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登录
    极速咨询
    感染性休克能活多少天
    2024-12-26
    感染性休克患者存活时间依病情状况有别,休克早期且基础好约1-2周脱离危险、数周到数月恢复;中晚期合并基础病短则数小时、长则1-2周;感染难控多在2-6周,情况不同差异明显。 1、休克早期且基础状况良好: 若能在休克早期迅速诊断,患者原本身体较为健康,无严重基础疾病,如年轻人因轻度局部感染引发休克,在及时给予足量敏感抗生素、积极液体复苏等规范治疗后,可能在1-2周内逐渐脱离危险,恢复时间可能需要数周到数月,一般预后较好,存活时间可不受明显影响。 2、休克中晚期合并基础疾病: 当休克进展到中晚期才被发现,且患者合并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基础疾病时,治疗难度显著增加。即使全力救治,可能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存活时间较短,部分患者可能仅能存活数天到1-2周,严重者可能在数小时内因循环衰竭、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 3、感染难以控制: 若感染的病原体为耐药菌或特殊病原体,难以通过常规抗感染手段控制,即便患者一般状况尚可,休克也可能持续进展。在不断尝试更换抗生素及综合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在数周内因持续感染导致的器官功能损害而死亡,存活时间大概在2-6周。 感染性休克的存活天数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医护人员会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尽最大努力改善预后。患者家属也应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做好心理准备。 感染性休克的注意事项 预防感染: 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避免前往人员密集且空气不流通之处,在流感高发季接种疫苗,降低感染风险,如遇皮肤破损,及时清洁消毒,防止病菌侵入引发感染,从而减少感染性休克发生几率。 健康生活: 规律作息,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适度运动,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增强体质。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与蛋白质食物,戒烟限酒,维持良好身体状态,提升机体抵抗力。
    郑梓煜副主任医师急诊科
    565
    蜈蚣咬的伤口是什么样子
    2024-12-26
    蜈蚣咬后的 伤口处会有微小且成对的瘀点,为蜈蚣毒牙刺入痕迹。周边迅速产生红肿,程度轻重有别,还可能出现水疱,大小不一且内含澄清液体 ,具体表现因蜈蚣种类、个体反应而略有不同。 伤口瘀点 蜈蚣咬后,皮肤上会留下独特的瘀点,其形态微小,通常呈成对分布,间距较近,类似针尖大小。瘀点颜色初始为暗红色,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会逐渐变浅或因局部炎症反应而有所加深。 红肿 伤口周围红肿是常见现象,红肿范围不定,小范围的可能仅局限在伤口周围几毫米区域,严重时可蔓延至数厘米,其颜色多呈鲜红色,边缘界限有时较为模糊。 水疱 部分蜈蚣咬伤的伤口会出现水疱,水疱大小各异,小的如米粒,大的可如黄豆甚至更大,水疱内液体一般较为澄清,偶尔会略带浑浊。水疱形成是由于毒液对皮肤组织的强烈刺激,导致皮肤细胞间的组织液积聚,水疱壁较薄,容易破裂,若破裂后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局部感染,加重伤口的愈合难度。 怀疑蜈蚣咬伤后的紧急处理 1、清洗伤口: 立即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清水可冲去伤口表面的部分毒液与污染物,肥皂水呈碱性,能中和蜈蚣毒液中的酸性成分,降低毒液的毒性。冲洗时水流速度适中,持续冲洗15-20分钟,尽可能减少毒液残留。 2、冷敷消肿: 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伤口周围,冷敷能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血液与组织液渗出,从而缓解伤口的红肿与疼痛,每次冷敷15-30分钟,每隔1-2小时可重复一次,注意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 3、观察症状: 留意伤口是否出现感染迹象,如红肿加剧、化脓等,同时关注全身症状,像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等,蜈蚣咬伤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或全身性中毒症状,及时发现异常并就医,可确保在病情变化时得到专业的诊断与治疗。
    郑梓煜副主任医师急诊科
    735
    肝昏迷去世前的征兆
    2024-12-25
    肝昏迷去世前常呈现多方面征兆,包括意识障碍加剧、生命体征波动、身体反射衰减等,反映了肝脏衰竭引发的多系统功能障碍,预示着生命即将终结。 1、意识障碍加重: 肝昏迷患者临终前意识模糊会越发严重,从初期的嗜睡、反应迟钝发展到昏睡,甚至完全昏迷,难以被唤醒。对周围环境和刺激的感知能力几乎丧失,如呼唤名字、强光照射、疼痛刺激等都很难引起反应。 2、生命体征改变: 呼吸会出现明显变化,可能变得浅快或不规则,这是因为身体的代谢紊乱,呼吸中枢受到影响,血压也会逐渐下降,由于身体循环功能障碍,心脏泵血能力减弱。同时心率可能出现异常,或过快或过慢。 3、身体反射消失: 临终前,各种生理反射会逐渐消失。像瞳孔对光反射,正常情况下瞳孔会在强光下缩小,而此时这种反射变得迟钝甚至消失。角膜反射也会减弱,用棉絮轻触角膜,眼睑不再像健康时那样迅速闭合。 4、肝功能急剧恶化: 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会急剧恶化,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持续升高,导致皮肤和巩膜黄染更加严重,身体呈现深黄色。同时凝血功能也会严重受损,身体各处容易出现瘀斑、出血点。 检测肝昏迷病情可通过多项指标,如血氨水平检测,其升高常提示肝昏迷加重;肝功能检查能反映肝脏损伤程度;脑电图可观察脑电波异常。 肝昏迷的护理措施 密切观察: 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呼吸、心率等,记录意识状态变化,如清醒、嗜睡、昏迷程度。观察皮肤黄疸、瘀斑等,若有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掌握病情进展,采取应对措施。 安全防护: 为防患者坠床、撞伤,床边加护拦,躁动不安时,勿强行约束,可通过轻声安抚等方式使其平静。保持病房安静、光线适宜,避免不良刺激加重患者烦躁,保障患者安全与舒适。 保持清洁: 定期为患者翻身、擦拭身体,防止压疮形成,口腔护理每日2-3次,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会阴部清洁也不容忽视,减少泌尿系统感染风险,维持患者身体清洁卫生,促进舒适。
    郑梓煜副主任医师急诊科
    1042
    轻度热射病的典型表现
    2024-12-25
    轻度热射病是一种严重的中暑类型,其典型表现包括高热、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皮肤干燥无汗等,了解这些症状,对于及时识别并处理轻度热射病至关重要。 1、高热: 轻度热射病患者体温会迅速攀升,往往超过40℃,成为该病症的显著标志。体温调节中枢受损,热量无法有效排出,导致体温急剧上升,可能伴随皮肤灼热、口干舌燥等症状。 2、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轻度热射病患者常出现头痛、头晕的症状,这是高温环境下大脑受到直接损害的早期表现,随着病情的逐步恶化,患者可能会表现出更为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谵妄等,甚至陷入昏迷状态。 3、皮肤干燥无汗: 在轻度热射病的发展过程中,患者体内水分会大量流失,汗腺功能逐渐衰竭,这导致患者的皮肤变得异常干燥,并可能出现大片红斑,这是体内严重缺水的直观体现,同时由于汗腺功能受损,患者的汗液蒸发量显著减少,身体失去了通过排汗来降低体温的重要途径。 4、呼吸急促与心率加快: 为了应对高温环境,患者呼吸频率加快,呼吸表浅,可能伴有呼吸困难。心血管系统应激反应明显,心率加快,可能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 轻度热射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发展为重症热射病,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即使治愈,也可能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预防和治疗轻度热射病具有重要意义。 轻度热射病的注意事项 避免高温暴露: 在高温天气下,尽量减少外出活动,特别是在中午时分,若需外出,应做好防晒措施,如戴帽子、穿浅色衣服等。 及时补充水分: 定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可以适量饮用含电解质的饮料,以维持体液平衡。避免饮用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饮品,以免加重脱水。 合理安排作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中午时分可适当休息,减少户外活动,以降低身体负担。
    郑梓煜副主任医师急诊科
    1106
    喉头水肿的前兆
    2024-12-25
    喉头水肿出现前有迹可循,声音改变、咽喉异物感等常为其前兆表现,了解这些有助于及时察觉异常,尽早采取应对措施,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1、声音变化: 喉头水肿前期,声音可能会发生改变。患者会感觉喉咙发紧,发声逐渐变得嘶哑,这是因为喉部黏膜开始肿胀,影响了声带的正常振动。 2、咽喉异物感: 患者会明显感觉到咽喉部有异物感。仿佛有东西卡在喉咙,吞咽口水时这种感觉可能会更加明显,这是由于喉部黏膜充血、水肿,使咽喉部的空间相对变小,黏膜的肿胀刺激了神经末梢,让患者产生有异物存在的错觉,而且这种异物感可能会随着水肿的加重而越发强烈。 3、轻度呼吸困难: 开始时会出现轻度的呼吸困难。患者会感觉呼吸比平时稍微费力一些,吸气时可能会有胸部发闷的感觉,这是因为喉部水肿导致气道变窄,空气进出肺部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不过在早期,这种呼吸困难通常是比较轻微的,容易被患者忽视。 4、咳嗽症状: 可能是干咳或者带有少量白色痰液,因为喉部黏膜受到刺激,身体会通过咳嗽反射来试图清除这种刺激,咳嗽可能会间歇性发作,随着喉头水肿的发展,咳嗽可能会变得更加频繁,程度也可能会加重。 检查喉头水肿主要借助喉镜,能直观观察喉部黏膜状况,也可进行颈部超声,排查颈部结构异常,必要时做血常规等检查,判断是否有感染因素。 喉头水肿的注意事项 饮食调整: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以防加重喉部黏膜刺激,减少食用过烫、过硬食物,防止损伤喉部,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减轻喉部负担,促进喉部组织修复。 环境防护: 远离空气污染严重区域,如工厂附近、交通繁忙路段等,在雾霾天气或花粉季,外出佩戴口罩,减少有害颗粒及过敏原吸入,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可使用加湿器。 用嗓节制: 避免长时间大声说话、喊叫或唱歌,如教师、歌手等职业人群,要注意合理安排用嗓时间,适当休息,感觉喉部疲劳时,可通过噤声、喝温水等方式缓解。
    郑梓煜副主任医师急诊科
    1099
    咳嗽有白痰
    2024-12-25
    咳嗽有白痰可能由风寒感冒、咽喉炎、变异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结核等疾病引起,针对不同病因,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治疗期间需关注病情变化,保持健康生活习惯。 1、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是引起咳嗽有白痰的较轻微原因,其症状包括咳嗽频作、咽痒声重、恶寒头痛、流清鼻涕等,其导致的气道分泌物增多,多为白色痰液。建议遵医嘱服用化痰止咳、清热解毒的药物治疗,还需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痰液稀释和排出。 2、咽喉炎 咽喉炎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疾病,也会导致咳嗽有白痰,咽喉炎患者可能会伴有头痛、头晕等症状,咽部黏膜的慢性炎症导致分泌物增多。建议遵医嘱口含相关药物,缓解咽部不适,症状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 3、变异性哮喘 变异性哮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病因与接触过敏原、气道高反应性等有关,表现为慢性咳嗽伴白痰。遵医嘱使用吸入的支气管舒张剂,缓解气道痉挛,还需遵医嘱口服抗过敏药物,减少过敏原的刺激。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气流受限的肺部疾病,患者早期可能出现咳痰症状,痰液多为白色。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还需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提高肺活量。 5、肺结核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严重传染病,表现为咳嗽有白痰、胸痛、疲乏等症状。建议遵医嘱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还需加强营养,提高身体免疫力。 患者在出现咳嗽有白痰的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通过专业的检查和诊断,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在治疗期间,患者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用药,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以促进病情的早日康复。 治疗咳嗽有白痰的注意事项 在治疗咳嗽有白痰的过程中,患者应密切关注咳嗽、咳痰的症状变化,如出现症状加重或持续不减,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还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还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长期咳嗽有白痰的患者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患者应积极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情,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郭来主任医师急诊科
    1284
    夏季中暑后不要吃什么
    2024-12-25
    夏季中暑后,消化系统功能减弱,身体代谢减慢,患者应注意避免食用高油腻、辛辣、高蛋白等类型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不利于中暑恢复。 1、高油腻食物: 中暑后,消化系统功能减弱,应避免食用高油腻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等。这类食物难以消化,易增加肠胃负担,引发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不利于中暑恢复。 2、辛辣刺激食物: 中暑后,身体处于热应激状态,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花椒、姜等。这些食物易刺激胃黏膜,增加胃酸分泌,加重肠胃不适,同时可能加重中暑引起的头痛、恶心等症状。 3、高蛋白食物: 虽然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但中暑后,身体代谢减慢,高蛋白食物如肉类、豆类等,不易被消化吸收,易产生大量热量,加重身体负担,不利于中暑恢复。 4、高糖食物: 中暑后,身体可能出现血糖波动,应避免大量食用高糖食物,如糖果、甜点、含糖饮料等。这些食物易导致血糖迅速升高,增加胰岛负担,同时可能影响体内电解质平衡,不利于中暑症状的缓解。 5、冷饮及冰冻食物: 虽然中暑后人们可能渴望冷饮降温,但冷饮及冰冻食物易刺激胃肠道,引发胃肠痉挛、腹痛、腹泻等症状。中暑后应适量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以补充体内水分和电解质。 中暑后,除了注意饮食禁忌,还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适量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 夏季中暑后的注意事项 及时降温: 中暑后应立即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擦拭身体,或扇风降温,以迅速降低体温,防止病情恶化。 休息静养: 中暑后身体需要充分休息以恢复体力。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选择安静的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机能的恢复。 观察病情变化: 患者及家属应密切关注身体变化,如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模糊、抽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预防复发: 中暑后,患者应增强防暑意识,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合理安排作息,穿着透气衣物,携带防暑用品,以防中暑复发。
    郑梓煜副主任医师急诊科
    797
    cpr现场心肺复苏和胸外按压比例
    2024-12-25
    成人患者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通常为30:2,双人施救可调整为15:2,儿童和婴儿患者的比例有所不同,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以确保操作安全有效。 1、成人患者 对于成人患者,无论是单人施救还是双人施救,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通常为30:2,即施救者先进行30次连续的胸外按压,然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这种比例旨在最大限度地维持患者的心脏泵血功能和肺部通气功能,从而增加患者的生存机会。 在双人施救的情况下,比例可调整为15:2,即一人进行15次胸外按压后,另一人立即给予2次人工呼吸,这种分工合作的方式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提高急救效率。 2、儿童与婴儿患者 对于儿童和婴儿患者,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的心肺复苏比例为15:2,即每进行15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心肺复苏操作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体重进行调整,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对于婴儿患者,心肺复苏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也遵循类似的原则,但具体操作可能因婴儿的年龄和体重而异,在进行婴儿的心肺复苏时,应特别注意按压的深度和频率,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CPR现场心肺复苏与胸外按压比例是确保复苏效果的关键要素之一,患者和家属应了解并掌握正确的CPR知识和技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自救和互救。 CPR的注意事项 按压部位与深度: 正确的按压部位是胸部两乳头连线的正中处,对于成人患者,按压深度应≥5cm,但不宜超过6cm;对于儿童和婴儿患者,按压深度应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适当调整。 按压频率: 胸外按压的频率通常为100-120次/分,保持稳定的按压频率有助于维持有效的心脏泵血功能。 避免中断: 在CPR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中断按压和人工呼吸。中断时间越长,患者的生存机会就越低。 寻求专业救援: 在进行CPR的同时,应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人员的帮助。
    郑梓煜副主任医师急诊科
    1385
    蜱虫直接拔了怎么补救
    2024-12-25
    若不慎直接拔除蜱虫,需及时补救,应迅速清洁伤口,仔细查看蜱虫口器,做好消毒处理,在出现异常时能尽快就医,最大程度降低可能引发的健康风险。 1、伤口清洁: 首先要尽快清洁伤口,用肥皂和温水轻轻冲洗伤口,至少冲洗1-2分钟,这样能去除伤口周围可能残留的蜱虫分泌物、细菌等有害物。之后,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球轻轻擦干伤口,避免过度擦拭导致伤口破损加重。 2、观察蜱虫口器: 仔细检查伤口处是否有蜱虫口器残留,因为蜱虫口器如果遗留在皮肤内,很容易引发炎症反应。如果发现有黑色小点等疑似口器残留的情况,不要自行用镊子等工具深挖,以免损伤皮肤,导致感染扩散,应尽快前往医院处理。 3、消毒处理: 清洁伤口后,使用碘伏等合适的消毒剂对伤口进行消毒,用棉签蘸取碘伏,从伤口中心向外轻轻涂抹,消毒范围要适当超出伤口边缘,一般直径达到1-2厘米即可。这样可以有效杀灭伤口表面的细菌和病毒,降低感染的风险。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要密切关注身体症状,观察是否出现发热、头痛、皮疹、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因为蜱虫可能携带多种病原体,直接拔除后有感染疾病的风险。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告知医生蜱虫叮咬及拔除的情况,以便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 如何预防蜱虫叮咬 进入蜱虫易生长的区域,如草丛、树林、灌木丛时,尽量穿长袖上衣和长裤,这样能减少蜱虫直接接触皮肤的面积。并且要把裤腿扎紧塞进袜子里,让蜱虫难以爬到皮肤上。 衣物最好选择浅色的,因为蜱虫颜色较深,浅色衣服可以更容易发现蜱虫是否附着在上面,同时选择表面光滑的面料,蜱虫在这种面料上不容易附着。 在暴露的皮肤和衣物上使用含有避蚊胺等成分的驱虫剂,在使用时,要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正确涂抹,通常是将驱虫剂均匀地喷在衣服表面和暴露的皮肤上,注意避开眼睛、嘴巴和伤口等部位。
    郑梓煜副主任医师急诊科
    894
    头孢过敏的急救措施
    2024-12-25
    头孢过敏急救需立即停药并隔离过敏原,确保患者安全,维持呼吸道通畅,根据过敏程度给予抗过敏治疗,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为后续治疗提供关键依据。 1、立即停药并隔离过敏原: 一旦发现头孢类药物引发的过敏反应,首要任务是立即停止使用该药物,并彻底清除所有可能含有头孢成分的药物及物品。迅速将患者移至安全、通风良好的区域,确保其呼吸道畅通无阻,避免任何可能加重过敏反应的刺激。 2、保持呼吸道通畅: 过敏症状严重时,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等危及生命的状况,应让患者采取半卧位或坐位,以减轻呼吸道的压力,并迅速解开衣领、腰带等束缚物。若呼吸困难持续加重,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确保呼吸道畅通。 3、抗过敏治疗: 针对头孢过敏的严重程度,遵医嘱需迅速给予相应的抗过敏药物,抗组胺药能有效缓解过敏反应引起的瘙痒、皮疹等症状;而糖皮质激素则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迅速减轻水肿、缓解炎症。 4、生命体征监测: 在头孢过敏的急救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至关重要,需定时测量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等指标,及时发现任何异常变化。 若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最近的急诊室,进行急救处理,如肌肉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等,以挽救患者生命。 头孢过敏的日常注意事项 携带过敏信息: 建议随身携带过敏信息卡或相关医疗证明,注明自己对头孢类药物过敏,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医护人员能迅速了解并采取相应措施。 就医时告知: 在就医或购药时,主动告知医生或药师自己的头孢过敏史,确保用药安全。避免自行购买和使用药物,以免误用头孢类药物引发过敏反应。 学习急救知识: 了解头孢过敏的急救措施,如保持呼吸道通畅、抗过敏治疗等,在出现过敏反应时,能迅速采取措施,减轻症状,降低风险。
    郑梓煜副主任医师急诊科
    114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