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原活动度偏高是什么意思

2021-10-26 15:10阅读:

手机浏览

凝血酶原活动度主要是反映凝血因子的活性,是用来判断肝脏凝血功能、储备功能是否完好,与患者的病情轻重有关。凝血酶原活动度的正常范围为75%-100%,当凝血酶原活动度偏高时,往往是由于外源性凝血功能障碍所致。此种情况需查明导致凝血酶原活动度偏高的原因,并给予对因治疗。临床上常见的导致凝血酶原活动度偏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维生素K缺乏症:主要是由于维生素K缺乏造成机体凝血功能障碍,进而患者可出现凝血酶原活动度偏高的情况,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瘀斑等症状。日常可通过多吃含维生素K丰富的食物,例如菠菜、香菜、花椰菜、甘蓝等。同时对于症状较轻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维生素K1治疗。如果症状较重可静脉输注维生素K1,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凝血因子,输注冷冻血浆进行治疗;

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通常是由于感染、疾病等因素导致的全身性血管内凝血系统激活,可表现为凝血酶原活动度偏高,患者可出现出血、休克、脏器受损等临床症状。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给予血液制品进行替代治疗,例如新鲜的冷冻血浆、新鲜的全血、浓缩血小板悬液等。对于慢性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可遵医嘱应用肝素进行治疗;

3、其他:例如女性经常服用避孕药、机体存在高血脂,或者是有血栓性或溶血性疾病时,也会出现凝血酶原活动度偏高的情况。另外,如果抽血时或抽血后剧烈震荡血标本,也可能会出现凝血酶原活动度偏高的情况。建议患者及时查明原因,针对病因进行对症处理。同时在采集血标本或者将血标本送检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震荡,以免出现假阳性的的情况。

此外,需注意若凝血酶原活动度偏低,可能是肝脏疾病导致的,例如肝炎、肝硬化、肝衰竭等。若急性肝炎的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40%,常提示肝细胞大片坏死的暴发性肝炎先兆。

分享:

25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2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