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睡觉做梦的人正常吗

2023-10-08 17:08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天天睡觉做梦通常属于正常表现,如果能够感知到做梦,梦比较多,影响白天的社会功能,则属于不正常的情况。正常人在夜间睡眠时,每晚要做4-6个梦,即每天晚上的睡眠包括做梦的睡眠与不做梦的睡眠,如果在做梦的睡眠中醒来,这时可以感知到做梦。

如果在不做梦的睡眠中醒来,这时就感知不到做梦,而越到早上时,做梦的睡眠越多,因此经常在早上快醒时会感觉到做梦。如果做梦较多,可能提示在做梦的睡眠中多次觉醒,睡眠比较浅,没有深睡眠的情况,导致白天困倦、记忆力下降,甚至出现疲乏、无力等,影响白天的社会功能,这种做梦的情况属于异常。如果白天的学习任务增加,做梦比较多,但白天仍然有精神,没有任何不适感觉,没有影响记忆力,则属于正常表现,一般无需进行处理,也不需要使用药物治疗。

分享:

25

相关推荐

睡觉天天做梦怎么回事

"睡觉天天做梦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睡眠的质量不太好。做梦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每人每天都会做梦。正常人的睡眠分为浅睡眠期和深睡眠期,这两个时期是循环进行的。每天晚上大概6-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里,这种循环大概要进行5-6次,做梦出现在浅睡眠期。如果在浅睡眠期醒来,感觉到自己在做梦,但如果在深睡眠期被叫醒,不会觉得在做梦。实际上在浅睡眠和深睡眠的循环中,也是会做梦的。如果做梦太多,就说明浅睡眠多深睡眠少,睡眠的质量不高。假如虽然天天做梦,但是第二天早上起来以后,仍然精力充沛,不影响白天的工作和学习状态,没有日间嗜睡现象,这种情况是正常的,不用理会。如果天天做梦比较多,白天起床以后有困倦的感觉,有日间嗜睡的情况,说明梦太多影响到了睡眠质量。一般梦太多和白天的情绪、状态是有关系的,如果白天比较忙、比较累,或者考虑的问题太多,精神比较紧张,到晚上睡觉的时候仍然没有放松,很容易把白天的事情带入梦境,睡不踏实,所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要避免做梦太多的情况,先要放松心情,睡觉之前放空思想,不做也不想任何与睡眠无关的事情,可以听舒缓的音乐放松一下,也可以泡脚、洗热水澡,良好的睡眠习惯可以提高睡眠的质量。"

语音时长01:50''

曾湘豫北京医院

2020/05/26收听(81254)

天天睡觉都做梦怎么回事

"天天睡觉都做梦,说明睡眠的质量不太好。做梦是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每个人每一天都会做梦。正常人睡眠分为浅睡眠期和深睡眠期,这两个时期循环进行,每天晚上大概6-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里,这种循环大概要进行5-6次。做梦是出现在浅睡眠期,如果是在浅睡眠期醒会觉得自己在做梦,如果是在深睡眠期被叫醒,就不会觉得在做梦,但实际上在前面那个浅睡眠期和深睡眠期的循环当中,也已经做了梦。如果天天做梦,但是第二天早上起来以后仍然精力充沛,没有日间嗜睡的现象,不影响白天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这种情况暂时不用理会,属于正常的。如果天天做梦,第二天早上起来以后有种困倦的感觉,就说明确实是做梦太多影响到睡眠的质量。梦太多和白天的情绪状态有关系,如果白天比较忙、累,以及考虑的问题太多、精神比较紧张,到晚上睡觉的时候仍然不能放松,就很容易把白天的事情带入梦境让人睡不踏实,所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一定道理。要想避免做梦太多的情况,先要放松心情、睡觉之前放空思想,不要做也不要想任何与睡眠无关的事情,可以听些舒缓的音乐放松一下,也可以洗个热水澡、泡脚等,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助于提高睡眠的质量。"

语音时长01:46''

曾湘豫北京医院

2020/05/20收听(76036)

睡觉天天做梦怎么治疗

"睡觉做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每个人每天都会做梦。正常人的睡眠分为浅睡眠期和深睡眠期,这两个时期是循环进行的,每天晚上6-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里,这种循环要进行5-6次,做梦是发生在浅睡眠期。如果是在浅睡眠期醒来,会感觉到自己在做梦,但如果在深睡眠期被叫醒,不会感觉到在做梦,但实际上是做了梦的。做梦太多就说明浅睡眠多,深睡眠少,睡眠的质量不高。虽然天天做梦,但第二天没有日间嗜睡的现象,也就说第二天精力仍然很好,不影响工作和生活状态,这种情况不用理会,也不需要治疗,是一种正常状态,如果第二天早上起来感觉到困倦,没有睡够的感觉,白天觉得困,这说明做梦确实影响到了生活质量。其实做梦多和白天的生活状态很有关系。如果白天精神比较紧张,思考问题太多,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到晚上还没有把这些事情放下、放松,就很容易把白天的烦心事带入梦境,睡不踏实,所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有道理的。要避免做梦太多的情况,首先要放松心情,睡觉前放空思想,不要做也不要想任何与睡眠无关的事情,可以听舒缓的音乐放松,也可以洗热水澡、泡脚等,或者吃一些具有安神作用的中成药,慢慢调理就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语音时长01:49''

曾湘豫北京医院

2020/04/26收听(73406)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27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