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
药学部
手机浏览
退烧药主要能起到降低体温的作用,但是同时也需要关注副作用。副作用通常如下:
1、胃肠道损伤: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容易对胃肠道造成损伤,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严重时可能出现胃溃疡,甚至胃出血。因此对于既往有胃溃疡、胃出血病史的患者,需要谨慎使用这类药物;
2、肝损伤:如常用的对乙酰氨基酚,具有一定的肝毒性,可能损伤肝脏;
3、其它副作用:例如骨髓抑制及肾损伤,如果是氨基比林、非那西丁等退烧药,可能影响造血系统的功能,导致患者出现骨髓抑制,还可能影响肾脏,出现肾功能的衰竭。
所以通常建议患者,连续使用退烧药的时间不超过3天。若长时间或大剂量使用药物,可能对机体造成损伤。
分享:
使用激素类退烧药可以出现消化系统的病发症,病人可以出现胃和十二指肠的溃疡,严重的可以出现消化道出血甚至穿孔。长期使用激素类的退烧药物还可以诱发加重感染,降低机体的抵抗能力,同时激素类的退烧药物可以干扰体内脂质和水盐代谢的紊乱。长期使用激素类的退烧药物,还可以出现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比如病人可以出现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激素类药物也可以使病人出现骨质疏松以及肌肉萎缩等并发症,有的激素类药物还可以促进糖原的异生,导致病人出现糖尿病,因此尽量减少使用激素类的退烧药物。
赵海潇│大庆龙南医院
2019/12/25收听(74584)
退烧药一般在宝宝高烧时也就是腋表体温>38.5℃时使用,常用的退烧药是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除了退烧的药理作用之外也可能对宝宝有一定危害,也就是退烧药的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就是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的表现,另外退烧药还可能影响血液系统,用的比较多、时间比较久可能会出现白细胞降低、中性粒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的风险。退烧药还可能会宝宝出汗太多,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可能会出现脱水,一般可以多喝温水或者喝点低渗口服补液盐防治脱水。
张先华│湖南省人民医院
2020/03/04收听(21928)
"退烧药是非甾体抗炎药,主要通过抑制人体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达到解热镇痛的效果。如果退烧药服用过量,会导致不良反应出现的概率增加,除了会导致出汗过多之外,还有可能会出现明显的胃肠道反应,比如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甚至会加重溃疡,出现胃肠道出血等症状,个别病人还会加重过敏反应。在临床上儿童和成年人通用的退烧药,主要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又叫扑热息痛,在常规剂量下其不良反应很少,偶尔会出现胃肠道反应,个别病人出现皮疹,但如果过量使用,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肝损伤,所以对乙酰氨基酚每日不能够超过2g。"
黄晓虹│广东省人民医院
2020/05/06收听(82494)
婴儿吃退烧药一定要掌握指证,只有在婴儿肛门温度大于39℃以上的时候才吃退烧药,部分婴儿有高热惊厥病史,肛门温度在38.5℃以上也需要吃退烧药,以免惊厥反复发作。吃退烧药也有一定的副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比较近期的副作用是出现胃肠道反应,可能会引起宝宝食欲降低、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消化道症状,会随着退烧药的代谢之后症状逐渐消失。2、可能会影响宝宝的血液系统,会引起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的降低,这种情况也会自然恢复。3、如果退烧药吃得比较多、频繁或者超剂量使用,可能会损害孩子的肝肾功能。
2020/03/12收听(54056)
"临床上一般发烧的患者,如果体温经过物理降温不见好转,可能会选用退热药物进行治疗。这是治标的一个药物,它是不能治疗患者的根本的,根本的还是查找发热原因的病因,然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所以一旦不发烧吃退烧药,本身对身体是有一定的损害的,这个损害和个体差异是有关系的,比如常见的退烧药都是解热镇痛药物,是属于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临床上对患者的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包括神经系统等有的时候都会有一定的损伤,个体差异敏感性比较大的人群有可能少量吃些药就会造成不良损害。比如消化系统的有可能会造成消化道出血,血液系统的有可能会造成白细胞减少或者小板降低,神经系统有可能会造成神经系统相关的症状,比如出现谵妄、抽搐等情况,这都有可能出现的。当然这个发生概率并不是很大,存在个体差异。但是如果是不发烧,吃这个药很可能是得不偿失,有可能增加患者的副作用,但是一点益处也没有获得到,这是得不偿失的。"
罗文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19/07/04收听(40248)
患者在肛门内使用退烧药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肛塞退烧药都是非甾体类抗炎药,退烧的效果是非常好的,但会出现大量出汗引起体温急速下降,如果使用药物剂量太大,出汗比较多时会者出现虚脱,或者有低血压、心率加快、尿量减少,如果情况严重的,会有视力模糊,容易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第二、如果是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退烧,可能会引起消化性溃疡,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溃疡扩大后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综上所述,除了两种危害之外,使用肛塞退烧药也容易对肝肾功能造成损伤。
何立伟│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2020/01/15收听(57204)
"宝宝一天吃了6次退烧药,有以下危害:1、口服退烧药的时候,一般要求间隔4-6小时,每天总量不超过4次。如果宝宝一天吃了6次退烧药,已经属于超量服用,有可能会造成肝脏、肾脏等脏器的损害,出现肝功能异常。2、口服退烧药以后,要出汗带走热量,帮助降低体温。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孩子会出现脱水的情况,脱水会造成器官的灌注不良,器官的损伤。3、宝宝如果吃退烧药过量会造成低体温,体温持续偏低,低于36℃。这个时候循环差、器官灌注差,会造成各个脏器的损害,所以宝宝要按说明吃退烧药,不能过量,否则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如果口服退烧药以后,不能坚持四个小时,或者持续高烧要及时就诊,查明原因给予治疗。"
张忠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2020/10/26收听(21118)
正常情况下,退热药物需要间隔4-6小时才能服用一次,孩子一天服用退热药物的次数最好不要超过四次。因为退热药物只是针对孩子发烧对症的药物,并不能根本上的治疗孩子的原发疾病,服用的次数过多容易造成孩子白细胞降低等不良反应。如果孩子服用退热药物超过三次仍然反复发热,建议尽快带孩子到医院查血常规以及C-反应蛋白和支原体。确定孩子是病毒感染或者细菌感染以后,再对症应用抗病毒药物或是消炎药。期间要给孩子多喝温开水,帮助孩子促进代谢,避免宝宝再次着凉以加重病情。
王明慧│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
2019/04/07收听(50960)
体温在38℃的时候吃了退烧药,一般不会造成太大的危害。退烧药一般是解热镇痛抗炎药,像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吲哚美辛。最大的危害是对胃肠消化道,有些人的消化道比较敏感,可能吃了之后导致胃痛,甚至消化道黏膜的病变,有些人吃之后问题不大。体温在38℃时吃了这样的退烧药,也有可能出现消化道不舒服的症状,但是并不比体温特别高的时候吃退烧药,出现胃肠消化道不舒服的概率更大。体温比较低的时候之所以不建议吃退烧药,并不是因为相应的危害会增加,而是因为这时很可能不需要服用退烧药,体温就可以降到正常范围,或者因为这时没有特别明显的伴随症状,比如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所以服用退烧药缓解症状的目的不成立。
历见伟│日照市中医医院
2019/08/09收听(40338)
一般有效退烧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具体如下:1、对乙酰氨基酚:临床应用较... 肖娟│北京协和医院 2023/12/22播放(86546)
一般有效退烧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具体如下:
1、对乙酰氨基酚:临床应用较...
肖娟│北京协和医院
2023/12/22播放(86546)
在我国用药情况来看,非处方药里使用感冒药、退烧药,这种情况最为多见,而且药品种类、类型、生产厂家非常繁多,最常用的西药是解热镇痛一类的,比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复方乙酰水杨酸,甚至是吲哚美辛,还有抗病毒的药物,如白加黑、日夜百服宁也有退烧的作用。中成药最常见的像感冒冲剂、双黄连口服液、蓝芩口服液等,也在退烧药之列。这个时候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为了快速退烧、缓解身上疼痛症状,使用多种退烧药物联合退烧,这样不但达不到快速退烧的效果,反而增加对身体的毒副反应,有可能诱发严重的后果,比如急性的血液系统疾病,甚至是急性的肾功能衰竭。
郝万峰│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2019/06/03收听(29240)
"退热药包括以下几类:一、对乙酰氨基酚,又称为扑热息痛,副作用轻,临床应用广泛,可以应用于两个月以上的儿童、成人、孕妇以及哺乳期女性;二、布洛芬,作用比对乙酰氨基酚强,体温维持持久,该药物经过肾脏代谢,也可以诱发哮喘,所以肾功能差、哮喘的患者要慎用;三、吲哚美辛栓,属于酸剂,作用比较强,但是副作用比较多,常引起白细胞、血小板下降,也可以诱发哮喘,孕妇禁止使用;四、水杨酸类,口服药是阿司匹林,静脉的为赖氨匹林,口服药因为胃肠道的刺激现在很少使用,赖氨匹林常用于口服药效果差或者不能口服的患者,孕妇以及三个月以下小儿禁止使用,其它的儿童使用还可以引起瑞氏综合征;五、安乃近,也称为氨基比林,静脉是复方氨基比林,也就是安痛定,这一类药由于可以引发致命的粒细胞减少、肾脏的毒性、胃肠道出血,所以很多国家已经禁止使用,我们国家目前也基本不用。"
侯凤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2020/09/23收听(79038)
发烧体温超过38.5度,可以用吲哚美辛栓,或口服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物,能够起到快速退烧的作用。如果是感冒引起的发烧,可以口服感冒灵颗粒、氨酚伪麻那敏片、美愈伪麻胶囊、贝诺酯分散片、复方氨酚烷胺片等抗感冒药物,能够治疗和缓解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各种症状,如发烧、头痛、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咽喉疼痛等。亦可以通过中药汤剂治疗,如果是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烧,可以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加减,具有辛温解表的功效。亦可以口服中成药,如正柴胡饮颗粒,伤风颗粒等疏风散寒药物。如果是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烧,可以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具有辛凉解表的功效。亦可以口服中成药,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蓝芩口服液、清开灵颗粒、板蓝根颗粒、羚羊角颗粒等,清热解毒药物。
朱文洋│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
2018/08/15收听(72878)
退烧药是指在应用之后,能够让体温出现下降的药物。在临床上最常用的是非甾体类抗炎药,其中最常用的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也经常应用。既然是最常应用的药物,一般就是因为退烧效果比较好,而且出现副作用的可能性相对要小。所以选择退烧药还是要选择临床应用比较多的药物,比如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但是这些药物也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最主要的是胃肠系统的损害,比如出现胃痛或者加重原有的消化道溃疡。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都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所以这样的副作用是存在的,但相对于其它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其出现的概率可能稍微小。
2019/07/22收听(25658)
患者发烧38°... 徐京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2023/03/26播放(76106)
患者发烧38°...
徐京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2023/03/26播放(76106)
一般孩子没发烧吃了退烧药,对儿童的危害也是可控的。因为退热药大多是有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组成的,这两类药物都是属于非甾体抗炎药,如果服用的退热药物剂量在正常的用药范围,大多不会引起肝肾功能损伤,所以在没有发热的时候服用退热药物,危害也是比较小的。因为有些儿童在出现头痛以及其他部位疼痛的时候,也可以应用退热药物来解热镇痛,从而起到止痛的效果。综上可知没有发热的时候吃了退烧药,只要剂量范围没有明显超出最高限一般危害不大。
司振阳│南京市中医院
2020/02/13收听(69710)
目前公认退烧药中,美国FDA比较认可的是布洛芬,对儿童毒副作用相对较少,泰诺林是解热镇痛药,其... 纪刚剑│武汉市第三医院 2023/06/17播放(91706)
目前公认退烧药中,美国FDA比较认可的是布洛芬,对儿童毒副作用相对较少,泰诺林是解热镇痛药,其...
纪刚剑│武汉市第三医院
2023/06/17播放(91706)
药物只有最合适,没有哪种最好。如果体温超过38.5度,可以用吲哚美辛栓纳肛,或口服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物,能够起到快速退烧的作用。如果是感冒引起的发烧,口服感冒灵颗粒、美愈伪麻胶囊、贝诺酯分散片、复方氨酚烷胺片抗感冒药物,能够治疗和缓解感冒引起的各种症状,如发烧、头痛、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亦可以口服中成药。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烧,可以用正柴胡饮颗粒、伤风颗粒等疏风散寒药物;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烧可以用莲花清瘟颗粒、板蓝根颗粒、清开灵颗粒、羚羊角颗粒、蒲地蓝口服液、蓝芩口服液等清热解毒药物。亦可以通过中药汤剂治疗,风寒感冒,可以用荆防败毒散加减,具有辛温解表的功效。风热感冒,可以用银翘散加减,具有辛凉解表的功效。发烧时可以通过中西结合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率,缩短治疗周期。
2018/08/07收听(55920)
小儿常用的口服退热药有对乙酰氨基酚类和布洛芬类两大类,这种退热药一般如果没有高热惊厥的病史,建议体温超过38.5度以上时口服,4-6个小时可以重复使用,24小时尽量别超过4次。如果退热药口服以后,没到下一次口服的时间再次出现高热,可以换成另一种退热药,可以交替使用。但是一般小孩发烧都是由于感染造成的,所以退热药只能是做为一个对症辅助治疗药物,不能作为病因治疗的药物。首先需要查明病因,针对病因治疗以后可以适当用退热药。体温不到38.5度,建议以物理降温为主,包括多喝温水、温水浴等。
李艳梅│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
2018/08/08收听(45178)
"儿童退烧,首先要看是低烧还是高烧,低烧药里边有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解感颗粒或者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还有双黄连口服液。适用于37.5-38.5℃之间的低烧范围。而高烧是超过38.5℃,可以口服吃美林或者泰诺林,这两种是比较温和的紧急退烧药,可以间隔4个小时口服吃1次,但是1天的总量不能超过4次,这两种药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交叉口服,但是总量都不能超过4次。有一部分孩子口服药物特别困难,可以用紧急退高烧的药物肛塞退烧栓,还可以到医院打退烧针。"
霍蓓蓓│河南省儿童医院
2018/10/19收听(79334)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温暖
播放次数:3.25万
播放次数:2.75万
播放次数:4.8万
播放次数:5.6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