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血管外科
手机浏览
血栓形成是静脉或动脉里流动的血液,由于某种原因凝固成血凝块将血管堵塞,造成堵塞的远端或近端出现一系列的临床表现。血栓形成主要有血流缓慢、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或损伤、血液凝固性增加等三大因素,凡是能够造成三大因素的各种情况,都可能出现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以后,堵塞的血管如果很重要,就会造成一系列后果,比如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后,堵塞的远端肢体可能出现肿胀甚至于疼痛。血栓形成以后可能会脱落,脱落的血栓会顺着血液流动到肺,引起严重的后果,称为肺栓塞,严重的肺栓塞会导致病人突然死亡。
动脉里的血栓形成以后,会造成远端缺血,缺血以后会出现脏器功能障碍。如果是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会出现心梗、心绞痛,如果是颅内血栓形成,会出现脑梗、中风。如果肢体动脉出现血栓形成,会出现肢体远端缺血、剧烈疼痛,严重时必须截肢才能挽救生命。
分享:
血栓形成是指血管内血液异常凝集,容易形成血栓,血栓形成的三个因素主要包括血管壁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以及凝血因子异常,如果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均可导致血栓形成。临床上常见的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包括手术、下肢制动,以及输血、恶性肿瘤、长期卧床的患者,都容易继发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后患者临床化验D-二聚体升高,彩超提示血栓发生,这些都可以明确诊断。患者可以穿下肢弹力袜、吃改善静脉功能的药物,以及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可以有效的预防血栓形成。
武欣│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2020/04/28收听(76206)
"血栓分为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预防血栓的形成主要分为预防性的用抗凝药物以及肢体的活动锻炼。对于静脉血栓而言,抗凝主要适用于有高凝因素的患者,比如骨科术后的患者、肿瘤的患者,可以通过预防剂量的低分子量肝素或者利伐沙班等预防性的抗凝,防止血栓形成。运动是对肢体活动受限或者在狭小空间内处留时间过长,导致下肢静脉血液淤滞的情况,可以通过走动、慢跑或者勾脚尖、抬脚跟等方法促进静脉回流,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必要时也可以穿抗血栓梯度压力袜来防止血栓形成。动脉血栓的预防主要是由于血栓是在狭窄斑块的基础上继发而来,有动脉硬化斑块的患者可以口服阿司匹林或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防止血栓的形成。运动疗法中建议患者通过行走、锻炼,促进侧枝的循环,改善下肢血供,防止动脉血栓形成。"
刚清伟│辽宁省人民医院
2019/08/19收听(16868)
血栓形成是指,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者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聚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血栓形成可以根据体内的解剖部位分为静脉血栓、动脉血栓和微血栓。也可以按照血栓的组成成分,分为血小板血栓、红细胞血栓、混合血栓和纤维蛋白血栓。还有些人根据肉眼所见到的血栓颜色,分为白色血栓、红色血栓和混合血栓等等。心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缓慢、血液凝固性增加,是形成血栓的三个重要因素。血栓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可以造成相关供血区域内的器官、组织坏死,引发诸如脑血管病、心肌梗死等血栓性血管疾病。最为常见的是血管的老化、血管壁的受损、血流缓慢,以及血液黏稠度不断升高的情况,这些都促成了血栓的形成。一般来说,预防血栓要比血栓后的治疗更为重要。
陈葵│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2020/03/27收听(84428)
"一般临床上认为血栓形成有三大原因,即血管内皮的损伤,血流淤滞和高凝状态。血管内皮损伤后会诱导血小板聚集黏附在血管壁周围,并且会诱发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造成凝血的异常,引起血栓。血流缓慢,也是形成血栓的一个原因。血流中如果形成涡流等缓慢流动的形式,也会诱导凝血功能的异常,导致血栓的形成。高凝状态是指血液中某些成分和凝血功能发生异常,导致血液容易凝固成血栓。常见的诱因有手术、创伤、妊娠、分娩,某些特殊疾病的患者,如风湿免疫病的患者、血液病的患者、肿瘤的患者,这些都是形成高凝状态的主要危险因素。"
沈世凯│辽宁省人民医院
2019/08/11收听(42324)
血栓形成过程为体内血管内流动的血液,通过其他因素,比如血管内皮损伤、血液成分或血流改变,导致流... 李兵│河南省人民医院 2023/10/09播放(66796)
血栓形成过程为体内血管内流动的血液,通过其他因素,比如血管内皮损伤、血液成分或血流改变,导致流...
李兵│河南省人民医院
2023/10/09播放(66796)
血栓形成是一个常见的身体疾病,日益地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血栓形成 金毕│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2023/06/07播放(49244)
金毕│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2023/06/07播放(49244)
"血栓形成的原因包括两大类,具体如下:第一、动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一般急性动脉栓塞是由于患者伴有房颤、心率失常以及瓣膜病等,在心脏瓣膜周围形成血栓,继而血栓脱落而发生的急性动脉栓塞,而慢性动脉栓塞往往是在动脉硬化闭塞的基础上局部形成涡流,继而导致了血小板等物质沉积,而形成动脉慢性血栓;第二、下肢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三大因素:1、静脉内膜的损伤,良好的静脉内膜有抗凝和抑制血小板黏附的作用,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但是当静脉壁因外伤、手术、感染等原因造成内膜破坏,内膜下的胶原裸露,导致血小板的黏附,继而发生了血栓;2、血流缓慢,是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要原因,因为静脉血液淤滞增加了激活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与静脉壁接触的时间,因而容易形成血栓;3、血液高凝状态,近年来血液高凝状态在血栓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人体三大抗凝机制,包括抗凝血酶Ⅲ、蛋白质C以及纤溶系统,因为肿瘤、外伤或者感染抑制了三大抗凝机制,就会形成静脉血栓。"
张天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20/06/21收听(30644)
血栓形成的三个因素包括血管壁损伤、血流速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这三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可以导致血栓形成。临床最多见的血栓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动脉栓塞症,这两个又统称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血管壁的损伤多见于有静脉穿刺病史、深静脉置管或者手术损伤血管,都可以导致血栓形成血液高凝状态,患者有凝血因子障碍、血友病、易栓症或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都可以导致术后早期形成血栓。还有一些一些因素,例如血流状态的改变、长期卧床、恶性肿瘤、大手术后、手术严重失血、术后失液较多,都可以导致血流速度缓慢形成血栓。
2020/05/12收听(17290)
按照血栓的经典理论,血栓形成有三大基本条件,第一、血管损伤,第二、血流缓慢,第三、高凝状态。血管损伤主要是指由于外伤或手术时使血管破裂,破裂后内膜下的胶原裸露会引起凝血反应,导致血栓的发生。血流缓慢常见于手术后或卧床的病人,因为活动减少所以导致血液淤滞,流速减慢,更容易发生血栓。高凝状态这种情况多见于身体的特殊疾病引起,如免疫类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或感染以及肿瘤等,都容易引起身体的高凝状态而发生血栓。
刘大海│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2020/05/22收听(34874)
预防血栓形成非常重要,因为一旦血栓形成再治疗,往往有很多人的血栓,不可能彻底消除掉,所以要以预... 金毕│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2023/04/10播放(42387)
预防血栓形成非常重要,因为一旦血栓形成再治疗,往往有很多人的血栓,不可能彻底消除掉,所以要以预...
2023/04/10播放(42387)
血栓形成的原因,也就是指能引起血栓的因素,按照经典的理论,血栓形成的原因一般有三种:第一、体内的高凝状态。第二、血液流动变缓。第三、血管的内膜损伤。在临床上常见引起血栓的原因还有术后病人卧床,尤其是骨科的大关节手术,还有感染以及免疫类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红斑狼疮等。还有一个重要的血栓形成因素是肿瘤,因为肿瘤会引起身体的高凝状态,所以肿瘤病人常伴发血栓。
2020/04/28收听(50270)
"血液的成分里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物质,当血管内皮损伤、凝血功能异常、肿瘤等原因使这些物质聚集在一起形成沉积物,叫做血栓,血栓形成的前兆多表现为血液粘稠度高、化验血脂异常,胆固醇大于5.2mmol\/l,甘油三酯大于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于等于4.1mmo\/l。另外,行血管彩超多提示有斑块形成,也有人会变现为肥胖,以及平时生活中高脂肪饮食、熬夜、缺乏运动,或是本身就有糖尿病,长期会动脉硬化形成血栓。血栓对人体危害大,会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颈部血管形成血栓会使脑部缺血、脑梗、肺栓塞,严重者会猝死。"
赵宏伟│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2020/07/27收听(22204)
"血栓形成的条件有三大因素:1、内膜损伤:内膜具有良好的抗凝和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的功能,完整的静脉内膜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前提。如果静脉壁因为外伤手术等造成内膜破坏,内膜下的胶原裸露,就导致了血小板的黏附,进一步发生聚集和释放,从而形成了血小板性血栓;2、血流缓慢:是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要因素,但是单一的静脉淤血常不致于引起深静脉血栓。静脉血流淤滞增加了激活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与静脉壁接触的时间,容易引起血栓形成。如果发生在受损的静脉内膜,则血栓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而静脉瓣膜的瓣窝内血流缓慢,且容易产生涡流,是产生血栓的主要部位;3、血液高凝状态:人体的三大抗凝机制为抗凝血酶Ⅲ、蛋白质C和纤溶系统,当这三大系统受到影响,就会形成血栓。"
2020/07/01收听(71524)
"这里指的是动脉系统的血栓的形成,不包括静脉系统。动脉系统的血栓形成的原因有物理、化学的因素,非常复杂,这里只说三条基本的东西,具体如下:一、心血管内膜的损伤以后,经过一系列的演变,凝血作用增强,血栓粘连在血小板作用之下,形成了血栓的栓子。二、血管血流缓慢、血液淤滞或者血流在极其缓慢淤滞的情况下,局部的凝血因子的改变,形成了血栓。三、血液的凝固性增加,形成了所谓的高凝状态,比如说一些器质性病,比如癌症、肿瘤的情况下血液就会形成高凝状态,形成血栓的栓子,堵塞血管。以上三条就是基本的血栓形成的过程,这里的生化反应非常的复杂,所以它是目前极其复杂的,需要很好的重视、很好地进行研究,对于指导临床的预防和治疗很有意义。"
黄世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2020/04/01收听(88624)
医学上经典的血栓形成有三个最主要的因素,是由德国人Virchow提出的,主要是指血液的高凝状态、血流淤滞以及血管内膜的损伤。在很多血栓发生的情况中,常常合并有两种或三种原因,比如术后卧床常见的血栓发生,于术后病人卧床时血液淤滞,以及术后血管内膜的损伤,和术后引起的高凝状态都有关系。再比如因肿瘤或炎症引起的血栓,引起血液的高凝状态,当病情较重时就发生血栓。动脉血栓与静脉血栓的形成略有不同,但主要的形成原因是基本一样。
2020/03/27收听(74984)
颈静脉血栓治疗包括置管溶栓以及抗凝治疗:对于急性的颈静脉血栓,如果是由于深静脉置管而导致的,要及时拔除静脉置管,同时要给予抗凝治疗,如果造成了肢体严重的肿胀,甚至有些会出现轻度的肺栓塞症状,可以考虑介入下置管溶栓,溶栓6-12小时大部分血栓是可以溶掉的。如果颈静脉血栓是由于纵隔或者是胸腔淋巴结压迫的,甚至已经出现了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患者。对于恶性肿瘤要进行放疗和化疗,如果是良性肿瘤要将其切除,这样都可以很好的解除肿瘤对深静脉的压迫,而改善静脉血栓所造成的肿胀。对于慢性的浅静脉血栓,可以给予抗凝治疗,口服抗凝药物3-6个月大部分血栓可以再通,甚至消失。
2020/07/16收听(50060)
"血栓的形成没有特定的原因,但是血栓形成有危险因素。1、跟年龄有关系,高龄患者是容易形成血栓的。2、跟活动有关系,如果患者卧床活动量非常少,血液循环慢,也是形成血栓的危险因素。3、跟体内的激素水平有关系,女性如果长期服用避孕药,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也是容易形成血栓的因素。4、跟患者体重、血脂情况也有关系。5、有家族易感性,血栓并不是绝对遗传,如果家族中有血栓患者,其兄弟姐妹孩子比其他人患血栓的风险高。6、创伤、手术,重大外伤还有手术患者,也是容易发生血栓的。"
孙强│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2019/08/26收听(95882)
"血栓形成的原因目前在学术上公认为三大主要的原因:第一、血液的高凝,高凝状态的血液容易凝固不容易溶解。第二、血液的涡流,当血液涡流时,由于血流动力学,血流容易形成血栓。第三、血管壁的损伤,当血管壁有损伤时,可以激发凝血机制,引起血栓的形成。临床上有很多类疾病,可以为血栓提供形成条件,比如肿瘤,肿瘤患者自身会血液高凝状态,凝血因子分泌增多,容易形成血栓。另外有一些特殊的外科手术,比如盆腔手术、骨科手术、妇科手术的患者术后形成血栓几率比较高。"
贾琪│辽宁省人民医院
2019/08/06收听(55852)
在人体心脏和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之为血栓形成,在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之为血栓,与血凝块不同,血栓是在血液流动状态下形成的,血液中存在着一套相互拮抗的凝血系统和抗凝血系统,在正常情况下通过复杂而精细的调节,既维持血液在血管内呈液体流动状态,又在一旦出现血管破裂的情况下迅速在局部凝固形成止血塞,防止出血。若凝血和抗凝血过程中出现调节障碍或凝血系统在血管内被不适当的激活,从而就形成了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涉及血管内皮、血流状态和凝血反应三方面的改变,因此血栓一旦形成,对人体是造成危害,严重的可以危及生命。
2020/07/13收听(65764)
血栓形成在学术上公认的有三大主要原因:1、血液的高凝,高龄状态下的血液容易凝固,不容易溶解。2、血液的涡流,当血液涡流形成时,有血流动力学方向的改变,容易形成血栓。3、血管壁的损伤,可以继发凝血,有内源性、外源性凝血产生,引起血栓的形成。临床上有很多疾病可以为血栓提供形成条件,比方长期卧床的患者、孕妇,盆腔手术、骨科手术还有免疫性的疾病,肿瘤患者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凝血因子分泌增加,极易形成血栓。
王俊杰│国药葛洲坝中心医院
2019/12/10收听(79284)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温暖
播放次数:3.25万
播放次数:2.75万
播放次数:4.8万
播放次数:5.6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