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五邑中医院
内分泌科
手机浏览
临床治疗糖尿病多以西药为主,部分患者因惧怕西药的副作用而选择中医治疗,但中药使用不当亦可出现副作用。
建议患者不可盲目相信偏方,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尽量避免副作用的发生。糖尿病降糖治疗时,短时间内应以西药为主,其降糖力度强于中药,而中医中药主要针对慢性并发症进行治疗,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微血管病变等。
综上所述,糖尿病治疗最佳方法即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起到较好的疗效。
分享: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不在于降血糖,早期糖尿病时,如果血糖不是很高,比如空腹在8mmol/L以下...
卫兰香│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2023/08/08播放(72194)
中医治疗糖尿病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控制饮食: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有关,...
符芸瑜│海南省中医院
2023/08/07播放(56536)
中医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不能一方治百病,要根据病人的每个时间阶段、通过辨证论治来持方下药。我们在广州中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指导下,在全国著名经方大家李善友教授、朱章志教授、柳永教授的指导下,采取六经辨证的方法,在防治糖尿病方面处于国内领先的水平。很多病人前来就诊,通过中药调理,血糖下降,甚至血糖的控制达标,起到了前所未有的疗效。同时也开展了一些技术来改善患者的慢性并发症,比如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疗效都非常显著。以上问题仅供参考,具体用药、治疗请以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曾纪斌│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
2018/06/25收听(72990)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其实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糖尿病在中医里属于古时候说的消渴病,对消渴病很长的历...
尹德海│北京协和医院
2023/03/29播放(43446)
中医治疗糖尿病有自己的特色,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病。消渴顾名思义就是消瘦和口渴,总的病因病机是阴...
董卫│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2023/11/12播放(92352)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糖尿病带来的身体不适所表现出的症状,例如糖尿病中医治疗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白术、黄连等中草药的组方,这些组方可以使糖尿病的口渴多饮的症状缓解,调节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引起的失眠症状,也可以加速糖尿病患者胃肠道的消化功能,降低或者协同降低血糖,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糖尿病最核心的发病机制是胰岛素分泌的缺乏和胰岛素的不敏感,因此糖尿病病人的中医治疗不能够替代胰岛素,来补充身体的胰岛素剂量分泌不足的情况,也不能很明显的提升胰岛素敏感性,只是有协同的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作用,这个作用非常有限,所以对于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一般要用刺激胰岛素分泌或者加速血糖排除体外的药,并需要在胰岛受损严重的时候给予胰岛素的替代治疗,通过这样的治疗才能从根本上控制血糖。当然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治疗,一定要建立在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吃动平衡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孙苏欣│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2021/05/19收听(89036)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主要与禀赋异常、情绪失调、环境和体质因素有很大关系。治疗糖尿病不仅要控制血糖,...
王玉珍│银川市第二人民医院
2023/03/05播放(70084)
中医在早期治疗糖尿病的时候,主要分为上、中、下三消论治,但随着社会发展,体检普及,很多患者临床...
林称心│海南省中医院
2023/12/20播放(69216)
"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的范畴,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是消渴病的主要病机。中医四诊合参,辨证分型,对症治疗。如果出现口渴、多饮、口舌干燥、烦热、多汗为主症,以滋阴清热,润肺止咳为治则,用消渴方加减;如果出现多食易饥、口渴、形体消瘦,以清胃泻火,养阴增液为主,玉女煎加减;如果出现小便量多、腰膝酸软,用六味地黄丸加减。血瘀贯穿糖尿病的始终,活血化瘀适合糖尿病所有的证型,需要加服活血化瘀的药物,如三七、丹参等。"
王娟│邹平市中医院
2019/05/08收听(84074)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其实较早,糖尿病是现在的一个名词,所谓糖尿病就是尿中有葡萄糖,是从最开始的观...
2023/04/06播放(42025)
降血糖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降低血糖,让餐后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这不是中医的优势,...
2023/06/09播放(32495)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根据望、闻、问、切辨证施治,多使...
朱丽华│无锡市中医医院
2023/02/21播放(83606)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如下:
1、糖尿病前期:即糖耐量异常,中药治疗可使患者血糖达到...
赵林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2023/04/11播放(74198)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远早于西医,已经具有几千年历史。古代糖尿病中医认为属消渴病,消渴病是指消耗和...
韩文霞│山东省立医院
2023/01/02播放(60758)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有很多,患者可以选择中药、针灸,以及按摩等相应的治疗方法,但是这些治疗都是辅助的降糖治疗。糖尿病的患者如果目前处于血糖比较高的水平,或者处于血糖波动的时期,则不建议糖尿病患者选择中药以及中医的治疗方法进行调理。建议糖尿病患者选择西药的降糖药物,或者使用胰岛素来降低血糖。待血糖控制平稳后,患者可以选择相应的中医治疗的方法进行调理身体。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长时间处于偏高的水平,容易诱发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而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预后相对比较差。"
李鑫│东营市人民医院
2019/08/06收听(50000)
" 中医可以辅助治疗糖尿病,主要是通过中医中药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相关症状,预防其并发症的出现,但是中医中药不能完全治愈糖尿病。临床上常用的中药方剂像七味白术散、玉女煎、二冬汤、六味地黄丸等等,都可以有效的治疗糖尿病的不同症状,像口渴、乏力,还有夜尿频多、消瘦等等都可以进行辅助调治。 六味地黄丸合理的应用就可以纠正患者出现的肾阴不足,可以明显的改善腰酸背痛、排尿异常等等相关的症状,对于改善口渴也很有帮助,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的选择中医中药来进行治疗。"
张天鹏│鸡西市人民医院
2019/12/13收听(92268)
"中医治疗糖尿病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目前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循证医学的证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比如天芪降糖胶囊以及金芪降糖片,均有一些循证医学的证据,可以降低糖尿病发生的风险。2、协同降糖,改善症状和体征,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比如津力达颗粒、天麦消渴片,以及参芪降糖颗粒、葛根芩连汤、大柴胡汤,均有一些可以改善症状和体征,协同降糖的证据。3、在治疗并发症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比如治疗糖尿病肾病可以使用黄葵胶囊、渴络欣胶囊。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以使用芪明颗粒与复方丹参滴丸。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使用木丹颗粒。"
李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2021/04/20收听(47782)
"中医治疗糖尿病有很大的优势。中医理念决定着中医通过整体观念,对于糖尿病(即消渴)进行治疗,效果非常显现,特别是对于口渴、乏力、尿糖、多食、消瘦等症状进行很好的控制。经常应用中医方法进行调养,可以使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来得更晚一些,使控制血糖的目标尽快达成。比较常见的治疗方法就是应用中药,比如六味地黄丸来改善患者口渴的症状,应用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改善患者乏力的症状,药物治疗的效果都非常显现。还可以通过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的方式,对糖尿病进行调养。也可以用针灸的方式,改善糖尿病患者失眠等症状。"
2019/02/19收听(63718)
"糖尿病在中医角度来讲,称为消渴。治疗方法很多,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三种,上消、中消和下消的治疗方法。上消,可以应用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的药,具体的方药是消渴方,主要治疗一些喜欢多喝水的人、口干舌燥的人。中消,用一些清泻胃火的药,比如玉女煎,治疗患者喜欢吃东西很多,而且身体消瘦的人。下消,用滋阴补肾的药,一般用六味地黄丸为主,治疗糖尿病患者尿比较多。除此之外,有些患者会出现阴阳两虚的症状,可以应用金匮肾气丸进行对症处置。中医治疗糖尿病有很多优势,对于缓解糖尿病的相关症状,贡献很大。"
2018/11/18收听(83836)
中医能治疗糖尿病。中医认为糖尿病多是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或者由于久病劳倦等原因而导致的,多表现出多饮、多食、多尿以及形体消瘦为主要症状,中医将本病归属为“消渴病”的范畴之内。治疗的方法多根据临床所伴随的症状可以参考以下几种:1、如果表现出口渴多饮、口舌干燥以及尿频、多汗等症状,多属于肺热阴伤,可以饮用消渴方或者二冬汤等药物。2、如果以多食容易饥饿,伴有口渴、形体消瘦、大便干燥等症状多属于胃热偏盛,可以应用玉女煎。3、如果表现为周身乏力、精神不振、口渴咽干、大便溏薄等多属于气阴两虚,可以口服六味地黄丸或者七味白术散等药物治疗。
徐英│朝阳市第二医院
2020/01/02收听(22758)
北大一院 郭晓蕙
播放次数:4.82万
北京地坛医院 杜志刚
播放次数:2.38万
南京军区总医院 李洁
播放次数:8.72万
安徽省针灸医院 杨娅
播放次数:4.23万
使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