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型肝炎怎么治

2018-11-22 16:47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黄疸型肝炎是一种临床诊断。一般黄疸型肝炎指的是通过肝功能检测,发现转氨酶显著异常,一般会超出正常值5-10倍的谷丙转氨酶或谷草转氨酶的升高,同时还伴有总胆红素的显著升高,一般要高于总胆红素正常值的两倍以上,也就是34.2μmol/L以上,这时病人可以出现小便黄染、皮肤黄染、眼球黄染,这种黄疸型肝炎是一种急性肝功能损伤状态,既可以发生于急性肝炎,比如甲型肝炎、戊型肝炎里面的少数人可以出现黄疸型肝炎的表现,药物性损伤型肝炎也可以导致急性发作。但是还有一些黄疸型肝炎,它是发生在慢性肝炎的基础之上,比如乙型肝炎,一个健康携带者因为各种原因诱使病情加重,可以在慢性肝炎的基础上出现急性发作状态,出现肝脏的严重损伤,也可以把它称为黄疸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治疗,一旦发生黄疸型肝炎,治疗首要原则应该卧床休息,避免劳累,饮食应该清淡可口,保证上腹部不胀,大便通畅成形。同时住院治疗期间会接受保肝药物的对症治疗以及对因治疗,也就是对于药物性肝损、中毒性肝损,最重要是去除掉致病因素。对于病毒性肝炎,最关键是要采取对因治疗、抗病毒治疗。黄疸型肝炎的病程,一般在2-6周之间,也就是住院时间可能在两个星期到一个半月之间,可以很好地恢复。反过来如果超出一个半月还不能够恢复,胆红素特别高,甚至超过正常值十倍的升高,要小心淤胆型肝炎或者重型肝炎。这一类的肝炎治疗起来会麻烦很多,在临床上属于比较重的病人,大家一定要听医生的,让你出院时再出院,积极配合治疗。

分享:

444

相关推荐

黄疸型肝炎该怎么治疗

"黄疸型肝炎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肝细胞受损所导致的胆红素的增高,从而出现巩膜、皮肤的黄染以及尿色加深的一种临床表现。黄疸型肝炎可以包括很多种疾病,比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以及药物性肝炎,所以黄疸型肝炎的治疗包括去除病因、保护肝细胞以及支持治疗。黄疸型肝炎去除病因,首先应该明确具体的原因,如果是甲肝和戊肝引起的肝炎,主要是注意休息。如果是巨细胞病毒引起的肝炎,可能需要抗病毒,比如更昔洛韦的治疗。如果是乙肝、丙肝引起的急性的黄疸型肝炎,应该相应的用一些抗病毒,比如干扰素等药物的治疗。对于酒精性肝炎所导致的黄疸型肝炎,戒酒可能是第一位,同时还可以给一些保肝药物的治疗,保肝药物的治疗首先可以选用多种的保肝药。如果转氨酶非常高的情况下,可以给一些降酶治疗。这时候可以用甘草酸类的药物,或者可以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等。如果黄疸比较严重,考虑有胆汁淤积,也可以用熊去氧胆酸的对症处理。黄疸型肝炎还应该注意的就是休息,尤其对于病毒性肝炎,如果是甲肝、戊肝的患者还有一定的传染性,甚至需要隔离治疗。饮食上建议清淡饮食,避免过油腻的食物,加重肝脏的负担。而且用药最好应该注意,因为药物都是经肝脏代谢,一些不当的药有可能还会加重黄疸型肝炎。"

语音时长02:21''

宗晔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2020/05/04收听(41038)

02:16

黄疸型肝炎有什么症状

咸国哲山东省立医院

2023/03/13播放(34884)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142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