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科
上海市儿童医院影像科创建于1937年建院之初,是中国最早建制的小儿影像医学专科,参与了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儿科学组等行业专委会的创建工作,为首届中放儿科学组副组长、中妇幼放射医学专委会常委及儿科学组组长、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儿科分会放射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以及上海市放射学会儿科学组副组长、上海市放射医师协会妇儿科学组副组长单位,也是国内最早开展儿科介入放射学和3T磁共振成像的儿童医院及儿科医疗机构单位。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科室已不断发展为医疗设备先进、检查项目齐全、预约时间最短、专业技术精湛和两院区同步同质化高质量发展的儿童医学影像中心。
科室目前配备2台3T磁共振成像仪、5台高端多排螺旋CT仪、1台双C臂平板DSA仪、2台数字胃肠机以及其他高精尖数字医学影像设备,现有博士、硕士学位及正高、副高等各级医师、技师、护师及专职科研人员40余名,可开展儿童全身数字化摄片(包括全脊柱摄片、下肢全长摄片及急诊床旁摄片)和各部位CT、MRI检查,以及胃肠造影、肠套叠空灌整复、全身各部位DSA等诊疗项目。
科室顾莱莱教授因率先推广肠套叠空灌整复术而于1987年荣获国际小儿放射学界最高荣誉——JOHNCAFFEYAWARD,这也是迄今国人儿科影像医学界所获之最高奖项,全面开展低剂量成像技术特别是低剂量容积CT、能谱CT,并在保证图像诊断质量基础上如何减少儿童辐射剂量和包括仿真内镜成像在内的等3D图像处理、分析诸方面颇具特色。
在功能MRI检查如MR灌注成像、3D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波谱成像(MRS)、弥散及弥散张量成像(DWI、DTI)、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PT-WI)等新技术、新项目开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骨龄影像人工智能诊断、一站式低剂量CT尿路及血管造影(CTUA)以及复杂异物3D评估与双介入治疗等技术行业领先,骨龄影像AI检测项目还荣获全国性大奖。
在各类发育迟缓、早产儿脑损伤、矮小症、性早熟、遗传代谢性疾病、脑白质病以及骨肌病变特别是骨肿瘤、软组织肿瘤等影像诊断与筛查方面颇有所长。此外,科室不仅提供24小时急诊影像检查项目,还开设非工作日急诊增强CT、MRI检查,以及泸定路院区工作日照顾门诊和北京西路院区周三、五专家门诊与特需门诊服务。
科室在临床业务量屡创新高的同时,开创“3N+AI+云诊断”学科建设新模式,紧扣“1213”学科建设愿景,临床、科研、教学互促互进、协同发展。
近年来,科室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及上海交通大学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还着重从“骨龄影像智能自动化评估”研发与临床场景实现入手,点面结合、全面探索儿科影像AI实践,赋能儿科影像及儿科学,努力破解从业医师匮乏之痛点,部分相关发明专利成果也已成功转化。
同时,科室完成专著教材主编1部、副主编2部、参编5部,发表包括SCI专业论文近百篇;每年承担国家级继续教学项目,举办儿科影像医学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及上海儿科影像高峰论坛,并成功承办两届全国性学术大会。承担上海交大医学院等教学任务,广泛接受全国各地学员、进修生及研究生,培养了大批儿科影像医学专业人才,并在儿科放射医师专培方面作了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