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和脑瘫的区别

2023-04-21 07:38阅读:

手机浏览

小儿麻痹症和小儿脑瘫都会引起儿童运动功能的障碍,但是两者有本质的区别:首先,发病的原因。小儿脑瘫的发病主要和围生产期的不良因素有关系,比如儿童在出生前有宫内的感染、缺氧等情况;在出生时属于早产儿或者有新生儿的窒息;在出生以后患有胆红素脑病或者颅内出血等不良因素。

小儿麻痹症是由于感染了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造成运动功能的障碍。其次,表现为症状的不同。在儿童患有小儿麻痹以后会出现运动的障碍,并且由于神经的营养障碍出现一侧肢体的萎缩,脑性瘫痪的症状主要是运动发育的落后以及肌张力的异常。

分享:

114

相关推荐

脑瘫与小儿麻痹症的区别

"脑瘫与小儿麻痹症的区别是非常容易区分的,因为它们的病因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下面分别介绍一下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首先,脑瘫是由于小儿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是运动发育落后,特别是主动运动的减少。脑瘫患儿出现吸吮能力和觅食能力低下,大运动、精细运动比同年龄都发育落后,甚至终身不能行走。肌张力异常可以表现为肌张力增高、不全或者降低,还有姿势的异常和智障力程度相关。各种反射的异常,就是该消失的原始反射延迟消失。该出现的正常生理反射延迟出现或者不出现。还有其他伴随的症状,易激惹、持续爱哭、不安静、吞咽困难、喂养困难、体重不增等,还有智力或者语言发育障碍,癫痫和其他异常的行为,这是脑瘫。其次,小儿麻痹症是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所引起的一个急性传染病。我国已经很多年没有本土病毒株引起的脊髓灰质炎的报告,已经达到消灭本病,它的临床特点是轻症病人出现单个肌肉麻痹,严重时可以四肢麻痹。但是麻痹是弛缓性的,伸展反应消失,瘫痪的最大特征是不对称性的分布。双侧受损侵犯的基群可不同,远端基群比近端基群更容易受累,下肢比上肢容易受累,手部肌群比小的肌群有更大的危险。所以它受累的顺序组成不相同,比较常见的是一侧下肢开始发生瘫痪,继而发生一侧上肢、双侧下肢或者双侧上肢。这个是它的特征,不存在姿势的异常,还有运动减少,这个就是瘫痪,所以这两种疾病非常好区别。"

语音时长02:59''

孙玲娣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3/04/08收听(42730)

什么是小儿麻痹症

小儿麻痹症是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一个俗称,这个病是由于感染了脊髓灰质炎病毒,导致了脊髓前角的运动细胞受到病毒的侵犯,引起细胞坏死,导致下肢迟缓性的或者上肢迟缓性的瘫痪,导致肌肉无力。很多是在小儿时期出现的,会继发引起关节或者骨骼发育的异常,导致关节功能的障碍,引起一系列的后遗症。这个病本身是可以通过打预防针预防的,国内以前是口服糖丸,最近这些年改成了先注射灭活疫苗,然后再换成糖丸。大部分是由于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导致的,也有极个别病例是由于口服减毒的活疫苗,就是糖丸导致的。但是因为口服糖丸导致的脊髓灰质炎发病率非常低,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情况。小儿麻痹症,一般是不会遗传的,早期的症状主要是,患病的小儿出现肌肉的松弛,下肢或者上肢的迟缓性的瘫痪。后期的表现,主要是因为长期的肌肉瘫痪,导致行走无力或者关节的挛缩。最常见的是出现马蹄畸形、膝关节的屈曲畸形,或者屈髋或者外展的畸形。小儿麻痹症本身对肌肉、对神经的影响是没有办法逆转的,但是因为肌肉无力,导致的关节功能和行走功能的障碍是可以通过一些支具或者骨科手术进行干预的。比如最常见的马蹄畸形或者膝关节的屈曲畸形,很多患儿走路的时候需要用手扶腿,有的时候可以通过膝关节的截骨手术,髁上截骨纠正手扶膝的姿态。严重的马蹄走路,行走以后会出现足的疼痛不适,也可以通过手术把脚放平。部分的患儿会出现双下肢的不等长,也可以通过肢体的延长进行纠正。所以,很多后遗症对关节功能肢体功能方面的影响是可以治疗的,但是对神经和肌肉本身造成的影响是不可逆的。很多的小儿麻痹症的患者,在年轻的时候可以代偿的非常好,有部分的患者年龄大了以后会出现继发的关节的退化,比如长时间的膝外翻可能会导致关节的磨损,出现膝关节疼痛,长期的马蹄足会导致踝关节或者足部的关节出现关节炎,这种情况也可以通过相应的手术进行治疗和处理。也有部分的患者年轻的时候因为相对代偿的比较好,手不用扶腿,有的患者到了四五十岁以后可能会出现需要用手扶膝盖走路的情况。

语音时长03:47''

杜辉北京积水潭医院

2023/05/12收听(72926)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