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风险

2019-06-24 13:48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下肢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手段主要是包括球囊成形和支架植入术,辅助措施有激光旋切以及冷冻等。临床上根据患者的体格检查及造影结果决定治疗模式,腔内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低,目前已成为下肢动脉狭窄治疗的首选方法。介入治疗的风险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介入治疗开通不成功,由于动脉狭窄闭塞时间的较长,或开通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夹层出血等,导管、导丝无法通过狭窄段;
2、球囊成形或支架植入术后,斑块脱落,导致下肢远端循环受阻,俗称垃圾腿;
3、再灌注损伤。由于下肢缺血时间较长,肌肉属于乏氧状态,开通血管后组织发生血液再灌注,部分毛细血管破裂损伤;
4、球囊成形或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由于内膜增生或弹性回缩,均可导致血管腔的再狭窄,一般支架三年的通畅率达50%以上;
5、溶栓相关并发症;
6、介入穿刺点血肿、动静脉瘘等风险;
7、介入术中使用造影剂会诱发过敏反应;
8、深静脉血栓风险;
9、导管、导丝损伤风险。
上述风险患者或家属术前均应知晓,理解并配合医生完成介入治疗。

分享:

309

相关推荐

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

动脉硬化是全身性疾病,下肢动脉硬化会导致下肢血管狭窄或闭塞,从而导致下肢的血供减少,患者出现行走时肌肉疼痛即间歇性跛行,随着病情加重,下肢供血进一步减少,就会...

付立平沧州市人民医院

2017/08/15阅读(13418)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453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