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2023-10-29 10:47阅读:

手机浏览

  肛瘘是肛管与肛周皮肤的感染性通道,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主要侵犯肛管,很少累及直肠,经久不愈,是肛管直肠疾病中的常见病,病率仅次于痔,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

  病因

  肛痿的原因多为肛管外伤、一般性化脓感染,少数为结核性,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肿瘤等也可形成肛瘘。大多数肛痿起自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当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处成为外口;脓肿缩小,形成感染性管道,其原发病灶成为感染源不断进入管道内口,因此经久不愈。外口皮肤生长较快,常常假性愈合,以致又破溃,反复发作。

  症状肛瘘的表现

  1、流脓

  脓液的多少、性质与瘘管的长短、粗细、内口的大小等有关。一般初期流脓较多,质稠、味臭、色黄,随时间延长脓液减少,或时有时无,呈间歇性流脓。

  2、疼痛

  若瘘管引流通畅,一般不感疼痛,仅感觉肛门坠胀不适,行走时加重。若外口暂时闭合,或引流不畅,脓液积聚,可出现局部胀痛或跳痛。

  3、瘙痒

  分泌物反复刺激,肛周皮肤潮湿、瘙痒,甚至引起肛门湿疹,出现皮肤丘疹或表皮脱落。长期不愈可致皮肤增厚呈苔藓样变。

  4、排便不畅

  一般肛瘘不影响排便。高位复杂性肛瘘或马蹄形肛瘘因慢性炎症刺激引起肛管直肠环纤维化,或瘘管围绕肛管形成半环状纤维条索,影响肛门内括约肌舒缩而出现排便不畅。

  治疗方法

  肛瘘不能自愈,中医和药物治疗效果也不佳,不管是低位肛瘘还是高位肛瘘,都必须进行肛瘘的手术治疗。

  1、瘘管切开术

  适用于瘘管属括约肌间型或经括约肌型的较浅部分的肛瘘,切开后只损伤一部分内括约肌或外括约肌皮下部及浅部,不会引起术后肛门失禁。

  2、挂线疗法

  是一种缓慢切开法,利用橡皮筋的机械压迫作用,使结扎处组织逐渐压迫坏死,在对瘘管表面组织的切割过程中,基底创面同时逐渐愈合,结扎线可作为瘘管引流物,使瘘道内渗液排出,防止肛瘘急性感染发生。此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肛管括约肌被逐渐切开,但又不致因收缩过多而位置改变,一般不会造成肛门失禁,且操作简便、出血少、换药方便、患者痛苦小,是目前最常用的肛瘘手术方法。

  3、肛瘘切除术

  适用于低位单纯性肛瘘。切开瘘管后将瘘管壁全部切除至健康组织,并使创面内小外大,一般不予缝合。

分享:

8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28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北京纵横无双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