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及青少年双相障碍的表现

2023-08-04 18:07阅读:

手机浏览

儿童及青少年双相障碍会反复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至少2次以上),可以分为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

1、躁狂发作:情感持续1周以上的高昂,兴奋愉悦或者焦躁,同时伴有其他生理及心理症状,且影响社会心理生活功能。患儿表现为情绪高涨、亢奋、易激惹、暴躁、精力充沛、活动量增多、食欲增加、思维变化快捷、联想丰富、兴趣增多、好管闲事、做事鲁莽欠考虑、容易冲动、乱买东西到处送人、行为过激、注意力不能持久、语速快、语量增多、夸夸其谈,有时带有夸大色彩。

2、抑郁发作:情绪低落、不快活、缺乏自信、自卑、自责、自我评价降低、精神萎靡、易疲劳、食欲减少、早睡、失眠、做事犹豫不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兴趣减少、活动减少、不愿出门、远离朋友、孤独、寂寞,伴有罪恶感、无价值感,轻生想死,并付之行动。

参考资料:[1]桂永浩,薛辛东.儿科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分享:

276

相关推荐

双相障碍有哪些病因

"双相障碍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比较复杂的精神疾病,引起它的发病原因也比较复杂,没有简单的某一两个原因来导致这个疾病的发生,在不同的患者身上不同因素起的作用、占的比重会不一样。大致来说,这些基本的病因可以分为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精神疾病有一定的遗传风险,但是它不是遗传病,这个也要强调,并不是前一辈得病后一代一定会得病,只是发病的风险会比没有得病的人会高。也存在一些先天因素,有研究提示在母孕期,母亲经历过某些感染,或者经历过某些异常的状况,孩子出现疾病的风险会高一些。因为双相障碍是大脑的一种疾病,任何因素在大脑发育、发展的过程中,对大脑产生不良的影响都可能会成为它的病因,但是在不同的患者身上具体差别会很大。社会心理因素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一些压力、不顺心的事件,生活中比较多见的是持续的、慢性的压力事件产生的累积效应,比如一段时间以来,工作方面、家庭生活方面、老人方面、子女方面、自己身体方面等等各方面都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单独一个方面,都是人在生活中难免遇到的,但是如果这段时间比较集中出现,就可能会成为诱发双相障碍发病的直接因素。"

语音时长02:46''

张卫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2023/05/25收听(50326)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45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