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靶向药的不良反应

2023-12-13 10:59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吃靶向药的不良反应有很多,不同靶向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也不同,具体如下:

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肺腺癌的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奥希替尼等靶向药,通常会引起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部分病人用药后,可以出现肝脏功能异常,表现为转氨酶增高,甚至出现胆红素增高的情况,需要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2、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征、出血等,有时还会影响伤口愈合。所以,使用抗血管生成类靶向药的治疗前后,尽可能不要做大手术,如果想要做大手术,要有一定的停药时间,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3、其他不良反应:很多靶向药用药后,也可能会出现骨髓功能抑制,出现白细胞、红细胞或者血小板的减少。所以,吃靶向药物的过程中,应该至少每0.5-1个月进行血常规和生化的化验检查。

分享:

72

相关推荐

吃靶向药能活多久

"吃靶向药物能够活多久,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对靶向药物是否敏感、药物耐药程度等来决定。如果靶向药物一直吃一直有效,不出现耐药可以存活相对长一些。晚期肿瘤原来的5年生存率很低,但是有一部分晚期病人,通过靶向药物可以活到超过1年、2年、3年,甚至5年。靶向药物的出现是抗癌领域的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对于部分晚期肿瘤患者来说,靶向药的出现可能是救命的药。为什么我们称这种药物是靶向药,因为靶向药物不像以前的化疗药物一样,不管是癌细胞还是正常细胞都进行无差别轰炸。靶向药物相当于一个安装了精准指导装置的微型导弹,这些导弹主要攻击肿瘤细胞,对正常细胞影响较小。但是大家应该要注意,靶向治疗只是适合于有相应靶点癌症的患者,不是所有的癌症都适合靶向治疗。同一种癌症也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应用,比如肺癌的靶向治疗,应用最多的是肺腺癌。但肺腺癌患者中,只有发生某些基因突变的人才适合靶向治疗。所以靶向治疗的原则就是必须要有相对应的靶点,也不是只要有靶点就一定要靶向治疗。选择靶向治疗,一般都是比较晚期的癌症患者。如果是早期,即使有基因突变,有相对应的靶点也不需要治疗。患者出现毒副作用时,一定要及时与主治医师进行沟通,常见的副作用有腹泻、皮疹、呼吸困难、食欲下降等等,出现相当严重的副作用的肺癌患者应当减少药量或者停药。肺癌患者服用的某些药物与靶向药物有互相抵抗的作用,如果患上肺癌前还患有其他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脏病、肝炎之类的,应当及早告知医生,尽可能避免服用与靶向药发生抵抗作用的药物,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一些不良后果。"

语音时长02:11''

边志民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2020/05/11收听(83792)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43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