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是冬季容易发生的一种皮肤损伤。易发生在手指、手背、足跟、脚趾、耳轮、鼻尖、面颊等暴露部位。冻疮是因寒冷造成的局部肌肤损伤,表现为皮肤苍白,随后出现皮肤红肿伴有发痒、麻木、刺痛等感觉异常,严重者皮肤呈灰白、暗红或局部感觉消失,愈合较慢。冻疮虽然算不上什么大病,但发作起来真让人痒痛难忍。俗话说:“一年生冻疮,年年生冻疮”。因此,要想摆脱冻疮的“纠缠”预防尤为重要。
1、冻疮好青睐哪些人
在同样低温条件下,有的人容易生冻疮,有的人不生冻疮,这是因为除了寒冷之外,生冻疮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⑴儿童、女性易发生冻疮:这是因为儿童接受寒冷刺激以后,皮下小血管收缩反应比中年人,特别是比老年人强得多。在寒冷的刺激下,儿童的皮下血管发生痉挛性收缩,血液瘀滞,局部组织营养不良,容易发生损伤,而老年人的皮下小血管对寒冷的刺激则不敏感,所以不易生冻疮。此外,女性对寒冷的适应性差,皮肤对寒冷的抵抗力低。因此,女性也易生冻疮。
⑵体质弱及血液循环差者:患心脏疾病、血管疾病和末梢血液循环机能差的人,局部皮肤对寒冷的适应性、耐受性和抵抗力差,经不起寒冷的刺激,容易发生冻疮。
⑶在潮湿环境下生活和工作者:潮湿环境可以明显加重寒冷对机体的影响和危害,更容易破坏局部血管的收缩与舒张功能,促使冻疮形成。所以在潮湿中比在干燥环境下生活更容易发生冻疮。此外,长期站立、缺乏活动、衣服窄小、营养不良以及疲劳过度者也容易发生冻疮。
2、如何治疗冻疮
未破溃的冻疮可用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物,如10%樟脑醑或辣椒酊局部揉擦。民间用辣椒煎水局部烫洗,有一定效果。已破溃形成溃疡时应用5%硼酸软膏、红霉毒软膏或猪油蜂蜜软膏(猪油30%蜂蜜70%)等涂搽并包扎。同时内服末梢血管扩张剂如烟酸。中医治则为温经、通络、活血化瘀,可用当归四逆汤或阳和汤加减。
冻疮治愈的关键是摆脱湿冷环境,保持冻疮局部温暖和干燥,否则易复发。⑴预防冻疮复发的主要措施有:作好居室防寒、保暖和防潮湿,室内温度最好能保持15℃以上,相对湿度50%左右。保持鞋袜、鞋垫、手套干燥。汗脚者不宜穿胶鞋,并可用止脚汗粉等。⑵几点提醒:血液循环不良是引发冻疮的主要原因。因此,切忌将御寒服装裹得太紧以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不要以为用雪团揉搓冻疮部位能治疗冻疮。雪球摩擦皮肤只会增加局部的寒冷及潮湿,使冻疮加重。当冻疮出现严重溃烂时,应及时就医。
3、如何预防冻疮
预防冻疮应在秋末进行耐寒锻炼。具体方法可用冷水浸泡往年常生冻疮的部位,如手和脚。开始每天浸泡半小时,以后浸泡1小时。其次是注意局部防寒保暖:
⑴冬季注意易发冻疮的皮肤暴露部位,如手、足、耳等处的防寒保暖。
⑵平时进行适当的耐寒锻炼,如冷水洗脸、洗手、洗脚,以提高皮肤对寒冷的耐受能力。
⑶在寒冷的环境中,可不断地揉搓暴露部位,肢体也要多活动,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
⑷冬季鞋袜宜保持干燥,避免潮湿。
最后还要注意着眼于全身。如保证充分睡眠,避免过度疲劳,以增强体质;饮食应以富有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尤宜食高脂食物,如羊肉、巧克力等,以便为身体提供足够的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