叶泡脚是可以帮助治疗风湿病的,因为艾叶的主要作用就是温通经脉,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对一些产后风湿,对于风寒湿邪比较偏盛的,特别是一些怕风怕冷,双下肢冷痛感比较明显,风湿中属于寒湿偏盛的这些病人,可以采用艾叶泡脚。但要注意,单纯使用艾叶泡脚的时候,要注意温度和泡脚的时间,温度一般控制在40℃以内,以免烫伤。 另外,不主张艾叶泡脚的时候时间过长,因为时间过长之后,可能会导致角质层被破坏,对于局部皮肤比较娇嫩的患者,可出现皮肤瘙痒。还有就是在艾叶泡脚的时候,如果可以搭配其他的中药混合在一起,这样治疗可能效果更好。 对于风湿病需采取综合的治疗方法,也不能只采用一种方法去治疗,这样手段就比较单一。针对不同的风湿病的病人,可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比如说可以使用抗炎止痛的药物,可以使用免疫抑制剂,或者是改善血液循环的中成药,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起到改善病情的作用。
    万磊主任医师风湿科
    2118
    281
    原因细究:大脚趾痛,不要一味去忍!
    2024-02-02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观察自己身体的习惯,作为一个骨科大夫,我就喜欢经常检查自己的手和脚,它们发生的一些细微的变化,可能会提示背后隐藏的原因。 比如出现大脚趾痛,背后是什么原因,应该如何做出反应? 大脚趾疼痛,原因对策大盘点 1、骨折或扭伤 脚部受到外伤后,大脚趾可能会出现疼痛。 你需要: (1)休息: 避免剧烈运动,给脚趾充分的休息时间。 (2)绷带固定: 用绷带固定受伤部位,减少活动。 (3)冷热敷交替: 受伤后48小时内冰敷,之后热敷促进恢复。 2、痛风发作 痛风引起的尿酸结晶沉积在大脚趾关节,引起红、肿、热、痛。 建议你: (1)冰敷: 用冰块敷在疼痛部位,每次敷15-20分钟,每2-3小时敷一次。 (2)抬高脚部: 睡觉时在脚下垫一个枕头,促进血液回流。 (3)避免压迫: 穿宽松的鞋子,避免对大脚趾造成压迫。 3、拇外翻 大脚趾关节变形,导致疼痛。 你可以尝试: (1)矫形器: 使用拇外翻矫形器或分趾垫,减轻疼痛。 (2)温水泡脚: 每天用温水泡脚15-2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 4、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或其他类型的关节炎,都可能导致疼痛。 此时应该: (1)使用药物: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炎或止痛的药。 (2)物理干预: 如按摩、针灸等,缓解疼痛。 (3)减肥: 减轻体重,减少关节负担。 5、神经受压 腰椎间盘突出或其他原因导致神经受压,引起大脚趾出现疼痛。 请做到: (1)卧床休息: 减轻腰椎压力。 (2)牵引: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牵引,缓解神经压迫。 (3)手术: 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 总之呢,当你发现身体有任何不寻常的、持续的变化时,及时就医!不要因为“一点点不舒服”就选择忍耐。及早发现和制止,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
    李明辉主任医师骨科
    1799
    80
    痛风可以喝鲫鱼汤吗,饮食上还有哪些要求
    2024-01-19
    痛风可以偶尔喝鲫鱼汤,但是不适宜多喝。鲫鱼属于含嘌呤物质比较高的鱼类,鱼汤同样如此。痛风急性发作期要忌喝鲫鱼汤,慢性缓解期经常喝鲫鱼汤,可能也对尿酸有不良影响,所以偶尔喝一次尚可。 痛风饮食控制方面有明确的标准,认为哪些东西不能吃。但另外饮食也只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因为嘌呤物质大概有25%是由外源摄入,75%是内生。此外饮食跟遗传背景、种族、生活地域、文化、生活习惯,都有关系。 有的文化、有的烹调方法下,吃可能问题不大。但是有的民族、文化,吃了以后可能就会引起发作。所以饮食因素在这里,是比较综合的情况。所以鲫鱼汤不是绝对一次都不能喝,但是在急性发作期确实要忌口。
    金笛儿副主任医师中医风湿病科
    4.46万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