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儿科
手机浏览
小儿麻痹症在医学上又称为脊髓灰质炎,主要是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非常严重的传染病,人类普遍易感,但是主要影响5岁以下的孩子,对于孩子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的传播。具体症状如下:
1、隐性感染:孩子染病后,可能绝大部分孩子实际上是隐性感染,也就是感染后并没有太多的症状表现,90%-95%的孩子都是隐性感染;
2、非特异性症状:还有些孩子可能感染后,表现不是特别的典型,比如有些顿挫型的脊髓灰质炎,孩子可能只有非特异性症状,也就是比如孩子会有发热、咽痛、头痛、全身乏力等,看起来像是呼吸道感染,所以会有非特异性表现;
3、严重表现:还有些孩子表现会比较严重,这个几率非常小,比如孩子可能会出现抽搐,或者会出现肢体迟缓性瘫痪,这些孩子通常会先有非特异性表现,比如发热、咽痛、头痛、乏力等,经过几天的静止期后又突然出现高热,孩子可能会出现抽搐包括肢体弛缓性瘫痪,部分比较严重的孩子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呼吸肌,甚至可能孩子会因为呼吸肌麻痹导致出现死亡。
所以脊髓灰质炎相对对于孩子还是影响比较大的,目前没有特别好的治疗方式,一般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孩子得脊髓灰质炎。
分享:
"小儿麻痹症的症状一般见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部分是隐性感染的脊髓灰质炎,占全部病例的90%-95%以上,也就是感染之后没有任何症状。其次,有5%孩子是顿挫型脊髓灰质炎,孩子在感染后1-2周之内可以出现非特异性的流感样症状,表现为发热、头痛、咽痛、倦怠、食欲减退、腹痛的症状。然后,还有一部分孩子表现的是非瘫痪型的脊髓灰质炎,这部分孩子除了非特异性的流感症状外,还会出现更严重的头痛、恶心、呕吐以及颈背部、躯干四肢后部的疼痛和僵硬,但是没有瘫痪的表现。只有0.1%的患者会表现出瘫痪的症状,这种情况一般是表现肢体的迟缓性瘫,也有一部分会合并呼吸肌的麻痹。"
张玉玲│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20/11/06收听(67952)
"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细胞,以脊髓前角神经元损害为主,多见于1-6岁的儿童。主要会有发热、全身的不适,严重的时候会有肢体的疼痛。发生分布不规则或者轻重不等的迟缓性瘫痪,在前驱期就是发烧、食欲不振、多汗、感觉过敏以及像呼吸道感染的症状相似。接着就会出现头疼,背部、四肢的疼痛、出汗、烦躁不安以及脑膜刺激征的表现。一般差不多一周左右就会出现肌肉的张力的减低,就是软瘫,腱反射也消失,下肢和大肌群都可能会受累。在瘫痪发生后的一到两周可能会有恢复的过程,如果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康复,会进入后遗症期,往往会出现受累的肌肉的萎缩,神经功能可能得不到恢复。现在随着疫苗的接种,这种疾病其实很少了,主要可能在偏远地区会有。如果出现情况需要积极的上报,及时的得到救治和康复,以免留下不可逆的后遗症。"
王翠玲│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2020/03/31收听(90190)
"小儿麻痹症又叫小儿脊髓灰质炎,它是因为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早期表现为发热、头痛、咽痛、呕吐、腹泻或者便秘,部分可以出现肌肉的酸痛或者是四肢、面部的肌肉无力,后期逐渐出现呼吸和进食功能的减弱,甚至影响到生命,再后期可能就会表现瘫痪的状态,孩子四肢会出现运动的不利,这个时候对孩子来说会造成永久性麻痹症的后遗症。所以,对于小儿麻痹症重要的就是预防性的治疗,现在全球消除脊髓灰质炎正式启动,全世界只有几个国家还存在着脊髓灰质炎的流行,多数的国家通过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都能得到良好的防御,但是因为有一些农村、不发达地区,可能脊髓灰质炎疫苗服用的方法不当,或者是运输过程中造成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失效,可以偶然出现小儿脊髓灰质炎的症状。一旦出现这个症状,一定要及时处理,进行及时治疗,挽救生命,同时减少后遗症的产生。"
王志新│中日友好医院
2020/03/19收听(32110)
小儿麻痹症就是即脊髓灰质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根据临床分型不同,症状有较大差异。从无症状... 张玉玲│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23/07/23播放(81404)
小儿麻痹症就是即脊髓灰质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根据临床分型不同,症状有较大差异。从无症状...
2023/07/23播放(81404)
"小儿麻痹症的症状和分期有关系。在前驱期小儿麻痹症的患者主要表现就是发烧、食欲不振、多汗、烦躁以及全身感觉过敏。还有一些小孩子可以见到恶心、呕吐、头痛、喉咙痛、便秘、肚子痛、咳嗽、拉肚子等等,这些症状的话可以持续1-4天。如果病情不发展的话,就是顿挫型。那大多数的患者由前期要进入瘫痪前期,少数的话是前驱期症状消失后,几天再次发热进入瘫痪前期,也有一部分的话没有前驱期症状,而是从瘫痪前期开始的。这时候孩子会出现高热、头痛、颈背四肢痛,同时有多汗、皮肤发红、烦躁不安等兴奋的状态以及查体会发现脑膜刺激征阳性。进入瘫痪期的话,一般是起病后的2-7天,或者第二次发热后的1-2天出现,孩子会有不对称性的肌群无力,或者是吃饭前的瘫痪。随着发热加重,发热退了之后瘫痪就不再进展了。一般在瘫痪后的1-2周,瘫痪从肢体的远端开始恢复,持续数周至数月,这就是恢复期。一般的话8个月内可以完全恢复,严重的也需要6-18个月或者是更长的时间。"
孔元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2018/05/14收听(96720)
小儿麻痹症又称脊髓灰质炎,典型病例可以分为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期、恢复期以及后遗症期。瘫痪前期的特点是出现高热、头痛、颈强直、脑膜刺激征阳性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症状及体征,同时伴有颈、背、四肢肌肉疼痛及感觉过敏。瘫痪大多于瘫痪前期的第3-4天出现,无法截然将这两期分开。瘫痪随着发热而加重,热退后瘫痪不再进展,没有感觉障碍。可以分为脊髓型、延髓型、脑型以及混合型四种。恢复期需要6-18个月或者是更长的时间。后遗症期是指受累的肌肉出现萎缩,神经功能不能恢复造成受累肢体畸形。
李艳梅│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
2018/09/25收听(12350)
现在小儿麻痹症临床上很少见到,小儿麻痹症临床症状分为四期,具体如下:1、麻痹前期... 程会元│宜春市人民医院 2023/05/22播放(50168)
现在小儿麻痹症临床上很少见到,小儿麻痹症临床症状分为四期,具体如下:
1、麻痹前期...
程会元│宜春市人民医院
2023/05/22播放(50168)
"小儿麻痹症临床表现现在不同的病人可有很大的不同,从无症状感染到严重瘫痪,乃至已死亡,先列举比较常见的瘫痪期表现,轻症病人出现单个肌肉瘫痪,严重时可四肢完全瘫痪,瘫痪是弛缓性的,伸展反应消失,瘫痪的最大特征是不对称性分布,双侧受侵犯的肌群可不同。远端的肌群比近间的肌群更容易受累,下肢比上肢容易受累,手部大的肌肉比小的肌肉处于更大的危险。肢体受累的肾系合组合可不同,比如常见的一侧下肢开始发生瘫痪,继而发生一侧上肢或双侧下肢和四肢上肢瘫痪。婴儿几乎不发生四肢瘫痪,瘫痪发生时腹壁反射性消失,肢体肌腱反射减弱,继而消失,肋间肌亦可发生瘫痪,且不易被察觉。婴儿只有腹式呼吸,当有吞咽困难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分泌的堆积,可能被误诊为肺炎。儿童病例发生膀胱性肌瘫痪,从而发生尿潴留、尿失禁、脊髓灰质炎,发生感觉神经异常较少见。当弛缓性瘫痪病人伴有感觉异常时,应当注意有其他的病,如格林巴利,要进行鉴别诊断。"
孙玲娣│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0/08/14收听(91652)
"小儿麻痹症又称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小儿急性传染病。多发生在小于5岁的小儿,特别是婴幼儿,所以又称小儿麻痹症。主要的预防方法是,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自从口服的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投入使用后,发病率已明显降低,许多国家已消灭本病。本病最主要的危害是,有可能会引起小儿有严重的后遗症,常见的有足内外翻、足下垂,导致跛行,甚至不能站立和行走,从而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主要的治疗就是对症处理,一般隔离到发病后40天。后遗症和恢复期,可以采取针灸、推拿、按摩和理疗进行治疗。"
2018/09/20收听(98168)
小儿麻痹症主要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它的症状跟感冒发烧是一样的,头痛、恶心、呕吐、咽痛... 王江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2023/07/16播放(60754)
小儿麻痹症主要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它的症状跟感冒发烧是一样的,头痛、恶心、呕吐、咽痛...
王江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2023/07/16播放(60754)
"小儿麻痹症前驱期,主要症状为发热、食欲不振、多汗、烦躁和全身感觉过敏,可见恶心、呕吐、头痛、咽喉痛、便秘、弥漫性腹痛、鼻炎、咳嗽、咽渗出物、腹泻等,持续1-4天。多数患者由前驱期进入瘫痪前期,少数于前驱期症状消失数天后再次发热进入瘫痪前期,亦可无前驱期症状,而从瘫痪前期开始,患儿出现高热、头痛、颈背四肢疼痛、活动或变换体位时加重,同时有多汗、皮肤发红、烦躁不安等兴奋状态和脑膜刺激征阳性等神经系统体征。小婴儿拒抱,较大婴儿可见三脚架征、头下垂征等等。"
张云朝│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2018/05/19收听(97266)
"小儿麻痹症也叫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是引起小孩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一般发生在五岁以下的孩子,三岁以下的孩子会更多,这个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应用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早期表现前驱期有发烧现象,有一些孩子会出现突然高热,体温39℃,甚至于到40℃以上,从而引起全身不适,头痛包括颈部、四肢肌肉的疼痛,食欲不振、多汗、皮肤发红、精神差或烦躁不安等。还会有咳嗽、流鼻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一部分孩子还可以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发热3-5天之后热退,症状消失,孩子称为无瘫痪型,如病情继续发展就可能出现瘫痪,也有一部分孩子烧退以后,又反复出现发烧,而且发烧加重,持续2-7天之内会出现肢体的不对称性、迟缓性瘫痪,血常规检查可以看到外周血象中白细胞是明显增高的,腰穿脑脊液检查也可以看见细胞数是增多的。"
陈飒英│中日友好医院
2020/04/25收听(81288)
小儿麻痹症是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严重传染病,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具有嗜神经性,会导致... 张玉玲│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23/12/29播放(56194)
小儿麻痹症是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严重传染病,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具有嗜神经性,会导致...
2023/12/29播放(56194)
"小儿麻痹症前期的症状,患者一般在感染1-2周之内,可以首先出现非特异性的流感样的症状,主要表现有发热、头疼、咽痛、乏力、倦怠、食欲减退、呕吐、腹痛等。此外,还有一部分孩子可能会伴有颈部、躯干、四肢的疼痛和僵硬,而后患者一般在3-5天之内出现热退。热退之后,孩子可以进入顿挫期,这时候可以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没有瘫痪的症状,顿挫期可以持续2-5天。之后患者再次出现发热,这时体温可以高达39℃以上,同时会伴有寒战不适、肌肉的疼痛、无力,伴有呕吐、颈项强直。一般这个期可以持续2-3天,之后患者开始出现急性的迟缓性瘫痪。这种瘫痪的特点,一般肌群分布不均匀、不对称,好发于下肢的单侧,近端大肌群瘫痪出现的比较早,而且比较严重,不伴有明显的感觉障碍。严重的孩子甚至可以出现脑干的病变,影响呼吸肌出现呼吸麻痹的症状。"
2020/10/21收听(94198)
怎样检查小孩是否有小儿麻痹?实际上中国已经基本消灭了小儿麻痹症的本土病例,除非边境地区有输入,也就是国外输入的病例,极小比例是由于本身抵抗力、免疫功能有问题,在口服活脊灰疫苗后引起的疫苗激发病例,所以一定要有疫苗接种史。接种史是接种、口服减毒活疫苗后,大概在2-3周孩子会出现肢体软瘫,感觉一侧或者双侧力量减弱。孩子的小胳膊、小腿,主要是下肢蹬的不如原来多,力量减弱,这时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做检查,主要去神经科做检查,还要查脊灰相关的血液抗体才能诊断相关病例。
刘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2020/04/08收听(25214)
小儿麻痹症又叫做脊髓灰质炎,它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它是通过粪口途径也就是病毒通过口腔进入肠道,然后在肠道内进行繁殖,进而感染到神经系统,引起骨骼肌的麻痹,甚至是呼吸肌麻痹这样的一个经过。大部分患者临床表现常常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有双峰热、头痛、咽痛,进而出现一侧下肢弛缓性瘫痪,严重的会出现呼吸困难。目前,这个疾病的发生已经是比较少见了,因为已经开始普及了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自从能够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以后该病的发病率已经明显降低了。
张玉晶│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20/05/11收听(24616)
"小儿麻痹症是由于人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所导致的,脊髓灰质炎病毒人群普遍易感,在急性期患者和健康带病毒者的粪便,是最重要的病毒来源,其中隐性感染者和轻型无麻痹患者是最危险的传染源,经过粪口传播的方式,也可以通过飞沫传播。脊髓灰质炎病毒有嗜神经性,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细胞,以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所以临床上表现为麻痹的症状。临床上以发热、肢体弛缓性麻痹为特征,好发于婴幼儿,所以称小儿麻痹症。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以后,潜伏期一般5-14天,前驱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全身不适、咽痛、咳嗽、流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没有特异性,发烧以后很快进入瘫痪前期、瘫痪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因为运动神经元严重受损,1-2年内仍不能恢复成为后遗症期,形成马蹄足内翻或外翻、脊柱弯曲等畸形,所以小儿麻痹症要积极预防。"
张忠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2020/10/28收听(96330)
"宝宝在小时候所接种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就是为了防止小儿麻痹症的发生,它属于传染性较强的呼吸道传染病。在临床上早期表现和普通的感冒一样,有发热、食欲下降、出汗,然后逐渐过渡到瘫痪前期,有肢体的疼痛,活动时加重,逐渐进展为瘫痪期,出现肢体不对称性肌无力或者肢体的活动度受限,但没有感觉障碍的存在,一般在瘫痪期后的半个月左右,会逐渐从肢体的远端开始恢复。小儿麻痹症重在预防,一旦发病,治疗起来的难度比较大,一定要按时接种疫苗。"
郭红枝│长治市妇幼保健院
2018/06/05收听(98368)
小儿麻痹症又叫脊髓灰质炎,实际上是非常严重的儿童时期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是因为脊髓灰质炎病毒造成的神经性的病变,主要侵犯的中枢神经的运动神经细胞,会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后期可能会出现肢体的疼痛。紧接着会出现分布不规则的轻重不等的迟缓性的瘫痪,就是俗称的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它本身对人体的伤害的应该是非常严重的,随着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推出以后,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行动后取得非常显著的成就,但是还是在国家存在少量的散发的病历。这些病历一般是因为疫苗的运输的问题,或本身出现了野生株的病毒出现,造成孩子出现小儿麻痹症的发生,会给孩子造成终身性的损伤,所以一定要以预防为主。他的早期症状,发现以后也要及时的治疗。对于孩子的疫苗的主动接种,一定要在他规定的年龄和规定的时间进行接种。如果一旦没有疫苗接种,发现和这种接触和可能的病毒接触以后,要进行被动的免疫,可以注射免疫球蛋白,对这种症状的发生和减轻有些帮助。小儿麻痹症主要的治疗是在它的预防,但一旦出现症状之后,他的治疗效果就可能不是很好。
2020/03/31收听(91300)
引起小儿麻痹症的病毒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肠道病毒的类型,虽然表现是神经系统病变,但是在肠道中... 张清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2023/06/13播放(83390)
引起小儿麻痹症的病毒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肠道病毒的类型,虽然表现是神经系统病变,但是在肠道中...
张清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2023/06/13播放(83390)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温暖
播放次数:3.25万
播放次数:2.75万
播放次数:4.8万
播放次数:5.6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