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科
饭后二小时血糖9正常吗
2024-12-27
餐后2小时血糖是评估身体对食物中葡萄糖的处理能力的指标,
餐后2小时血糖9mmol/L并不正常,可能表明存在糖耐量异常的风险
。如果多次测量餐后血糖都高于正常值,建议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餐后两小时血糖值情况如图所示:
1
正常人群
餐后2小时血糖范围<7.8mmol/L,在这个范围内人体的血糖代谢处于正常的生理状态,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能够正常地摄取和利用葡萄糖,以满足能量需求,同时也表明胰岛细胞功能正常,能够按需分泌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水平。
2
糖耐量异常人群
餐后2小时血糖范围在7.8-11.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为9mmol/L属于这种情况,意味着身体对葡萄糖的调节能力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异常。
虽然还不能被诊断为糖尿病,但已经是一种糖尿病前期的状态。此时胰岛细胞的功能可能已经受到了影响,胰岛素的分泌或者作用效果可能存在不足,导致血糖不能被有效地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如果不加以重视和干预,很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糖尿病。
3
糖尿病人群
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糖尿病是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长期的高血糖状态。这可能是由于胰岛细胞功能严 重受损,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或者身体对胰岛素产生了抵抗,使得血糖无法正常代谢,长期处于过高的水平,进而会对身体的多个器官和系统,如眼睛、肾脏、心血管等造成损害。
358
60-70岁高血糖标准是多少
2024-12-27
血糖异常的诊断标准并没有因年龄而有所不同,60-70岁的老年人高血糖标准与年轻人一致,只是临床上控制标准有所差异。临床上
空腹血糖增高超过7.0mmo/L时称为高血糖
,又根据空腹血糖水平将高糖血症分为3度,轻度增高、中度增高、高度增高,详见下图:
1
轻度增高
7.0-8.4mmol/L,当空腹血糖处于这个区间时,虽然已经超出了正常空腹血糖范围,但病情的严重程度可能相对较轻,不过也提示身体的糖代谢已经出现了问题。
2
中度增高
8.4-10.1mmol/L,这个区间的血糖升高的程度更明显,代表身体的糖代谢紊乱进一步加剧,患者可能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且患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也开始逐步增加。
3
重度增高
空腹血糖>10.1mmol/L,此时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受到高血糖的损害风险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也提高,如微血管病 变、大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等。
764
糖尿病用药分类六大类
2024-12-26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导致。
常见六大类糖尿病用药包括双胍类、磺脲类、格列奈类、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以及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降低血糖,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双胍类
作用机制:
抑制肝糖输出;增加机体外周组织(如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并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抑制食欲,并可能增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代表药物:
二甲双胍、苯乙双胍等。
适应症:
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肥胖型患者;当饮食和运动治疗未能控制病情时,可选用此类药物;可与胰岛素联合应用,减少胰岛素用量(1型糖尿病患者)。
磺脲类
作用机制:
刺激胰腺中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降低肝脏内葡萄糖的产生。
代表药物:
格列苯脲、格列齐特等。
适应症:
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适用于经饮食、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仍不稳定者;1型糖尿病患者中,有一定胰岛分泌能力的可用,无胰岛分泌能力的不可用。
格列奈类
作用机制:
与磺脲类相似,主要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
代表药物:
格列奈、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波脲、格列本脲等。
适应症:
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应用。
噻唑烷二酮类
作用机制:
作为过氧化物酶增生体活受体的激动剂,增加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
代表药物:
吡格列酮、罗格列酮等。
适应症:
适用于尚有一定胰岛素分泌能力并存在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与磺脲类、双胍类药物联合使用,通过不同作用机制减少胰岛素抵抗,增强降糖疗效。
α-糖苷酶抑制剂
作用机制:
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
代表药物:
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
适应症:
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应用。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抑制剂)
作用机制:
促进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同时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提高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还可降低食欲,减少食物摄入,并可能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
代表药物:
西格列汀、沙格列汀、阿格列汀、替格列汀、维格列汀和利格列汀等。
适应症:
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联合应用。
598
甲低怎么办
2024-12-26
甲低是一种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包括调整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药物治疗等。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提高生活质量。
1、调整生活习惯:
甲低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还需要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以免加重病情。
2、调整饮食结构:
增加碘的摄入,如食用海带、紫菜等富含碘的食物,但需注意避免过量,特别是对于由桥本甲状腺炎等疾病引起的甲低患者,应避免摄入过多碘。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新鲜蔬菜和水果,有助于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病情恢复。
3、药物治疗:
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含甲状腺激素的药物,以补充体内缺乏的甲状腺激素,纠正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相关症状。从小剂量开始,逐步调整到合适的剂量,用药过程中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以确保药物剂量适宜,避免过量或不足。
4、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身体穴位来调节内分泌系统,可能对改善甲低症状有一定帮助,但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在甲低治疗中并不常见,如甲状腺肿大严重压迫气管、食管或喉返神经,或者怀疑有甲状腺恶性肿瘤时。手术治疗可以切除部分或全部甲状腺,但术后可能需要终身服用甲状腺激素进行替代治疗。
甲低患者应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及血常规、心电图等相关检查,这些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应与医生保持沟通,了解治疗方案的效果,共同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
甲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适当锻炼:患者可以选择散步、慢跑、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方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引发身体不适。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保暖防寒:甲低患者由于代谢减慢,体温往往较低,容易感到寒冷。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在冬季或寒冷天气中,适当增加衣物,保持室内温度适宜,有助于减少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避免刺激:甲低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如烟草、酒精、咖啡因等。这些物质可能加重甲状腺负担,影响病情稳定,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噪音、强光等刺激环境中,以免引发身体不适。
980
甲亢危不危险
2024-12-26
甲亢是一种危险的疾病,对身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甲亢患者应尽早接受正规治疗,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相关细节,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甲亢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骨骼系统等多个方面都有影响,在心血管系统方面,甲亢会导致心跳加快,长期下去可能会引发心衰,形成甲亢性心脏病。
在神经系统方面,患者会出现兴奋性增高、失眠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甲亢还可能引发骨质疏松、月经紊乱、男性功能障碍等问题,对生殖系统和骨骼健康构成威胁。更为严重的是,甲亢还可能引发突眼等眼部疾病,严重时可能导致失明。
甲亢可能引发的严重并发症,甲亢危象是甲亢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死亡率相对较高。甲亢危象通常发生在甲亢没有得到正规治疗或中断治疗的情况下,此时患者合并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情况会急剧恶化,危及生命。甲亢还可能引发甲亢心脏病,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和心功能衰竭,同样威胁患者的生命。
甲亢患者应尽早接受正规治疗,通过药物、放射碘或手术等方式,将甲状腺激素的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甲亢患者应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一些细节,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等。
甲亢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1、饮食调整:
甲亢患者应避免摄入过多含碘食物,如海带、紫菜等海产品。患者应增加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的摄入,如瘦肉、鸡蛋、新鲜蔬菜和水果,以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
2、情绪管理:
甲亢患者往往情绪波动较大,容易焦虑、烦躁,患者可以通过冥想、瑜伽、散步等方式,放松心情,减轻压力,保持平和的心态。
3、避免刺激:
甲亢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如烟草、酒精、咖啡因等,这些物质可能加重甲亢症状,影响病情稳定。
1260
二型糖尿病治疗方案最佳的是
2024-12-26
二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可以通过饮食调整、运动锻炼等方法缓解症状,每个患者的适合自己的方案都有所不同,并没有统一的最佳治疗方案,患者需要前往医院就诊,明确治疗方案。
1、饮食调整:
患者应遵医嘱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瘦肉、鱼类等。患者要控制食物的总量,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饥饿,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轻胰岛的负担。
2、运动锻炼:
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消耗多余的热量,提高身体的代谢率,促进血糖的利用和转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3、口服降糖药物:
当饮食调整和运动锻炼无法有效控制血糖时,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口服降糖药物。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降低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药物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因此患者需要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
4、胰岛素治疗: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或口服降糖药物无法有效控制血糖的患者,可以选择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的方式,直接补充体内缺乏的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水平。胰岛素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便,如低血糖反应、注射部位疼痛等。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胰岛素,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
二型糖尿病患者应自备血糖仪,定期检测空腹和餐后血糖,以便及时了解自己的血糖状况,并据此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方案。
二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预防感染:二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免疫力下降,容易并发感染。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受伤和感染。一旦出现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定期复诊:二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诊,评估病情和治疗效果。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并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复诊时,患者应如实向医生反映自己的病情和用药情况,以便医生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治疗决策。
781
超敏促甲状腺激素偏高
2024-12-26
超敏促甲状腺激素偏高,通常意味着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垂体分泌更多的超敏促甲状腺激素以刺激甲状腺产生更多激素,可能由遗传因素、药物因素等因素导致的。
1、遗传因素:
如果家族中有长辈存在类似症状,受遗传影响,下一代出现超敏促甲状腺激素偏高的概率会增加。对于这类患者,除了遵医嘱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外,还需要保持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以及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改善甲状腺功能。
2、药物因素:
长期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可能会影响超敏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导致超敏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偏高。这类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以减少对超敏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影响。患者需要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确保超敏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3、轻度内分泌失调:
不当饮食、长期熬夜、情绪不佳等因素,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进而引起超敏促甲状腺激素偏高。这类患者需要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症状,如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均衡饮食,增加富含碘的食物摄入,但需注意避免过量;保持愉悦的心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4、甲状腺结节:
疾病导致甲状腺功能障碍,可能导致超敏促甲状腺激素偏高。患者除了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外,还需要定期进行甲状腺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如果病情严重,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5、严重甲状腺功能减退:
当超敏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持续偏高,且伴随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时,可能意味着甲状腺功能减退已经较为严重。这类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补充甲状腺激素的药物,进行长期、规律的药物治疗。
超敏促甲状腺激素偏高的预后怎么样
病因明确:病因明确的超敏促甲状腺激素偏高,预后一般较好,在去除病因或调整药物后,超敏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通常能恢复正常。病因不明的超敏促甲状腺激素偏高,可能需要长期治疗,预后相对较差。
病情严重程度:病情较轻的超敏促甲状腺激素偏高患者,预后通常较好,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病情严重的患者,如伴有严重甲状腺功能减退或并发症,预后可能较差。
治疗依从性: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的患者,预后通常较好。治疗不依从的患者,可能导致病情反复或恶化,预后较差。
1096
一星期不吃甜食血糖会降
2024-12-26
如果在一星期内完全避免甜食,理论上可以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尤其是在原本饮食习惯中甜食占比较高的人群中,这种效果可能更为明显。甜食往往含有高浓度的糖分,长期大量摄入会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增加患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血糖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仅受到甜食摄入的影响,人体内的血糖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包括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总量、膳食纤维的摄入、蛋白质与脂肪的比例,以及个人的基础代谢率、运动习惯等。仅仅依靠不吃甜食来降低血糖,虽然可能产生一定的效果,但并不能作为唯一或主要的治疗手段。
对于已经确诊为糖尿病或血糖偏高的人群来说,一星期不吃甜食可能是一个良好的开始,但更关键的是要建立起全面、科学的饮食管理方案。这包括限制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及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以减缓血糖的上升速度。
适量的运动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身体更有效地利用血糖,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有助于调节血糖,充足的睡眠、减少压力、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都有助于维持血糖的稳定。
对于已经确诊为糖尿病或血糖偏高的人群来说,要遵医嘱进行治疗和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定期检测空腹和餐后血糖,以便及时了解自己的血糖状况,并根据血糖水平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方案。
降血糖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1、预防低血糖:
在降血糖的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预防低血糖的发生。低血糖可能导致头晕、乏力、出汗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患者应随身携带含糖食物,如糖果、巧克力等,以备不时之需。
2、心理调适:
降血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患者应学会自我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影响。可以通过参加糖尿病教育课程、与病友交流等方式,增强自我管理和应对疾病的能力。
880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最佳治疗方法
2024-12-26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患者可以通过控制血糖、神经营养支持等方法缓解症状,并没有最佳治疗方法,患者需要遵医嘱按时服药,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
1、控制血糖:
患者应遵医嘱,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高血糖是导致神经病变的根本原因,控制血糖可以预防和延缓神经病变进展。
2、神经营养支持:
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患者可以使用神经营养素进行辅助治疗。可以遵医嘱适量补充维生素,有助于改善神经细胞的代谢,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3、药物治疗:
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药物治疗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遵医嘱使用改善循环、抗氧化应激的药物,有助于改善神经组织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还可以使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控制或改善症状的药物。
4、物理治疗:
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红外线治疗、经皮神经电刺激等方式进行物理治疗,这些治疗方法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神经组织的营养状况,从而减轻症状。
5、手术治疗:
对于病情严重,出现糖尿病足溃疡、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选择。手术可以清除坏死组织,促进伤口愈合,防止感染扩散。但手术治疗风险较高,患者应在医生评估下谨慎选择。
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评估病情和治疗效果。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并给出针对性的建议。患者定期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患者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等,并避免过度运动导致低血糖或加重神经损伤。
保护足部: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常出现足部感觉减退,容易受伤而不自知。患者应定期检查足部,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赤脚行走,选择透气性好、鞋码合适的鞋子,以减少足部损伤的风险。
皮肤护理:由于神经病变可能导致皮肤感觉异常,患者应注意皮肤护理,避免使用过热的水洗澡防止烫伤,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出现皮肤破损时,应及时就医处理。
661
做碘131为什么不用住院
2024-12-26
碘131是治疗甲亢、甲状腺癌的一种重要方法,利用甲状腺高度摄取和浓聚碘的能力,达到治疗目的。由于检查风险较低、治疗过程简便等因素,一般无需住院治疗。
1、检查风险较低:
如用于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自主性高功能甲状腺腺瘤等的鉴别诊断,通常并不带来额外的痛苦和风险。这些检查并非治疗手段,而是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在风险较低的情况下,患者无需住院接受观察。
2、治疗过程简便:
碘131治疗甲亢或甲状腺癌时,其治疗过程相对简便。患者只需口服药物,药物通过血液循环进入甲状腺,并释放出放射性碘来摧毁甲状腺组织,这一过程通常不需要复杂的医疗设备和长时间的住院观察。
3、副作用可控:
虽然碘131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恶心、呕吐等,但这些副作用通常较为轻微,且可控。医生会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治疗的安全性。患者在治疗后也只需定期门诊复诊,监测甲状腺功能和激素水平,无需住院。
4、放射性元素影响有限:
碘131是放射性元素,但其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有限。患者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排泄,且其射程有限,不会对患者周围的人造成严重影响。在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后,患者无需住院隔离。
5、经济成本考虑:
住院治疗通常需要支付更高的医疗费用,包括床位费、护理费、伙食费等,碘131治疗在门诊即可完成,无需住院,从而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在进行碘131检查或治疗后,患者应注意保持适当的饮食,避免食用高碘食物,如海带、紫菜等,以免影响检查结果或治疗效果。患者应与家人保持一定距离,特别是孕妇、儿童及老人,以避免放射性元素对他们造成潜在影响。
碘131治疗需要注意什么
遵医嘱用药:碘131治疗需严格遵医嘱用药,确保药物剂量准确无误。过量或不足都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带来副作用。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按量服用碘131药物。
注意个人卫生: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漱口,避免交叉感染,应避免使用公共浴室、游泳池等场所,以减少外界环境对治疗的影响。
定期复查:碘131治疗后,患者需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血常规等指标,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如有任何不适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
75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