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但有些人遇到一些无法承受的事情,总会出现一些自残的行为,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呢?其实可能是自卑、忧伤和无望,愤恨、敌意和嫉妒,也可能是猜疑和怀疑,还可能是盟誓心理……
自卑、忧伤和无望
自残患者,因为人生的挫折、失意、无望等导致内心受到严重创伤,感到自己被亲人和社会所抛弃,丧失了自尊,对自己做任何事情的能力毫无信心,内疚感很强烈,悲观、孤独引发自卑缺陷的心理反应,进行自我攻击。
愤恨、敌意和嫉妒
患者由于在追求某一目标的道路上遇到障碍,受到挫折的情况下,对社会和亲人不理解,自认为倒霉、不公平,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容忍力来应对突然产生的愤怒或痛苦,产生了强烈的应激心理反应。当自己的愤怒和嫉妒不被他人接受时,则引发自残行为。
猜疑和怀疑
患者主观感觉异常,胡乱猜疑、胡思乱想、惶恐不安,对客观事物的判断错误,对家庭、亲人、事物进行缺乏根据的猜测,激发自残、自伤行为。
盟誓心理
有些患者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和誓言,会采取自残的手段,来换取他人的信任和好感。
对于自残者来说,自残行为能极大地帮助他们缓解内心的焦虑和冲突,尤其是遇到一些超出心理承受能力的事件或是情绪危机时。换言之,自残是用身体的痛苦来减轻心理的痛苦和焦虑。
这类患者的身心往往处于十分痛苦、极端矛盾之中。因此,面对自残者,过度指责和惶恐只会让我们错过最有效的帮助干预时间,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尊重和理解。慢慢修复他内心的创伤,引导患者正确认识自我并接纳自我。
参考文献
[1]胡文婷.自我心理诊断101种心理异常揭秘[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20:170-173.
[2]王桂芳.自残性腕部割伤病人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J].全科护理,2009,7(28):2584-2585.
[3]李丽.自残自伤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手术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8):2171-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