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截肾常见于哪种疾病

2023-06-12 10:05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自截肾即肾脏在某些疾病情况下出现功能完全丧失,最常见于2种疾病,一种是感染性疾病中的肾结核,一种是肿瘤性疾病。具体分析如下:

1、肾结核:是结核菌侵入肾脏后发生的传染性疾病,当异常侵蚀到肾脏以及侵蚀到输尿管时,可以造成肾脏损害。当侵蚀到输尿管,造成肾尿管完全堵塞,肾脏功能就会逐步丧失,以致完全丧失整个肾脏的功能,造成肾自截。即此肾脏成为自截肾,完全丧失了滤过功能,对侧肾脏没有受到感染,有可能出现代偿性增大;

2、肿瘤性病变:如果是肿瘤性病变,常发生于肾盂或者输尿管,这种肿瘤如果发现得不及时,也可能造成肾脏积水。肾脏积水严重的患者可以引起这侧肾脏完全丧失功能,成为自截肾,即自己将自己的能力完全丧失。

自截肾的形成,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进行详细的鉴别诊断,明确到底是结核造成,还是由于肿瘤占位造成。因为不同病因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是结核造成,需要应用抗结核药物后,使结核处于静止状态,才能切除这侧自截肾;如果是肿瘤,只要发现就积极进行治疗,不要等待。

分享:

55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7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