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临床表现有哪些

2020-12-17 18:17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颅内动脉瘤指颅内血管异常突起,血压增高、情绪激动、大小便用力、妊娠晚期、分娩,甚至性生活,都可能诱发动脉瘤破裂。动脉瘤临床表现主要分为出血症状和非出血症状,出血症状是动脉瘤破裂后,血流到蛛网膜下腔。动脉瘤破裂表现为突发性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出血量多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甚至生命体征变化,严重直接威胁生命,有1/3动脉瘤病人可能不到医院就过世。

非出血症状与动脉瘤部位、体积有关,部分病人门诊体检或平时头痛、有其它不典型症状,做相关检查可能是颅内动脉瘤。若动脉瘤体积比较大,可能压迫大脑中正常神经、血管。最常见的是颈内后交通动脉瘤,与动眼神经比较近。多数病人突然出现眼睑下垂、眼皮无法抬起,可能是颅内动脉瘤。

分享:

73

相关推荐

颅内动脉瘤临床表现有哪些

"颅内动脉瘤可以分为破裂和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对于未破裂的动脉瘤,根据动脉瘤不同的部位,位于后交通动脉瘤可能会引起病人的动眼神经麻痹,造成病人出现一侧瞳孔的散大。还会引起病人的阶段性头痛,但是头痛的性质不是特别的剧烈,头痛也不是具有明显定位。对于破裂的动脉瘤,病人往往会引起自发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会引起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还可能引起颅内的血肿,造成相应的运动感觉功能缺失,导致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比较多的病人,可能会引起病人的昏迷,甚至脑积水,呼吸、心跳骤停的可能。对于颅内动脉瘤,往往主张早期的进行手术治疗,积极的预防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并发症,比如动脉瘤的再次破裂、脑血管痉挛所引起的脑埂塞,或者是下腔出血导致脑白质系统梗阻,或者是蛛网膜颗粒对脑脊液吸收障碍引起的脑积水。对于破裂动脉瘤,Hunt-Hess在Ⅰ、Ⅱ、Ⅲ级的,病人没有危险意识障碍的,往往主张三天之内进行手术,或者是两周之后进行手术。因为3-14天之内是血管痉挛期,有一些小型的动脉瘤由于血管的痉挛,血管的收缩不能被有效的发现,导致错失病人的手术时机,导致开颅之后,也无法找到明确的动脉瘤来进行确切的手术治疗。往往颅内动脉瘤常呈良性病变,但是它是恶性发生,对病人带来的风险是灾难性的。对于破裂的动脉瘤,第一次破裂的死亡率为30%,第二次破裂的死亡率为50%,第三次破裂的死亡率为80%-100%。但是,早期和积极的手术治疗,病人的预后如果没有出现相应的下腔出血并发症,往往比较理想。对于早期进行手术治疗后引起下腔出血的病人,应当可以置入腰大池引流管来帮助引流血性脑脊液,提高到病人的预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语音时长03:03''

柳羲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2018/04/10收听(55836)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136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