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 由于链球菌种类较多,有些是呼吸道、胃肠道等正常菌群的一部分,有些是重要致病菌。而其中A组链球菌为化脓性链球菌,是β溶血性链球菌,可引起咽炎、脓疱疮、猩红热等疾病。该病例中患者以头面颈皮疹、咽痛、咳嗽、咳黄痰来就诊,确诊为A组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猩红热,通过青霉素抗感染治疗及泮托拉唑钠等药物治疗后好转。
【基本信息】男、15岁
【疾病类型】猩红热
【就诊医院】辽宁省人民医院
【就诊时间】2018年1月
【治疗方案】隔离+抗感染治疗(青霉素)+营养支持(转化糖)+对症治疗(泮托拉唑钠、苏黄止咳胶囊、抗菌素)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4天,7天后门诊复诊
【治疗效果】症状缓解,各指标恢复正常,病情好转
一、初次面诊
一名初中学生在家属陪伴下,头面颈部有密集皮疹,询问病史,自诉发热2天、皮疹1天。患者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0℃,伴有咽痛、咳嗽、咳黄痰,自行服用扑热息痛2次,服药后体温可暂时下降,但是仍有咽痛、咳嗽、咳痰及周身不适。昨晚发现周身皮疹,就近到医院就诊,化验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82%,给与克林霉素、利巴韦林、氨曲南等静点1天,病情未见好转,今日皮疹增多来院。查体显示体温37.6℃,头面部、颈部、躯干及四肢均有密集的针尖大小粟粒样充血性皮疹,咽部充血明显,右侧扁桃体肿大,未见脓点,无草莓舌,腋下可见帕氏线,查体未见阳性体征。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初步诊断猩红热,并建议住院隔离治疗,患者家属同意后收入住院治疗。
二、治疗经过
入院后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生化检查及细菌学检查以明确病原诊断。经过上级医师查房,猩红热临床诊断明确。诊断依据如下:
1、青少年,且急性起病,出现发热、咽峡炎、皮疹等主要发病特点;
2、患者咽部充血,皮疹为典型的充血性粟粒疹,针尖大小,腋下可见帕氏线;
3、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降钙素原升高,均表明细菌感染,且细菌学检测为A组链球菌。
按照猩红热的治疗原则,首先予以青霉素,该患者青霉素皮试阴性,于是应用青霉素钠静脉点滴。同时由于患者发热、乏力、进食少,给与泮托拉唑钠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改善消化道症状,并给予一定的营养支持治疗,如转化糖静脉注射,同时口服苏黄止咳胶囊止咳。
三、治疗效果
由于患者平素经常运动,身体素质较好,用药后效果明显,入院后未再出现发热,咽痛、咳嗽、咳痰等症状逐渐好转,皮疹明显消退,有少量脱屑现象,食欲恢复。入院后3天复查各种异常指标均好转,血常规完全正常。家属提议回家监测治疗,故建议患者出院回家后居家单间隔离,避免传染给他人,并继续口服抗菌素治疗,特别需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避免出现变态反应性疾病,引起心脏、肾脏、关节滑囊浆液性炎症。家属同意居家隔离至治疗1周后来门诊随诊。于患者住院4天时,准予预约出院。
四、注意事项
很高兴患者症状缓解,病情好转,顺利出院,但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1、猩红热是细菌感染,出院后需要特别注意在发病2-3周可能出现变态反应性疾病,表现为心脏、肾脏、关节滑囊浆液性炎症,需要观察出院后的病情变化,一周后来院复查;
2、嘱患者出院后仍需要注意休息,保持清淡饮食,逐渐增加运动量,因为该病具有传染性,所以居家最好单间居住,同时注意室内经常通风换气,接触的物品注意消毒处理,一般从治疗开始至少7天才不具有传染性,叮嘱家属不要过早复学,避免造成校内大规模感染。
五、个人感悟
猩红热是A组溶血性链球菌的典型感染,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儿童多见,预后大多较好,但A组链球菌引起的感染比较复杂,可以是化脓性、中毒性、变态反应性病变的综合,所以可以并发心肌炎、肾小球肾炎等疾病,也可能感染中毒性休克等疾病危及生命,需要加以重视。平时注意个人防护,提升自身免疫力,避免感染。一旦感染,要积极就医检查治疗,避免出现感染后遗症而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