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因有哪些

2023-08-28 19:16阅读:

手机浏览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因通常包括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神经通路因素以及心理社会因素等。

1、遗传因素:存在一定的基因遗传性,目前被认为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相关的基因包括5-羟色胺转运体编码基因、多巴胺受体D编码基因等;

2、神经生化因素:遭遇重大创伤事件的患者可能存在5-HT、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神经肽和内源性阿片类物质等方面的失调;

3、神经通路因素:最相关的脑区包括前额叶、杏仁体和海马结构,相应的神经通路为边缘系统活动过度以及对创伤性刺激的皮质反应减弱等;

4、心理社会因素:对于患者而言他们的创伤记忆可以很容易被唤醒,往往还伴有强烈的情绪和感觉,记忆的重现会使患者仿佛又重新经历了一次创伤,他们闪回的记忆可以表现为闯人性记忆和空白性记忆两种类型。

参考资料:[1]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下册).第1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分享:

67

相关推荐

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

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认识,实际上是源于两次世界大战,在战争中以及在战后,人们发现,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一些士兵,即使他们没有遭受身体的损失,但是呈现出了一些特征性的精神症状,经过不同阶段的研究,最终命名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并且在1984年的时候首次进到了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手册当中。诊断创伤后应激障碍需要有一些条件,一、个体是要经历了一些特别重大的负性的生活事件,这些事件常常是危及生命的,比如说战争,比如说一些自然灾害、地震、海啸这些,患者是作为这些重大的灾难性事件的亲历者;二、这些生活事件明显的超过了患者的承受能力,比如被性侵或者遭遇暴力。在以前的诊断当中,人们非常强调的是事件的可怕性、灾难性和对患者的这种摧毁性,但是在目前人们更强调的是个体对于事件的反映,也就是说不同的事件可能对不同的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只要事件对当事人构成了创伤,我们就认为是创伤性事件;三、创伤后应激障碍还会呈现出一些特征性的症状,我们称为三类亚症状群。经历这些创伤的患者常常会出现一些再体验的症状,正如电影的当事人,在脑中会不期而遇的闪现出跟创伤相关的一些画面,那也有一些时候患者会表现的在睡梦状态当中会出现相关的一些噩梦,这是一些典型的再体验的症状。其次就是一些回避的症状。所谓回避就是指个体会回避和创伤相关的一些场所、话题或者感受。这样的一类患者还会出现一些惊跳的反应。所谓惊跳的反应,实际上是指患者对于和创伤性事件相关的或者类似这样的一些刺激呈现出过敏的反应,通常患者身体上会呈现为比方说心跳会特别快,也会出现一些惊跳,或者有的在情绪上就会呈现出容易激惹的状态,小事情就可能会出现发脾气,失控的状态。而且所有这些症状持续至少都是一个月以上,同时个体会明显地感觉到自己被这个症状所困扰,影响到自己和别人的交往,或者影响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乃至于工作。

语音时长03:06''

陈静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2023/12/13收听(61302)

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精神疾病的一种,但是人们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认识却晚于其他的精神疾病,事实上,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认识来源于两次世界大战。人们发现经历了战争的这些士兵,即使他们没有遭受到身体的伤害,但是他们常常会在战后呈现出一些特征性的精神改变。经过研究,人们把它命名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并且在1984年进入到了美国精神疾病的诊断系统当中。这一类疾病通常呈现出这样的一些特征:当事人常常经历了一些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这些生活事件常常危及生命,或者超过了患者能耐受的程度,让他们的生活信念因此而崩溃。其次,创伤后应激障碍会呈现出一些特征性的症状群,比如说会出现一些在体验的症状,患者会在随后的生活中再次体验到似乎身临其境的创伤性体验,比如说会在脑中出现创伤的相关画面,或者在睡梦中呈现相关的噩梦。患者还会出现一些回避的症状,主要是指患者会回避跟创伤相关的场景、话题、场所。这些个体还会体验到一些比较敏感的状态,在和创伤性事件相关或者类似的一些场所或者话题的时候,他的身体会出现惊跳、心跳会加快,或者呈现为易激惹的状态,而且这些症状持续超过一周。创伤后应激障碍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广泛的,但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可以治疗的。"

语音时长02:51''

陈静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2023/10/14收听(32062)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45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