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主要包括两大类:干扰素(Interferon,IFN)和核苷(酸)类似物(NAs)。此外,免疫调节剂、中草药等可起到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仅作为替代治疗。
1.干扰素(IFN):干扰素按分子结构和抗原性可分为α、β、γ型。IFN抗病毒机制包括免疫调节作用和直接抗病毒作用,干扰素可通过诱导患者产生细胞因子起作用,在多个环节上抑制病毒复制。普通IFN在体内主要分布于血液、肝脏和肾脏,并主要通过肾脏降解。目前多推荐长效干扰素,就是一种长效的聚乙二醇(PEG)化的干扰素制剂,即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只有30%经肾脏代谢,其余大部分或与干扰素受体结合,或经肝脏的非特异性代谢排出,延长IFNα在血液中的治疗活性时间。PEG-IFNα一次肌注1.5μg/kg,可维持血药浓度1周,由于其可保持稳定的血液治疗水平,避免普通制剂由于经常有的血液水平低谷而使病毒恢复复制所产生的对药物相当的耐受。干扰素适用于血清ALT持续或反复增高;HBsAg、HBeAg和HBVDNA阳性;肝活检证实为慢性肝炎而且肝功能代偿良好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选择病例时要注意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肝豆状核变性和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
2.核苷(酸)类似物:核苷或核苷酸类似物是一类高效的抗病毒药物,化学结构简单,可以人工合成。具有抗病毒作用强、不良反应少、口服方便等优点。核苷类似物的作用靶位是HBVDNA多聚酶亦称逆转录酶。核苷类包括拉米夫定(LAM)、恩替卡韦(ETV)、替比夫定(TdT);核苷酸类似物包括阿德福韦酯(ADV)、富马酸替诺福韦(TDF)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等(参见图-1)。对于初治患者,目前推荐一线用药为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和丙酚替诺福韦;
3.其他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存在对HBV的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和免疫耐受以及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免疫调节剂可以通过刺激和增强宿主免疫应答作用恢复人体的免疫控制功能,可以识别和破坏HBV感染的靶细胞,清除HBV。目前用于治疗慢性乙肝的免疫调节剂有胸腺肽制剂、免疫核糖核酸、HBV特异性转移因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