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登录
    极速咨询
    科室介绍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康复科是医院临床重点专科,中华医学会儿科康复学组副组长单位、中华医学会儿童康复规培基地、中国康复医学会物理治疗专委会副主委兼儿科学组主委、广东省医学会社区康复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主委、广东省残协小儿脑瘫康复专委会主委、广东省医学会儿童康复学组组长单位、广东省康复医学科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广州市民政局高质量发展智库成员、广州市康复医学科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单位等。科室现有医生18名,康复治疗师34名,其中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5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博士6人;广东省首批杰出青年医学人才1人、广州市高层次卫生人才1人。专业人员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上海体育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美国南阿拉巴马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科室目前在儿童院区、珠江新城院区、增城院区、白云院区开设专科门诊;在NICU、PICU、骨科、神经外科等开展床边康复;在增城院区设有小儿神经康复病区,床位50张,以及座椅工作坊与“座椅银行”。在科主任徐开寿教授的带领下,科室长期专注于循证康复,应用国际标准化的评估技术,制订基于循证依据的个性化康复方案,以运动障碍、发育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和社交障碍的循证康复为重点,尤其在脑性瘫痪的康复管理方面形成规范体系,擅长脑瘫、斜颈、步态异常、运动发育迟缓/障碍、高危新生儿、婴儿头颅畸形、肌营养不良、脊髓性肌萎缩症、吞咽障碍、脑炎恢复期、脊髓炎恢复期、脊膜膨出修补术后、脊髓损伤、颅脑外伤、运动协调障碍、脊柱侧凸、臂丛神经损伤、骨与关节畸形术后、语言发育迟缓、构音障碍、口吃、认知问题、精神发育迟缓、孤独症谱系障碍等疾病的康复。现有广州市临床高新重大特色技术2项(精准调控脑瘫儿童脑功能的无创经颅磁刺激技术、基于精细化评估的儿童脑瘫运动障碍治疗技术),广州地区中西协同临床重大创新技术1项(电针协同口腔感觉运动训练改善儿童吞咽障碍技术)。应用基于精细化评估的脑瘫运动障碍治疗技术、脑瘫高危儿神经功能测评及早期干预技术、肉毒毒素治疗技术、改良CIMT技术、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技术、喂养困难及吞咽障碍干预技术、神经调控技术、婴儿头颅重塑技术、肌张力低下干预技术、言语语言障碍康复技术、专注力训练技术、社交行为障碍康复技术、认知作业治疗、座椅及矫形器干预技术等特色技术每天为700多名儿童提供服务。科室近5年主持国自然及省部级等科研项目30余项,牵头开展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2项,主持及参与制定国家级指南和专家共识18项(中华儿科杂志“标准方案指南”4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3项,获国家专利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主持及参与国内外合作项目4项,主编高等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儿科物理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治疗师临床工作指南-儿童疾患物理治疗技术》《儿童重症康复学》、电子工业出版社《儿童发育迟缓家庭康复》《儿童发育迟缓居家康复指导》、科学出版社“康复医学规范化培训平台•小儿脑瘫康复”,副主编中华医学会牵头编写的《儿童康复诊疗规范》。团队脑性瘫痪及发育性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与研究成果获得国际顶级专家充分肯定,相关成果在Brain、Neurorehabil Neural Repair、Dev Med Child Neurol、Phys Ther、J Rehabil Med、J Proteome Res、Nutr Neurosci、Annals of Anatomy、Experimental Cell Research、中华儿科杂志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共计100余篇;2018版先天性肌性斜颈国际指南推荐采用我科斜颈治疗研究成果;作为中华医学会官方期刊《Pediatric Investigation》唯一客座主编组稿儿童神经康复专刊。近5年接收全国各地医生、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语言治疗师、护士等进修200余人次,三甲医院进修比例超50%,如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河北省儿童医院、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昆明医科大学附属昆明市儿童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科室为广州医科大学、暨南大学、上海体育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广州体育学院、澳门科技大学等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指导及培养基地;广州医科大学《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学》《儿童康复学》《儿科康复病例分析与实操》课程负责单位;广州医科大学作业治疗学WFOT评审专业负责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东药科大学等实习基地。近年团队成员参加中华医学会全国儿科学术大会、中华医学会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中国康复医学会全国物理治疗学术大会等口头发言累计60余人次,获口头交流论文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壁报交流论文一等奖1项,病例比赛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优秀论文奖10项;学生荣获广州医科大学优秀研究生称号;多名研究生参加国际儿童康复、物理治疗相关学术大会并发言。近年,共有3位进修生考研上岸,成为我科科研团队的一员。每年举办多期学术活动,团队2023年在全国和省市级学术会议、继续教育项目上进行专题讲座和报告50余人次。
    专家科普
    小儿姿势、运动的发育规律表现有哪些?
    2023-12-30
    小儿的姿势和运动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保持正常状态的,其发育是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而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具体表现如下:    1.头尾方向发育的规律 头尾发育表现在嵴柱的支持稳定性是自颈椎向胸椎、腰椎、骨盆方向进行,即从头部开始,首先是头抬起与竖直,然后是胸部离床,逐渐上肢支撑胸椎与腰椎,最后才是坐位与立位的发育。    2.近位到远位的发育规律 如俯卧位时,先有肩部的支持,然后是肘支撑,最后才是手支撑。爬行时也是如此,从腹部贴床的低位爬行到膝手支撑的四爬位向膝立位、立位发展。在手指精细运动发育之前,先有肩部的摆动,肘和腕的屈曲伸展,最后才发展到手的抓握和捏拿。    3.总体运动到分离运动的规律 新生儿出生后神经功能不健全,髓鞘不完全,运动是由皮质下及嵴髓功能控制,表现为受刺激后产生总体运动。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育,3个月以后的小儿,逐渐出现近位关节及远位关节的分离运动,表现为嵴柱的回旋动作与髋关节的分离动作,以及手指关节屈伸的分离运动等。    4.由原始反射向随意运动发育的规律新生儿最初是反射性的不随意运动,如放在手掌中的物品,开始只是一种握持反射,以后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育完善,才出现随意性的手抓握动作。    5.由粗大运动向精细动作发育的规律 小儿手的抓握动作发育呈现为开始是全手掌的抓握,以后逐渐发展为拇指食指对指、能捏起米粒大小东西的精细动作。
    杨健全主治医师儿童康复医学科
    9.80万
    83
    小儿骨折最快速简单的治疗方法
    2023-12-24
    若幼儿发生骨折,临床上强调用最简单的方法,对骨折受损部位进行临时固定,无需采取复杂的方法去治疗,即小儿骨折不开刀,这是幼儿骨骼愈合的特点以及治疗上最重要的选择,也是治疗上的基本原则。但也需注意,对于幼儿关键部位的骨折比如骺板损伤等,一定要加强重视,不必拘泥于“小儿骨折不开刀”这一常规选择,而是在某些关键的治疗过程中,果断通过手术进行解剖复位。
    丁幸坡副主任医师小儿骨科
    7.54万
    437
    感染HPV不要过度治疗,哪四种情况自己能解决
    2023-12-18
    去医院查出HPV感染不用太担心,对于有性生活的女性,一生中会有80%的几率感染HPV,但多数人为一过性感染,即可以通过自身抵抗力完全清除,无需过度治疗。有以下情况感染HPV,不用过于担心,具体如下: 1、有性生活前打过HPV疫苗,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来预防尖锐湿疣和宫颈癌,减少HPV感染引起的外阴、宫颈上皮等部位的病变风险,也能帮助HPV快速转阴; 2、除HPV感染外,身体无其他疾病,如宫颈完好无损,没有外翻、囊肿、息肉、霉菌等不良情况,不会引起局部免疫力低下,从而阻碍HPV转阴的进程; 3、平常生活中基本可以保证规律作息,一日三餐营养均衡,对HPV转阴有较大帮助; 4、在感染HPV后,需在专业医生的建议下,增强身体免疫力,不盲目用药,不听信网络谣言。
    张永兴主任医师理疗科
    4.06万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