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溶血性黄疸

2023-03-03 11:23阅读:

手机浏览

黄疸按照病因可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凡是能引起溶血的疾病,都可以导致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的根本原因在于溶血性疾病导致过多的红细胞被破坏,释放出过多的非结合胆红素,肝脏满负荷工作也完成不了比正常情况下多出很多的非结合胆红素的“改造”任务,所以血液中的非结合胆红素显著增高,最终过多的非结合胆红素直接经血循环到达全身各个组织,引起黄疸和相应疾病的其它伴随症状。

海洋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先天性溶血性贫血的疾病,可以让红细胞的韧性、变形能力减低,容易被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破环,引起黄疸的情况。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后天性溶血性贫血的疾病,会让病人的免疫功能异常,产生了抗体,自身抗体与红细胞膜表面的相应抗原结合,从而导致红细胞的破坏、裂解,导致溶血性黄疸及其贫血症状。出现溶血性黄疸应该及时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分享:

23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