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产科
手机浏览
临产前发生胎膜破裂,称为胎膜早破。未足月胎膜早破一般指妊娠20周以后,未满妊娠37周之前所发生。妊娠满37周后胎膜早破发生率在10%左右,妊娠不满37周胎膜早破发生率0.2%-3.5%。胎膜早破孕周越小,围产儿预后越差,胎膜早破可引起早产、胎盘早剥、羊血过少、脐带脱垂、胎儿窘迫等现象。孕产妇和胎儿感染和围产儿死亡率都显著升高。
胎膜早破主要症状为临产前,即有宫缩之前,突然出现较多液体自阴道内流出。对于胎头还没有入盆胎膜早破和异常胎位,比如臀位或者横位胎膜早破,羊水流出时候有胎儿脐带随着羊水流出风险,一旦脐带脱垂,胎儿会在数分钟内发生死亡。所以上述情况发生胎膜早破时候,就诊路上可以采取臀部抬高,可以在臀部垫上枕头或者垫子,使臀部高于胸腹部即可。
分享:
"如果是胎先露部位未衔接的孕妇,最好选择的是头低足高的左侧卧位。这种卧位是将腿部抬高,头放低,可以很大程度地阻止羊水的不断外流,并且可以防止脐带脱垂,出现缺氧,或者宫内窘迫的危险。胎膜早破可能会让阴道内的病原菌上升,使感染几率大大的增加,会造成产妇的恐慌,影响生产,还有可能会诱发早产。早产儿很有可能就会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问题,出现吸入性肺炎,最严重的还会导致败血症,所以产妇一定要注意,一旦发现胎膜早破,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刘玉杰│朝阳市第二医院
2018/09/14收听(94556)
胎膜早破的卧位具体如下:
1、如果是臀位或者脚踩在下面,胎膜早破以后一般是臀高头低...
范翠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2023/03/23播放(48267)
发生胎膜早破,孕妇体位通常为
高珊│中日友好医院
2023/04/28播放(38850)
"胎膜早破是指在临产前首先出现胎膜破裂,然后再临产。胎膜早破是一种常见的分娩期并发症,一般对生产和分娩没有太大的影响,也不需要采取特殊的卧位。如果胎头位置高浮,为了预防脐带脱垂,可以适当的垫高臀部,但是大部分情况下不需要这么处理。破水后医生一般先要检查一下,如果确实胎头高浮可以垫高臀部,绝大多数时胎头已经下来了就可以适当活动。"
赵晓东│北京医院
2019/08/20收听(36630)
"患者出现胎膜早破的情况时,应该采取头部低足部高的卧位,患者需要卧床休息。把床尾抬高30cm左右,尽量采取臀部高的卧位,可以降低宫内压力,有效减少羊水的流出。而且还可以避免脐带脱垂,引起胎儿出现缺氧或者宫内窘迫。当患者出现胎膜早破时,需要及时进行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案。当出现胎膜早破时会增加感染的几率,有极大的可能会引发流产和早产,这种情况就可以使用抗生素并保胎治疗,预防感染的发生采取头部低、足部高的左卧位,便于保胎和治疗。"
张亚兰│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妇产医院
2020/03/13收听(17436)
"胎膜早破需要头低臀高位,尽量抬高臀位,避免羊水继续流出,正常情况下应该在宫口接近开全时出现胎膜早破。如果在规律宫缩之前,出现胎膜早破,属于病理情况。破水之后有可能会出现脐带脱垂,因此需要立即去医院住院,在去医院的路上,建议产妇尽量抬高臀部,减少羊水的流出。脐带脱垂容易发生在臀位胎儿,头位胎儿发生几率相对较低。如果经过医生检查胎位是头位,胎头已入盆,可以适当地平卧位或者尝试下地活动,在下地活动过程当中,如果自觉阴道流液增多,需要立即平卧,并且听胎心。"
杨秀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1/03/10收听(55808)
胎膜早破指的是在未临产之前出现胎膜的破裂,这个破裂会首先会造成阴道里大量的流水,如果胎头还没有下降固定在盆腔,很容易造成脐带的脱垂,或者是胎儿的某些肢体从阴道排出。所以如果发现阴道的水多,并且pH试纸发现已经有变色,发生蓝色的变色,那一定是破膜了,这时候一定要记住臀高位。臀高位的目的,就是通过重力的作用让脐带或者是胎儿的肢体不能脱落到阴道或者外面,如果脱落下来就会压迫,脐带压迫以后会造成胎儿的死亡。
王扬│中日友好医院
2020/04/10收听(74862)
胎膜早破孕妇如果在家里发现破水,需要尽快来医院。在前往医院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卧位:
郝丽英│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妇产医院
2023/11/30播放(48413)
脑出血在不同的时期,需要不同的卧位处理,这样才能够取得最大的收益和效果。在急性期的时候多采用平卧位,这个时候的平卧位是要保持它的静止不动,减少脑过于震荡的情况,并且要积极的控制血压。如果伴随着呕吐的情况,需要让头偏向一侧,可以充分的将呕吐物进行引流,并且吸出,减少误吸的风险,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渡过急性期的时候可以稍微的将头抬高,基本上床头抬高20-30度。首先是减少了脑部血液的淤滞,减轻颅内的压力;还可以适当促进肺部的引流。在慢性期的时候,尤其合并肺感染的情况下,需要将患者侧卧位,一般左侧和右侧主要是根据双肺症状的不同而决定。如果右肺严重,我们多采取左侧卧位,让肺内痰液及时地流出,从而减少肺部感染的情况。
高亦深│威海市中心医院
2018/12/01收听(40542)
卧位通常分为四种:平卧位、半坐卧位、侧卧位以及俯卧位。通常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平卧位,适用于大部分的病人,但是特殊的病人必须要采取其他的卧位,例如半坐卧位通常应用于慢性的呼吸道疾病或者呼吸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的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呼吸会相对顺畅很多。侧卧位通常应用于比较肥胖的病人,肚腩比较大或者孕妇后期会出现腹部比较大的情况,不适宜平卧位的时候。骶尾椎骨折的病人,平卧位的时候会压迫骶尾椎而出现疼痛,所以采取侧卧位。俯卧位通常应用于背部、腰部或者臀部出现了肿物以及伤口,不适宜平卧位或者侧卧位的时候采用。
罗兆雄│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2019/05/16收听(98668)
急性腹膜炎病人选择的体位是屈曲卧位,因为急性腹膜炎的时候腹腔内炎性的物质,比如胃肠道内的液体或...
徐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2023/05/25播放(44764)
左侧卧位可以改善胎盘的血供、宫内胎儿的供氧情况,但并不是胎儿发生窘迫,单单依靠左侧卧位就会缓解...
2023/09/08播放(71848)
急性腹膜炎会有一个强迫体位,即强迫仰卧位。病人主要是喜欢把身体平躺,双下肢屈曲,这样会使腹肌放...
聂里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2023/08/16播放(46332)
张继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2023/05/31播放(41548)
"急性胰腺炎患者主要是采取弯腰屈膝侧卧位,这种情况是因为急性胰腺炎的疼痛发作,患者采取这个体位能够适当缓解疼痛的症状,但并没有办法对胰腺炎的病情有很大的帮助。这样子的体位主要是避免腹膜的过度牵拉,采取弯腰屈膝侧卧的时候,腹膜处于比较松弛的状态,疼痛会相应的有所减轻。如果患者采取仰卧、平卧的状态,整个腹膜拉紧,在炎症刺激的情况下,疼痛会变得非常严重。针对这种情况,急性胰腺炎患者要及时的给予处理,包括止痛、解痉、抑制胰酶的对症处理。因为疼痛过于严重也会影响患者的生命体征,所以急性胰腺炎的时候,止痛治疗非常重要。"
孟泽武│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2021/07/15收听(82338)
"心力衰竭的卧位,如果在心衰比较重的时期,建议采用一个高枕卧位或者半卧位,这样相对心脏的负担会比较小,患者也会不自觉地采用这样的体位,因为这样体位的时候患者不容易出现明显的胸闷、气急,在平卧位由于心脏回心的血量增多,心脏的负担相对增加,这个时候患者容易引起肺部瘀血的加重,导致明显的胸闷、气急,患者就会自行地坐起。如果心衰比较稳定了,在慢性的稳定期症状非常好,已经改善了很多,患者也能够平卧了,这个时候也可以采用平卧位,这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如果患者可以凭平卧,往往提示患者的病情相对比较稳定,心功能有所好转。所以心力衰竭如果在急性期治疗期间,一般会用一些半卧位、高枕卧位来减轻心脏的负担,甚至有些急性心衰发作,患者完全不能躺下,要坐起。"
杨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2020/05/14收听(16426)
休克患者会出现血压改变,所以这时要尽量保证患者的血压供应,这时休克患者采取的体位是卧位,是中凹...
赵浩淼│海南省人民医院
2023/03/21播放(53274)
休克卧位也称为休克体位,是指下肢抬高15-20度,头部抬高20-30度。休克卧位是休克治疗的一...
迟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2023/10/28播放(50524)
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是要求绝对卧床休息,这时候卧位选择一般建议是平卧位或者侧卧位,2个小时要翻身1次,防止产生压疮。在平卧位时,患者可以枕枕头,但不要太高。侧卧位时建议以右侧卧位或者左侧半侧卧位为主,避免直接的左侧卧位,防止心脏受压,也要避免俯卧位,防止影响心脏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如果脑出血伴有脑室出血或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以将床头适当摇高15度,这种半卧位可以帮助血液循环,使脑室内的血液向下流动,有助于其在脑脊液内弥散开来,帮助吸收速度加快,有助于缓解病情和疼痛感。
唐黎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19/11/17收听(69542)
对于心衰的患者需要的体位是高枕卧位,因为如果长期是平躺的平卧位体位,会导致心脏的回心血量增加,膈肌上抬压迫心脏,这些情况都会加重心衰的发作。长期平卧位的心衰患者会因为心衰的恶化,而出现突然的呼吸困难,需要立刻坐起来缓解呼吸困难,我们称之为端坐呼吸。如果给予心衰的患者床头抬高垫起,也就是高枕卧位会延缓心衰的进展,明显的改善呼吸困难的症状。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对身体的护理,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徐新娜│北京积水潭医院
2020/04/12收听(25302)
广中医深圳医院 李石
播放次数:2.88万
海南省人民医院 卢敏
播放次数:3.19万
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 王锡梅
播放次数:5.04万
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 刘丽
播放次数:2.52万
使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