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是什么原因

2023-07-23 20:11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青壮年甚至青年、壮年之后,血压可能已经升高,所以到老年期仍然有血压高,部分患者在青壮年时都好,甚至在50岁之前可能血压不高,到60-70岁才引起血压高。如果是这种情况,很少是原发性原因,多有继发因素。原发性的高血压通常在青壮年开始,如果在青壮年期血压不高,60-70岁之后才出现血压高,部分人可能有其它的问题,比如肾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部分人可能是肾上腺腺瘤等因素所造成。总之,如果青壮年不高,到60-70岁才出现高血压,继发性的因素可能更多。所谓老年高血压,是因为老年人群的高血压与青年人的高血压不一样,老年人的标准是150/90mmHg,高压超过150mmHg才认为是高血压,低压超过90mmHg,认为高血压,而且老年人的压差很大,收缩压很高,但是舒张压很低。
因为合并有动脉硬化的表现,所以表现为压差非常的大。对于老年人,控制血压不能将舒张压控制太低,太低的血压会带来组织灌注问题,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等。所以老年高血压是特别值得关注的人群,与青年人不一样,应该单独对待。

分享:

129

相关推荐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首先,就是老年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相差是比较大的。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老年人的各个器官的退行性变化,造成了心血管系统还有动脉硬化是明显的,这样造成了管道的弹性的下降。相比年轻人,这样就是心脏射血的时候主动脉不能完全的膨胀,动脉内骤增的血容量得不到缓冲,所以导致了收缩期的血压的增高,到舒张期会相对的较低,这样就造成了动脉压的压差的增大。所以经常有患者跟医生说“我的血压高压很高,低压很低”就是这个特点。第二个特点,就是血压波动比较大,表现在病人活动的时候就明显的会增高,安静时就会降低,比如说有的病人今天来到医院就诊,然后坐在那里,刚来了量个血压吓一跳,可能血压就比他平时要高20-30mmHg,但是休息以后可能又基本上回到他原来正常的了,所以说活动以后会明显升高这个血压。再一个,就是有一个季节性的变化,一般来讲多数人在冬季血压会偏高,到夏天血压都会趋于一个比较偏低的水平,相对于自己。而且血压如果越高的话,这种季节性的波动就越明显。还有就是在20小时以内或者是在较长的时间都有一个波动,就是这种季节性的波动。再一个,就是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这个是跟老年人的压力感受器的调节的敏感度减退有关系。所以,还有一部分老年人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就是突然站起来改变体位或者原来在卧床,然后突然站起来以后,或者坐着的时候突然一站起来,就是一个体位性低血压。再一个,就是老年人恶性的高血压是比较罕见的,老年人的高血压一般还是以良性的高血压居多,很少有恶性的高血压。一般老年人的高血压表现为起病缓慢,进展也比较慢,多数症状不明显甚至没有症状,常在体检中发现或者是病发了脑血管病才发现高血压。所以,提醒大家有高发的这种危险因素的人要定期的体检,这样能够在体检的过程中及早的发现血压的问题。

语音时长02:59''

刘方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2017/07/10收听(43674)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老年高血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老年高血压通常以收缩压升高为主,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导致的血管弹性降低,会出现单纯的收缩期高血压,而舒张期的高血压是正常或者偏低的。脉压差越大,提示动脉硬化的程度就越严重。单纯收缩期的高血压是心血管病死亡的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第二个特点就是老年人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身体由低位到高位的快速变化的时候,血压出现突然下降,可能会导致头晕甚至是跌倒的情况,这可能与老年人压力感受器的调节血压的功能减退有关系。所以建议老年人在起床的时候要慢慢坐起,再慢慢站立。第三个特点是血压波动的范围比较大,老年人的高血压在一天之内的血压波动是范围是比较大的,这是由于老年人的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降低,反应变慢,体内各种血压调节因素失衡也有关系。此外,老年人靶器官的并发症比较多,老年高血压的患者常常合并其他的一些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冠心病等等。这些因素会加重动脉硬化的进程,引发心脑肾等各个脏器的并发症。此外,老年人高血压临床表现是多样化的,高血压症状不典型的大多数老年人的高血压患者,他们的临床表现与血压值的高低并不一定成比例。有的时候患者血压很高,甚至是高到收缩压超过200毫米汞柱,而自己依然没有任何察觉,但是并不表明患者不合并靶器官的损害。再有一点就是老年高血压对降压药物的反应不一致,由于老年的高血压血压波动比较大,对于同一种药物或者是同一个剂量的降压药物在不同时间内服用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尤其是清晨血压波动更大。因此在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时候,要经常的监测血压的情况,以及时调整用药。

语音时长02:39''

李晶北京医院

2017/07/27收听(29028)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08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