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登录
    极速咨询
    科室介绍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近三十年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成为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急诊医疗中心。急诊科成立于1989年,第一批加入广州市“120”急救网络,成为广州急救指挥中心的中心急救站。2002年,成立《急诊医学》本科教育高校急诊医学教研室,急诊医学硕士学位授予点;2010年,成为广东省首批急诊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和急诊专科护士培训基地;2011年,获博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流动站资格;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2013年成为了广州市医学重点学科;2015年成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急诊科现有编制医师35人,护士70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医师15名,研究生学历逾50%。业务用房占地4000余平方米.年急诊量逾16万人次,留观量达2万人次,抢救成功率达97%;年出车量超5千次,位居广州市各网络医院首位。急诊科设置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口腔科、特殊诊室、发热和肠道门诊的独立诊室,设有配备完善的综合抢救室、急诊重症监护室、急诊观察病房、独立的手术室。并设有独立的急诊挂号收费处,急诊药房、急诊检验和放射检查,能较好地满足24小时接诊各种急诊病人。科内配有中央监护系统、心肺复苏系统、无创/有创呼吸机/多功能除颤起博监护仪、洗胃机、彩色B超诊断仪、纤维支气管镜和床旁快速检查仪等先进仪器。优秀的医疗队伍,功能良好的医疗分区,完善的先进设备,为急危重病患者提供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危重症监护(EICU)一体化的救治绿色通道。近10多年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积极开展床旁诊治和监测技术,包括临时起搏器植入、主动脉球囊反搏、食道调搏术以及床旁纤维支气管镜、胃镜、床旁超声引导穿刺技术、床旁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技术,较大地提高了急性中毒、心源性休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并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等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近几年,急诊科协同多学科建立了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进一步畅通了救治急性心血管、急性脑血管危重症患者的绿色通道,尽早对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栓塞患者进行溶栓和血管介入治疗,提高救治成功率。急诊科还承担着广州市各类大型的医疗保障工作,有力地保障了广州马拉松赛、广州龙舟国际挑战赛和广州春秋季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大型活动的医疗安全,具有较强的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急诊科一直注重教学工作,急诊教研室有博士导师1名,硕士导师3名,教授3名,讲师3名。承担不同层次的《急诊医学》教学和培训任务,还规范化培养急诊医学专科医师和专科护士,接受省内外的进修人员,轮训人员数达100余人/年,已陆续为各地医院培养了大批急诊医疗骨干。每年举办省/市级急诊医学继续教育学习班,普及急危重病急救知识与技能,还定期对社区、公共事业单位、中小学师生进行相关急救培训,提高社区与市民的急救意识和能力。2015年,急诊科成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更不断加强急诊医学的规范化培训和教学能力提高。经过多年的建设,急诊科已逐步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院前急救、心肺脑急危重症、心肺复苏、脓毒血症和创伤。近三年承担了各级科研课题40余项,教研教改课题10余项,在SCI收录和国内核心期刊杂志收录论文约60余篇。主编了医学专著《血液净化在ICU的应用》,副主编了全国高校教材《急诊医学》教材,主编了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晕厥的诊治流程》。还建立了教学网站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社区急救网络课程》获中华医学会颁发的第六届全国医学优秀多媒体教育软件成果一等奖,《急诊医学多媒体网络教学新模式的应用》获广州医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急诊科注重人才培养,有校级“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和医院精英人才培养对象。派出科内人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合作与交流,派送了多名医护人员到国内外知名学府和医院进修和科研合作。在国际和国内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进行大会主题发言和论文宣读,得到同行的认可。
    科室医生
    林珮仪
    主任医师急诊科
    三甲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教授
    擅长: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急症、各种急性中毒、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监测与救治。
    刘国斌
    主任医师急诊科
    三甲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擅长:对各种急症诊治经验丰富,特别在心血管的溶栓治疗、心律失常的抢救、特殊心电图的分析、临时起搏器的应用和各种中毒的诊治方面。
    李燕屏
    主任医师急诊科
    三甲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擅长:心血管急症,尤其在心衰、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以及心肺复苏方面有较深造诣。
    王伟雄
    主任医师急诊科
    三甲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擅长:创伤骨折、骨及皮肤软组织的缺损重建、颅脑创伤以及急腹症的诊治。
    刘坚义
    副主任医师急诊科
    三甲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擅长:急危重创伤、严重多发伤救治及四肢损伤、神经、肌腱损伤的显微修复、断肢(指)再植。
    推荐非本院医生
    梅广源
    主任医师急诊科
    三甲
    广东省中医院
    免费
    去咨询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教授
    研究生导师
    擅长:各类癌症肿瘤,如肝癌、肺癌、肠癌、胃癌、鼻咽癌、食管癌、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等,也擅长各型肝炎、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肺结节、支气管炎,肺炎、糖尿病、甲状腺囊肿、甲状腺瘤、结石症等。
    王晶
    主任医师急诊科
    三甲
    广东省中医院
    ¥100
    去挂号
    擅长:内科系统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特别是糖尿病、甲亢等内分泌疾病,及内分泌急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甲亢危象等的诊治。
    江奕恒
    主任医师急诊科
    三甲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60
    去挂号
    教授
    博士
    擅长:严重创伤救治,创面修复、四肢骨科、手足外科康复等。
    兰万成
    主任中医师急诊科
    三甲
    广东省中医院
    ¥100
    去挂号
    擅长:慢性咳嗽、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肺结节、肺部肿瘤、脾胃病、眩晕、血管性头痛、脑卒中等内科疾病的中西医诊治,尤其擅长内科疑难杂症(病)的中医治疗与调理。
    左俊岭
    主任中医师急诊科
    三甲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00
    去挂号
    教授
    博导
    擅长:心脑血管急症、消化系统急症、急慢性肝病等的治疗。
    专家科普
    电击伤的急救处理
    2023-12-11
    电击伤的急救处理:1、发现触电后,应该立即切断电源,应用绝缘物品,如干燥的竹竿、木棍、塑料、橡胶制品,使患者和电源断开。2、心肺复苏。对于心跳骤停、呼吸停止者,应该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以挽救生命,并且能减少因心、肺停止工作引发的并发症和后遗症。3、外伤的处理。对于发生组织烧伤、肢体坏死、骨折的患者,应该请外科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4、如果抢救成功,应立即转送到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监护和治疗。
    播放语音
    许泽明主治医师急诊科
    9.27万
    94
    止血绷带扎在什么位置
    2023-12-08
    止血绷带的位置主要与人体血管解剖、走向有关系,例如上肢出血时,通常需要压迫肱动脉,具体原因如下: 1、其位于在上臂的上段、外侧,走向较为表浅; 2、上肢使用止血绷带时,除需要压迫肱动脉,起到止血的作用以外,还需避开桡神经。 因此,可在上肢中上1/3、上臂三角肌下缘或者近腋窝使用止血绷带,通过压迫肱动脉,达到止血作用。
    冯骏副主任医师急诊科
    5.24万
    19
    1型糖尿病的症状
    2024-07-01
    1型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起病多比较急骤,有自发酮症酸中毒倾向,胰岛素绝对缺乏,三多一少症状较明显,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基础的胰岛素水平和基础C肽水平,均低于正常。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或C肽的释放曲线处于低平状态,患者的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呈阳性。部分患者在成年后起病,起病隐匿,发展较慢,一般称为成人隐匿性的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是1型糖尿病中比较特殊的类型。 1型糖尿病患者在起病后,使用胰岛素治疗数周到数月,可以完全停用胰岛素或只需要少量胰岛素维持,提示胰岛的β细胞功能部分恢复,此阶段称为糖尿病的蜜月期。但随着疾病的进展和时间推移,最终均需要胰岛素替代治疗,此为1型糖尿病的一个特点。 1型糖尿病主要要依靠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胰岛素包括短效、中效或长效。短效胰岛素主要用于控制1餐后的血糖,中效胰岛素可以控制2餐后的血糖,同时可以提供背景量的基础胰岛素,而长效胰岛素无明显的作用高峰,主要提供基础胰岛素。
    迟骋副主任医师急诊科
    1614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