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是什么

2023-09-12 15:01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胃食管反流病主要是由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里面,引起患者一系列的不舒服和症状,主原因是胃食管抗反流机制的下降,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刺激作用。抗反流机制主要是包括食管下段括约肌、胃膈韧带和胃食管的锐角形成,而主要的抗反流机制是食管下段括约肌的作用。在食管下段,靠近贲门的地方有一段括约肌,长度大约是4-6cm,保持持续性的收缩的状态,平时的压力在10-30mmHg,当压力下降的时候,降到6mmHg以下时,会引起胃的内容物反流到食管里,会引起反酸、烧心的症状。

胃食管反流病还有其它的病因,比如保持胃食管反流病的抗反流机制的下降,还包括肥胖导致胃和食管的锐角的变大,膈肌的韧带松弛都会导致胃食管反流,导致胃食管反流。药物或食物也会导致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压力的下降,食物包括高脂饮食,咖啡、巧克力等都可以导致胃食管括约肌的压力下降。钙离子拮抗剂、地西泮、茶碱,也会引起食管下段括约肌的下降,引起反流。

此外,还有特殊的情况,如一过性的吞咽松弛。食管括约肌压力正常吞咽食物的时候,食管下段括约肌就会正常松弛,让食物下去,如果这种松弛发生在吞咽时,也会引起反流。除了食管括约肌压力的下降以外,抽烟、喝酒对食管黏膜的破坏,也会导致食管黏膜对反流物的刺激的敏感性下降,也会引起反酸、烧心。

分享:

364

相关推荐

胃食管反流的病因是什么

胃食管反流病是非常常见的疾病,它主要的表现就是反酸和烧心。为什么会出现胃食管反流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胃和食管之间抗反流屏障的能力下降。因为人体的构造,在胃和食管之间存在括约肌,叫做下食管括约肌。它的主要作用是像松紧口一样,防止胃酸和胃内容物向食管反流。如果括约肌的压力很低,就可以引起胃食管反流。除了下食管括约肌是抗反流的屏障之外,在胃和食管交界处的外面,存在膈肌和膈脚,这些结构同时也是可以防止胃酸向食管反流的。如果膈脚、膈的食管裂孔比较松弛,以及它周围的韧带比较松弛,就会形成食管裂孔疝,同样也会引起胃食管反流。下食管括约肌可以出现压力的下降,同时也会出现开放模式的问题,会经常出现一过性的下食管括约肌的松弛,同样也会诱发大量的反流出现。第二、食管的清除能力减弱,因为正常的人同样会有胃酸向食管反流,但是反流的频率、时间、次数可能都不是很多。如果只是少量的反流物反流到食管,但是食管不能很好地把酸或者是胆汁刺激性物质清除掉,同样会引起食管炎症。因此,比如原发性硬化的病人,食管的蠕动能力非常低,有少量的胃内容物反到食管也不可能被很好地清除,同样会引起反酸、烧心的症状以及食管炎的存在。再有就是干燥综合征的病人,患者的唾液非常少,唾液是很好的保护食管的物质,唾液少了以后同样也减低了食管对刺激物质的清除能力,也会引起反流的症状。第三、胃排空延迟,因为胃排空延迟,胃内的东西比较多,所以也容易刺激胃底的牵张感受器,从而引起下食管括约肌的不正常开放,引起反流。

语音时长03:03''

王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2018/05/03收听(17124)

什么是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病,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口腔、咽喉、气道甚至于到肺,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和并发症的症候群。根据反流物对食管粘膜...

刘谦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六四医院

2023/03/03阅读(2021)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9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