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中医科
手机浏览
中气下陷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具体如下:
1、药物治疗:通常以补气、健脾为主,如典型的补中益气丸,有较好的补中、益气作用,为治疗中气下陷的代表方剂;
2、非药物治疗:可以进行辨证治疗,因为每个病人均不同。比如可以用艾灸治疗,艾灸足三里、关元,对于中气下陷有较好的调理作用。艾灸足三里可以健脾,艾灸关元可以补气、壮阳,如果气、脾强壮,中气下陷就有一定治疗作用。
中气下陷可能有较多原因,包括饮食不洁或者劳累过度造成中焦的气不足,尤其是脾胃虚弱后气血生化不足,进一步加重中气下陷的表现,全身有气无力。严重者可能出现脏器的脱垂,例如子宫脱垂或胃下垂等,还可能出现腹泻、尿频、尿急等中气不足、固摄不住的表现。
分享:
中气可以维持人体气的运行,维持脏器的正常位置,而脾虚会造成中气不足,使气的推动、固摄、温煦、防... 霍则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2023/06/08播放(92786)
中气可以维持人体气的运行,维持脏器的正常位置,而脾虚会造成中气不足,使气的推动、固摄、温煦、防...
霍则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2023/06/08播放(92786)
"中气下陷是中医的术语,是指气陷症的一种,多是由于身体的气虚所导致,很多脏器无法升举而表现为下垂的症状,像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一些疾病的出现。在临床上可以通过提升中气,可以改变内脏的位置,对于脏器下垂进行系统的治疗,比较常用的方剂是补中益气丸进行对症处置,也可以配合其他的药物来进行升阳举陷,使相关的疾病症状的明显的好转。在饮食和运动中,也是可以适当的采用,包括多吃助阳补气的药物和食物比如吃一些羊肉、韭菜都可以。"
张天鹏│鸡西市人民医院
2019/08/19收听(87916)
"因为脾主升、脾气虚,就会出现气虚、中气下陷临床表现。由于饮食劳倦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虚弱、脾气虚,升举无力出现中气下陷。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会出现饮食减少、形体消瘦、少气懒言、大便稀薄、脘腑坠胀;脾主升清,脾虚而清阳不升,运化功能失调会出现久泻、久痢、中气下陷,无力固托内脏而见内脏下垂的症状,如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肾下垂等。临床上的主要特征为胀、坠、久泻等气陷特征。在治疗上以补益中气升阳举陷为主,服用的药物有补中益气丸。"
彭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19/03/19收听(82936)
"中气下陷是临床常见的证型,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有升清的作用,所以当脾气虚日久迁延不愈就会出现脾气不升,反而下陷的症状。在治疗上主要是以补中益气为主,可以选用补中益气丸来进行调理。如果是单纯的中气虚、中气下陷也可以合用人参健脾丸。如果是由于脾气虚,气的运化功能减弱出现了痰湿或者瘀血的情况,需要合用活血化瘀或者利湿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气虚血瘀可以合用桂枝茯苓丸或者血府逐瘀丸进行调理。如果是气虚、痰浊阻滞可以合用二陈丸进行调理。平时也应该注意锻炼,增强体质,因为中医讲脾主肌肉四肢,多运动、多锻炼可以起到健脾益气的作用。"
崔建军│内蒙古林业总医院
2019/11/20收听(98170)
"中气下陷是中医内科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脾气不足引起的。根据中医基础理论,气有固涩升提等作用,可以维持各脏腑的正常的生理位置。气虚时某些脏腑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位置,会出现下移的情况,比如临床常见的直肠脱垂、子宫脱垂、胃下垂等都是中气下陷的表现。对于中气下陷证,通过合理的服药以及日常的饮食防护,也能够得到很好的恢复和治疗,治疗起来比较慢,但也完全有恢复的可能。经常用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此外饮食不要过饱,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法,必要时还可以通过针灸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孟庆杰│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
2019/11/27收听(37774)
中医上脾具有升清的作用,又属于后天之本。... 张前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2023/11/16播放(30932)
中医上脾具有升清的作用,又属于后天之本。...
张前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2023/11/16播放(30932)
"中气下陷,中气是指脾之气,中气下陷是指脾气亏虚,升举无力而现反下陷所表现出来的证候,是由于脾气虚的进一步发展而来。中医理论认为脾主运化、主升清,脾气的运动特点是以上升为主,所以又有“脾气主生”之说,由于脾气的升发才不致使内脏下垂。如果脾气不能升清,水谷不能运化,人体可以出现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腹胀泄泻等证候。病情进一步发展就可以导致脾气下陷,也叫中气下陷,可以出现久泻、脱肛、内脏下垂,比如胃下垂或者子宫脱垂等病症。"
梁保丽│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2020/02/04收听(55876)
"中气下陷是中医的证型,表现为脾气虚弱、内脏下垂。具体的症状是面色淡白、气短、心悸、眩晕、食少、便溏、腹部有重坠感,吃的东西越多,重坠感越加重,大便频繁,一天两次以上,小便淋漓不尽,肛门出现脱肛。女性出现子宫下垂,还会出现小便呈米汤样以及头目眩晕、肢体倦怠、语声低微、出现胃下垂等等,这些都是中气下陷的症状,建议可以应用补中益气汤进行加减治疗。"
2018/12/07收听(81368)
"中气下陷属于一个中医名词,中气下陷的时候,患者往往会出现脾气虚损、升举无力、气机下陷,脏器出现位置的相对下移,比如出现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等临床现象。对于中气下陷的患者,可以考虑益气、补养气血的方法进行调理,补中益气丸就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对于中气下陷的患者,可以适当服用黄芪、当归、红景天等药物来进行调理。"
陈常云│日照市中医医院
2021/05/24收听(67272)
治疗中气下陷最好的中成药是补中益气丸。在临床上补中益气丸可以提升中气,对于中气下陷的症状可以很好的治疗。中气下陷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多见于身体虚弱的老年人,或者长时间患病的人以及身体消瘦的患者等等,出现脏器下垂最为多见。像胃下垂,女性的子宫下垂,还有很多患者出现的脱肛,都是中气下陷的表现。同时,患者也会出现周身无力等其他症状,通过补中益气丸可以很好的改善人体的气血运行,可以提高中气。大约在一个疗程以上,就可以使相关的脏器下垂明显的改善,特别是脱肛,改善更加明显。在临床上,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应用。
2019/09/27收听(46586)
"中气下陷是因为人体脾气亏虚,升举功能下降或者不足。中焦气机下陷,不能够正常地升举脏腑,从而导致脏器下垂或者食欲下降、倦怠乏力、头晕或者有下坠感,常见的脏器下垂有胃下垂、肾下垂、脱肛或者子宫下垂等。轻度的中气下陷可以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的运动锻炼,可能会自行恢复。比较严重的中气下陷症状,需要长期的治疗才能够缓解或者恢复。中医可以采取口服益气健脾中药治疗,比如临床常用的补中益气汤基础上随证加减来治疗,补中益气汤可以补益脾气升举阳气,同时还可以通过艾灸神阙穴、关元穴、气海穴、足三里穴等益气升举。平时还可以应用黄芪、人参等代茶饮,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李国宏│承德市中医院
2023/03/23收听(18275)
"中气下陷的症状主要有脏器的脱垂兼有气虚的症状。脏器的脱垂指的是内脏较正常的位置有所下垂,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以及腹部坠涨、常有便意的气陷症状,主要是由于中气不能保持脏器的正常位置、升举无力所致。气虚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中气虚之周身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头晕、眼花、饮食减少、大便稀溏等,主要是因为脾胃气虚,运化无力所致消化功能减退所致。对于中气不足的病症应当给予补中益气治疗,中成药可选择补中益气丸,煎服可用党参、黄芪、炒白术、升麻、柴胡、陈皮、当归等。"
黎艳│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2019/03/18收听(70968)
"中气下陷的人可以考虑吃一些补气养血的食物,比如羊血、猪血、羊肝、猪肝、猪肾、猪大肠、黄芪炖老母鸡,这些食物对于养气血非常好,对于中气下陷的人是不错的选择。中气下陷的人往往容易出现子宫脱垂、胃下垂,甚至脱肛等一系列的症状。通过食物滋补的作用,能够有效的补充气、养血,改善中气下陷的症状,必要的时候可以找有经验的老中医把脉、看舌苔,并给予药物的调理,像补中益气汤,对于改善中气下陷的症状有很好的作用。"
2021/06/09收听(95252)
女性中气下陷的症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例如脾气虚、中气不足:1、脾气虚:中气下陷... 孙连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3/03/22播放(37621)
女性中气下陷的症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例如脾气虚、中气不足:
1、脾气虚:中气下陷...
孙连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3/03/22播放(37621)
中气下陷是中医里边常用的术语,中气通常指中焦之气,特别指脾气。脾统摄气血,中气下陷说明脾气没有... 杜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2023/09/05播放(47188)
中气下陷是中医里边常用的术语,中气通常指中焦之气,特别指脾气。脾统摄气血,中气下陷说明脾气没有...
杜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2023/09/05播放(47188)
"中气下陷是气虚一个比较严重的类型,应该很长的时间才能调理好。通常我们都要用月和年来计算,据保守的估计结合临床经验,通常也要6个月左右,才能够见到比较明显的疗效。人长久处于气虚的状态,中气狭义的来说就是脾胃的气,不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承托作用,就会出现中气下陷的症状。最常见的就是脏器下垂,比如说胃下垂、子宫下垂、直肠脱垂等等这些情况。一旦已经见到了这些征象,就说明气虚的程度已经较重,所以不是1-2天能够完全调理好的。我们用补气的中药也好,或者改变人的生活方式也好,都需要长时间才能见到疗效。建议中气下陷患者,多食用糯米、粟米、玉米、鸡肉、牛肉等补气的食物,避免吃零食,饭前尽量勿吃过甜、高脂或高盐食物。"
张维│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2020/05/27收听(99838)
补中气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艾灸、中药的方式,还可以通过运动,包括气功都可以,个人以为吃中药的方法最为方便快捷,而且有效。在临床上可以通过吃中药方剂,像补中益气汤、归脾丸、生脉饮等等,对于补益中气有非常好的效果。通过中药方剂来治疗中气亏虚所出现的症状,包括脏器下垂,像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以及患者出现周身不适、做事情没有精力,还有少气懒言、心慌胸闷都可以进行调治。临床上对于中气不足,需要在医生的辨证下合理地选择中药方剂来进行治疗。
2019/09/25收听(79968)
"耳膜内侧是中耳,中耳内外的压力相对平衡,平衡是依靠咽鼓管来完成。当吞咽、唱歌以及打哈欠的时候,咽鼓管就会开放,从而调节中耳的压力。当咽鼓管功能发生障碍的时候,比如急性的咽腔或者是鼻腔的炎症,机械性的阻塞或者是气压的改变等,这些因素影响咽鼓管就发生功能性障碍。使得中耳的气体交换受影响,中耳内原有的气体被吸收就形成负压,造成耳膜内陷。如果耳膜内陷,首先应该找内陷的原因是什么引起,应该治疗病因。如果内陷比较轻则可以捏着鼻子鼓气,每天这样练习一下,慢慢的就可以把耳膜向外推,使得中耳内外的压力达到一个平衡状态。"
霍亚平│郑州颐和医院
2019/04/28收听(93428)
耳膜下陷的原因及治疗具体如下:一、原因:耳膜下陷最主要的原因是咽鼓... 宋海涛│北京医院 2023/09/25播放(31118)
耳膜下陷的原因及治疗具体如下:
一、原因:
耳膜下陷最主要的原因是咽鼓...
宋海涛│北京医院
2023/09/25播放(31118)
"患者耳膜下陷会引起耳闷、耳堵感,甚至伴有一定传导性听力下降以及耳鸣的症状。耳膜下陷主要因中耳腔产生负压的状态,形成分泌性中耳炎,这种情况多见于感冒,或者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常出现于急慢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等,这些因素都容易造成对咽鼓管功能的影响。咽鼓管功能出现障碍后,容易引起中耳负压的产生,从而导致耳膜下陷。时间较长后,容易出现中耳鼓室积液。患者常需要积极使用激素类鼻喷药物,以及口服抗感染、抗过敏类药物进行治疗改善,比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头孢克洛缓释片、氯雷他定片等,产生中耳积液的患者,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可能需要进一步做鼓膜穿刺抽液治疗。"
滕华│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2023/03/22收听(5444)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温暖
播放次数:3.25万
播放次数:2.75万
播放次数:4.8万
播放次数:5.6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