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60-80岁多见。女性比男性多。右侧疼痛较左侧多。下颌部较额部更常见。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大部分为小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部,但约有5%以上的患者由肿瘤压迫导致。
临床症状表现为发作期为阵发性、烧灼、刀割、撕裂或针刺样面部疼痛,间歇期如常人,有扳机点,在触摸面部、刷牙、进食、洗脸时发作,患者不敢刷牙洗脸,唯恐疼痛发作。有些患者在疼痛发作时可有短暂的濒死感。
1、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基本用药是卡马西平,大部分患者疗效明显,但随着病程的延长,卡马西平效果逐渐下降,迫使患者增加剂量,但随着剂量的增加,其药物副作用明显增加,如肝肾损害,恶心,头晕,呕吐,共济失调,步态障碍和逻辑混乱等副作用。每天的最大剂量为1200毫克,但大部分患者在900毫克时就难以忍受其副作用。部分患者对卡马西平过敏,服药后即刻出血皮疹,建议服用加巴喷丁,起始剂量为300毫克,每天一次或两次,并且每2-3天增加300毫克。
2、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如果药物无效,或疗效逐渐下降,患者症状明显加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建议实施手术治疗。目前,微血管减压术因术后效果好,风险低,已成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外科疗法。大部分患者术后疼痛即刻消失,10年无痛率为80%,复发率为15%-20%,复发多发生在术后前2年。
3、毁损性手术,如三叉神经半月结射频毁损、酒精甘油等注射毁损,放射外科的三叉神经根部毁损,球囊压迫等。适合于老年人,不能耐受微血管减压手术的患者,其早期疗效优良,但复发率逐年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