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是当前治疗各种抑郁障碍的主要药物,能有效解除抑郁心境及伴随的焦虑、紧张和躯体症状,有效率60%-80%。抗抑郁药的治疗原则是:
1、全面考虑患者症状特点、年龄、躯体状况、药物的耐受性、有无并发症,因人而异的个体化合理用药。
2、剂量逐步递增,尽可能采用最小有效剂量,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少,以提高服药依从性。停药时应逐渐减量,不要骤停,避免出现撤药综合征。
3、小剂量疗效不佳时,根据不良反应和耐受情况,增至足量(有效药物上限)和足够长的疗程(4-6周)。
4、如仍无效,可考虑换药,换用同类另一种药物或作用机制不同的另一类药。应注意氟西汀需停药5周才能换用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其他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需2周;单胺氧化酶抑制药用2周后才能换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
5、尽可能单一用药,足量、足疗程治疗。当换药治疗无效时,可考虑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抑郁药联合使用,一般不主张联用两种以上的抗抑郁药。
6、治疗前向患者及家人阐明药物性质、作用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对策,争取他们的主动配合,能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7、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8、抗抑郁药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诱发躁狂或快速循环发作的可能。
9、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心理治疗,可望取得更佳效果。
10、积极治疗与抑郁共病的其他躯体疾病,物质依赖、焦虑障碍等。
参考资料:[1]郝伟,于欣.精神病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