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早搏的危害要看早搏类型和发生频率,频发早搏易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
早搏的危害与患者自觉的心悸等症状并无直接联系,而是取决于异位起搏点的位置、早搏的发生频率以及是否伴有基础心脏病等因素。
根据提早搏动的来源可将早搏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界处性和室性四种。其中以室性早搏最多见,其次为房性早搏。偶发的房性早搏及起源部位不会危及生命的室性早搏对健康影响不大;而对于起源部位不佳的偶发室性早搏,因其可能诱发心源性猝死,应及时采取药物或导管射频消融的方法治疗。
根据早搏的发生频率可分为少于5次/分的偶发早搏,及6次/分以上的频发早搏。频发的早搏易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引起胸闷、心悸、头晕、乏力,甚至心力衰竭等。
健康人的早搏多由过劳、精神紧张、消化不良、情绪激动或植物神经系统不稳定等因素引起。伴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如同时合并心衰和早搏,会增加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危险。
心脏早搏的危害大小需要专业医生判断,发现早搏时不必紧张,及时到心内科就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