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低压综合征的治疗

2023-12-28 15:12阅读:

手机浏览

颅内低压综合征是一种由于脑脊液压力降低所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治疗颅内低压综合征的方法包括体位疗法、病因治疗和补充水治疗。

1、体位疗法:患者应保持水平卧位,若原发病允许,最好采取头低脚高位,床脚抬高200~300。这样可提高颅内脑脊液的压力,改善患者症状。部分病例经此治疗数天后可完全好转;

2、病因治疗:针对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如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脱水引起的血液浓缩等病理状态;

3、补充水治疗:鼓励患者大量饮水,每日3000-4000ml,可适量加盐,最好是生理盐水。低渗(0.5%)或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每日1000-2000ml,可以增加脑脊液分泌,3-5日为l疗程。蒸馏水静脉注射,每次20-40ml,可以反射性引起脑脊液分泌增加。据Leriche报告,这种方法作用快、效果好,一般无不良反应。但有的作者认为应注意电解质紊乱和溶血反应。鞘内注射生理盐水,每次20-30ml,借此直接填补蛛网膜下腔的容积和刺激脑脊液分泌,提高和维持脑脊液压力。此疗法可迅速奏效,缺点是脑脊液可以通过穿刺孔漏入硬膜外腔,目前较少使用。

参考资料:[1]张秀玲主编,神经内科诊疗方法新进展,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4

分享:

149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