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恢复方法有哪些

2023-04-28 10:46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产后的恢复,正常的生产这时实际上最大的恢复,就是休息、睡眠、喝水、排小便。在产后的24小时之内,实际上是大量汗液和尿液排出的过程。因为在怀孕时,身体需要储存大量的水分,生完以后就会大量地排出,所以产褥期特别容易出汗。

当然如果处理不好、着凉了,有时候会生病,所以要保证汗液及时地排出,同时又不能着凉、要清洗,不能像过去一样不洗澡、捂着。如果维持了房间的正常通风环境,20℃左右的温度,只要是没有穿堂风,还是可以去洗澡的。

减少这些汗液对身体的不适影响,还有大量地喝水、排尿这是最重要的,还要睡觉、休息,当然孩子也需要喂一些奶。但是这个时候,短期内孩子其实吃得并不多,所以开始就是要可以让他学习吃奶。

在24-48小时,最晚7小时之内要让奶分泌出来,这就是产后的恢复。保证休息、多饮水,保证汗液顺利排出,同时学习怎么喂奶,让初乳顺利地分泌,这样才能够很快地让身体恢复。

大概1-2周后,就从手忙脚乱的过程中慢慢就恢复过来了,进入正常的产后过程。

分享:

80

相关推荐

产后恢复的方法有哪些

"产后恢复的方法有很多种,对于我们孕产妇来讲,因为中国人有一些习惯,坐月子就要坐,它叫做坐,坐月子就要坐在那里或者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其实这是非常不利于产后恢复的。因为产后的妈妈是非常容易发生血栓,是血栓的高危人群,如果你躺着不动,血液流动缓慢了,血栓发生的机率就更高,血栓严重的情况下是会危及妈妈的生命的。所以,我们建议月子期间的妇女不要久坐,也不要久卧,要进行正常的这种活动,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多抱抱孩子,多起来走一走是完全是可以的。另外,现在有很多产后健身操、瑜伽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帮助我们骨盆,肌肉恢复的一些方法。还有,监测我们排尿功能的变化,因为分娩的时候,有可能因为生孩子用力、拉伤等等,这些情况导致我们骨盆的韧带的松弛,骨盆骨骼结构的错位,还有我们肌肉的损伤,这些情况发生以后,在月子期间妈妈就可能会有一些疼痛、排尿障碍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就要及时的到医院就诊,寻求医生的帮助,我们可以通过做盆底的理疗、针灸,甚至我们有盆底康复的仪器,都可以帮助病人解决这些问题。那基本上自己在家能做的就是不要长期的坐,不要长期的卧床。因为你是生孩子不是生病,这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状况。"

语音时长01:57''

李婕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2018/04/16收听(54290)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574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