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较为常见,患者发生便血可能由饮食因素、痔疮、疾病本身等因素所致,可有不同的伴随症状,应完善相关检查,查明病因。
1、饮食因素:患者若长期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洋葱、生姜等,并且日常饮水不足,可导致排便困难,损伤肛周黏膜,出现便血的情况,常伴有排便次数减少的情况。一般出血量较少,增加饮水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即可有效缓解;
2、痔疮:若患者存在痔疮,在排便时可引起局部血管破裂,出现便血症状,一般为鲜红色血便,可伴肛周疼痛。应遵医嘱使用开塞露、痔疮栓等,促进排便;
3、疾病本身:在疾病活动期,肠黏膜在炎性因子的作用下,出现充血、肿胀,黏膜质地较为脆弱,易发生出血。由于炎性因子的刺激,还可引发溃疡,出现渗血、脓液等表现。所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会出现便血,颜色多呈暗红色、暗褐色。遵照医嘱服用美沙拉秦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除了上述常见原因以外,血友病、白血病等疾病,也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出现便血。当出现便血情况时,应引起重视,在医生指导下,完善血常规、结肠镜等检查,明确疾病诊断后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