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多在中年后发生,常见于40-60岁女性。此疾病不会危及生命,但发病时会影响面容,降低生活质量。发病前多无征兆,每次大多发作几秒钟到几分钟,在间歇期和正常人一样,严重者可终日抽搐。脸部的自主运动、咀嚼或者一些随意的表情动作即可诱发面肌抽搐,也会因情绪激动、劳累等因素而加重。
面肌痉挛和面神经有关,面部两侧的面神经支配面部的肌肉,正常情况下面神经受大脑控制,面部肌肉不会出现不自主的抽搐。正常的面神经外面包裹着髓鞘,动作电流(在神经上传递的一种生物电流)的传导正常进行,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支配面部肌肉的运动。面神经根部附近有些小血管(常为小动脉),有时小动脉走位异常,挨到面神经根部,会对面神经产生压力。另外,由于动脉的搏动,动脉也会对面神经外面的髓鞘产生摩擦,长期如此便会让髓鞘“磨破”,动作电位的传导在破损处就会发生“串线断路”,面神经功能紊乱,造成面部肌肉抽搐。有时极少数患者也会在外伤、肿瘤或外科手术后出现患侧面肌抽搐。
轻微的面肌痉挛,休息好,保持身心快乐,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压力过大,可以观察。而严重的面肌痉挛患者,则须采取相应治疗手段。在确诊为面肌痉挛后,经统计98%的患者都会经历药物(各种镇静、安定、抗癫痫类、肌肉松弛药物等)、针灸、以及肉毒素(将A型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到面部运动神经末梢,使肌肉松弛性麻痹,从而达到缓解痉挛的目的)和封闭等治疗方法,但这些治疗除了肉毒素暂时有效,其他治疗可能没有效果,而且治疗结束后非常容易复发。面肌痉挛首选治疗方式为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MVD),这是最有效且唯一可能根治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