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官能症的危害

2023-08-08 18:07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神经官能症如果没有及时控制、及时治疗,则会存在很多危害,长此以往会对机体功能有很大损害,比如长期失眠、吃饭不香、身体消瘦,可以影响免疫力,导致感染等。此外,还会诱发躯体疾病,可以使患者的学习、生活受到严重干扰,打乱正常生活节奏,使患者工作能力下降,影响工作效率,以及社交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下降,还可以对记忆力、精力、人格、心理等造成很大的损害。

在排除器质性病变以后,患者还应该针对神经官能症进行针对性治疗,克服焦虑、抑郁等问题,需要采取稳定情绪、改善睡眠、改善饮食、采取营养支持疗法、锻炼身体等综合措施。防止由于控制不当造成各种身体损害,并且造成很大的机体损失,最后演变为感染等疾病。

分享:

71

相关推荐

什么是神经官能症?

神经症是一组精神疾病,表现为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甚至神经衰弱,是一类比较轻的精神类的障碍。神经症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神经症的患者在发病之前,往往有一个人格基础,他们的人格通常表现为缺乏安全感,过分地追求完美,自卑、消极、悲观、压抑,甚至封闭自己。第二、就是所有的神经症患者,在起病前往往有一些心理社会因素影响他们,通常是生活或者工作当中的一些压力,他们无法去面对。第三、神经症的患者会强烈地体验到紧张、焦虑、恐惧或者躯体的一种不舒服,到了医院里去做具体的检查的时候,却不能发现能够支持他们这种精神痛苦的相应体征,他们的这种紧张、痛苦往往带有一定的夸张性。下面一个特点就是所有这些神经症的患者,他们也知道自己的这种感觉是有点过分了,是不太正常的,所以他们通常会主动求医,寻求医生的帮助,我们称为自知力是存在的。另外,神经症的患者他们的社会功能通常是良好的,之所以良好,是因为他们在不溯及自己神经症的症状的同时,能够维系一般的生活、工作或者人际关系。当然或多或少的也会受到一些影响,这就是神经症的一个基本的概念。

语音时长02:31''

黄建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2017/06/20收听(17850)

神经官能症的特点

"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功能性疾病,不是器质性疾病,所以症状表现就非常的多,几乎可以涉及到各个系统,主要有下面三个方面的情况,第一是精神活力下降,第二是情绪障碍,第三是生理功能紊乱,具体如下:1、在精神活力方面主要表现就是易疲劳性,包括脑力的易疲劳和体力的易疲劳。脑力的易疲劳表现为动脑思考的能力下降、反应慢、什么都想不起来、记忆力减退、思维迟滞、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工作效率明显下降。体力的易疲劳表现为稍微活动,就感觉到特别的累,经常会感觉到体力不支,干什么事情都力不从心。白天很容易疲劳,晚上反而会兴奋引起睡眠障碍。2、情绪症状比较明显的表现是情绪很不稳定,特别容易激动、烦躁、发脾气,发脾气以后又经常后悔,但是下一次控制不住,又不断的发脾气,还会伴有一些焦虑、抑郁的症状,经常不开心,没有愉悦感。3、生理功能紊乱表现为身体各个部位的不舒服,表现为游走性疼痛,可以是四肢疼、腰背疼,还会有头疼、头昏、头胀等等。症状非常多,但是如果去做相关的检查,往往发现不了器质性的东西,也就是客观检查和主观感觉不匹配,睡眠也非常的不好,常常是入睡很难或者是早醒等等。其他还可以表现为各个系统的症状,比如消化不良、腹胀、消化功能紊乱,甚至还有可能出现月经紊乱、性功能障碍等等,症状非常的多。"

语音时长01:55''

曾湘豫北京医院

2020/05/17收听(42504)

神经官能症有什么症状

"神经官能症又叫做神经症,不是一个特定的疾病单元,而是包括病因、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病理和预后不一致的一大类精神疾病。包括惊恐障碍,也就是一种特定的急性焦虑发作,发作时候可能以显著的心慌、冒汗或者震颤,或者强烈感觉到濒死感为主要表现。还可能出现长期的无法解释的焦躁不安、回避、烦躁。这是一种慢性的焦虑,同时还可能出现恐惧、害怕,或者会出现广场恐怖或者恐高,都属于神经症的范畴。还有一类可能出现强迫症,通常所说的一个人对某一样想法,或者事物频繁的去想,频繁的去从事,但是又找不到意义,进而会出现焦虑,又无法摆脱的状态,叫强迫症,都属于神经症的范畴。除此之外,还包括神经衰弱,就是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会感觉到容易疲劳、精力下降、睡眠减少等表现。对于神经症往往会有一些性格方面的特质,患者可能会感觉到情感表达过度丰富,容易受到暗示,同时又比较要强,自我为中心。往往神经症的预后属于间断发作的病程,缓解期能够正常生活,和正常人差不多,但是发作起来又比较爱折腾,经过反复大量的一些辅助检查都检查不出来有任何的问题。对于神经症的治疗,通常以改变作息习惯以及某些中西结合的药物治疗为主,神经症的预后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

语音时长02:43''

方利伟齐齐哈尔市精神卫生中心

2018/04/12收听(34924)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146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