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部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药学部: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于1956年建院后设置药房,2002年更名为药学部,经60余年发展,已成为组织结构完整、人才梯队健全、技术力量雄厚,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以临床药学服务为主导的综合性药学部门。科室由门诊中西药房、急诊药房、门诊中草药房、住院药房、临床药学室、药库、科研教学室、办公室、质量监控室、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等多部门组成。
科室现拥有药学专业技术人员98人,其中主任药师3人,副主任药师8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博士14人,硕士31人,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95%,1人毕业于美国克瑞顿大学,1人曾在德国亥姆霍兹研究所药学研究院进行博士后工作,3人分别到美国、芬兰进行工作、访学。
药学部负责制订医院处方集、药事管理制度与临床用药规范、负责药品供应、调剂与质量管理,静脉用药配制,参与重点科室临床药物治疗以及用药指导、药物基因检测及个体化用药方案制定与指导、疑难重症病例会诊、抗菌药物使用会诊、处方适宜性审核、处方点评,为患者提供药物咨询及药学门诊服务。
保障药品供应,满足临床需求。科室药品供应部门包括1个药库、3个药房、1个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同时配备全自动发药机、单剂量分包系统、麻精药品智能管理系统、温湿度监控系统等,全面保障全院药品供应和药品质量监控。2022年,药学部承担了约200万人次的门、急诊量处方调配,约15万人次住院患者的药品供应调剂及配制。
促进全程化的临床药学服务。科室从个体化药物治疗、精细化临床药学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药师基地培训、安全合理用药监控、药品信息化管理、临床药学和药学门诊服务七个方面,为临床与病患提供临床药学服务。
引进岛津8050液质联用质谱仪和德米特二维色谱仪,开展包括抗菌药物万古霉素、伏立康唑,化疗药物甲氨蝶呤,靶向药物伊马替尼、阿帕替尼、精神类药物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和左乙拉西坦等多种药物血药浓度检测。引进全新一代的焦磷酸测序技术设备,用于DNA的SNP分型定量检测,服务临床个体化精准用药。
教学工作方面,科室是武汉大学临床药学专业硕士点单位,现有4名硕士生导师,招收培养临床急需的临床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与药物干预、新药研发与临床药学转化医学。近年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名;承担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硕士生以及博士生的《临床药理学》课程和《卫生法规》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及武汉大学药学院本科学生、湖北科技学院和湖北医药学院临床药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实习教学、毕业专题带教工作。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临床药理学》PBL案例教程,在中国大学MOOC课程平台上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获批多项教学课题,青年教师在武汉大学教学比赛中获得多项殊荣。2018年科室被批准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药师培训基地,目前已培训来自全国各地临床药师50余名。
科研工作方面,科室开展了动脉粥样硬化分子机制与药物干预、新药研发与临床药学转化医学、药物性肝损伤及抗肿瘤创新药安全性研究、临床个体化用药以及药物经济学等多个方向的科学研究。
近三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其中面上项目1项,青年项目2项、省级科研基金3项、中国药学会重点科研项目1项、中国毒理学会临床毒理专项2项及校、院级科研基金15余项科技项目;发表SCI论文30余篇,包括3篇1区论文,中文科技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获批专利近50项。
通过对外交流,不断树立学科品牌。目前6人次担任省级学会主委、副主委、理事长、副理事长,5人次担任各种药学杂志的副主编和常务编委、编委,是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北省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药物分析与评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武汉市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副主编等所在单位。
承办全国药物流行病学学术年会、第二届规范诊疗与DRG战略研讨会暨中国临床研究管理论坛、湖北省医院药事管理论坛、湖北省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委会学术年会暨首届珞珈药学论坛等大型重要学术会议。建立临床药学专科联盟,与湖北省内35家医联体医院签署专科联盟协议,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