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又到了樱桃成熟季节,久不见君,甚是想念…今儿有机会,就再跟大家聊聊吧!(竟然会念诗了,欧耶!)
那么今天说点啥呢?就说说小宝们常见问题——脐疝。
……哎哎,那位哥们儿,我说的是“脐疝”,不是“脐橙”,您流哪门子的口水啊?擦擦吧大哥~~
话说这个脐橙确实是甜…咳,都被那谁给带沟里了!我也擦擦嘴先……唔唔…
Ok,ok,我能行的…脐疝其实是一种发育缺陷,是婴儿的一种常见病,而且男宝女宝的发病率没啥差别,不存在什么“女孩多见”或者“男孩多见”的说法,倒是早产儿中有脐疝的比例更多一些。
脐疝是怎么出现的呢?首先得说说脐带,宝宝一出生就要结扎断脐,1~2周后脐带残端脱落,肚脐正式成型。所以说肚脐这个地方先天就是一个薄弱区——没有肌肉,只是一块瘢痕而已。再加上宝宝们肚脐两边的腹肌还没完全对合长好,这时候如果碰上各种会导致腹压增高的情况——比如:哭闹啦、腹泻啦、咳嗽啦什么的,就会导致宝宝的肚子从肚脐眼那里凸起来——脐疝就这么产生了。
呦呦呦~~~没事没事!看这位宝妈心疼得泪都已经下来了,说书人我这就上结论:第一,患脐疝的宝宝一般没什么痛苦,也不会影响宝宝的消化吸收功能;第二,脐疝的自愈率相当高,“绝大多数”都可自愈!所以,那位宝妈,眼泪可以擦擦了,不要紧滴……
旁边那几个大老爷们!提出批评了啊,没点同情心、同理心吗?!怎么一个个表情自如、嘻笑如常啊?…还笑!严肃点!咱们讲课呢。刚才说书人描述的情况,你们就没点心痛的赶脚吗?不可理喻啊,我替月亮鄙视你!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脐疝的表现吧:就是宝宝在哭闹、直立、咳嗽或者用力排便时,肚脐那个地方凸出一个包块。一般来说包块都不大,直径1~2个公分吧,一个钢镚大小(一角面额的或一元面额的)。这个包块凸出的时候,家长如果用指头轻轻按压,很容易就能把包块还纳入腹,宝宝也没有不舒服的感觉。
这位客官问了“脐疝凸出的这个包块里面是什么呢?”问得好,脐疝的内容物其实跟腹股沟斜疝发作时的情况是一样的,主要是肠管,也有可能是网膜(网膜就是腹腔内肠管上面盖着的一层肉膜)。
最后,说说脐疝的治疗。大部分宝宝的脐疝都能自愈,一般2岁之前,自己就好了。所以说,2岁之内患有脐疝的宝宝,因为孩子没啥不舒服的,也不影响孩子的发育、功能,所以也不需要啥特殊处理。
其实严格来说,脐疝也可能钳闭(也就是“卡住”),或者疝囊破裂,而需要急诊手术。不过这种情况少之又少,各位宝爸、宝妈们倒不需太过紧张。
有的宝爸、宝妈们说了,家里老人传下来的“祖传秘法”:把一枚铜钱两边拴上绷带,像腰围一样绑到宝宝肚子上,让铜钱正好盖住肚脐,这样就能治好脐疝了。铜钱往往还有要求,什么乾隆通宝啦、康熙通宝啦…不一而足。
说书人在这里浇盆凉水啊,这些“祖传秘法”没啥子用哟——您倒是用铜钱吧肚脐盖住了,脐疝可能凸不出来了,但是脐环(也就是肚脐根部的那个环状结构)仍然是敞开的,所以脐疝还是没好。之所以最后宝宝的脐疝好了,那也是“自愈”,跟这个“秘法”也没丁点儿关系。
不过既然是“绝大部分”自愈,那就免不了还有“极少部分”的宝宝没有自愈的。一般来说,没有自愈的宝宝,都是脐疝比较大,直径>2公分。或者经过观察,脐疝直径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临床上,医生们大多建议观察到2岁,如果2岁之后,宝宝们的脐疝还没自愈,那就得出动“终极大招”——手术了。手术操作简单,效果可靠^_^
好啦,今天又跟各位客官说了个小儿外科常见病,大家还记得不?脐橙……啊不,脐疝!——答对,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