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黄疸是指什么

2023-04-10 13:09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所谓的溶血性黄疸,是指患者出现了黄疸的表现,但是黄疸的原因是红细胞被大量地破坏所导致。胆红素分为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也叫结合性胆红素和非结合性胆红素。

一般是衰老的红细胞被破坏以后,先形成一种非结合性的胆红素,也称为间接性胆红素,这种胆红素一般情况下会经过肝脏的加工和处理,变成直接胆红素,也称为结合性胆红素,这就是胆红素形成的过程。当这种大量的红细胞被破坏以后,这种间接的非结合性胆红素的含量就会显著地升高,很大地超过肝脏的处理能力,而其实肝脏的处理能力是正常状态,因此结合性胆红素的升高非常轻,相对占比比较低,所以这种情况也称为内科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主要分为先天性溶血性黄疸,以及后天获得性溶血性黄疸。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找到红细胞被破坏的相关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溶血性黄疸的问题。

分享:

72

相关推荐

什么是溶血性黄疸

黄疸按照病因可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凡是能引起溶血的疾病,都可以导致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的根本原因在于溶血性疾病导致过多的红细胞被破坏,释...

李功权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3/03/03阅读(1869)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14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