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性肌萎缩是什么

2023-03-23 10:37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脊髓性肌萎缩是一种慢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细胞,在病变的因素作用下逐步发生萎缩、变性、死亡,使得其所支配的肌肉组织发生萎缩和无力。

脊髓性肌萎缩可以分为婴儿型、少年型和成年型,发病时间越早,对身体造成的影响越大,存活时间越短。在临床上,脊髓性肌萎缩主要表现为无力,肢体、肌肉发生萎缩、肌张力降低,这种疾病发生后,会使患者出现相应的症状,逐步丧失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而且,一旦发生的脊髓性肌萎缩,呈进行性,基本不可能治愈。

目前认为,脊髓性肌萎缩和家族遗传以及基因缺陷有关系,所以,一旦发现这种问题,目前没有更多办法可以解决。国际上虽然研究出一类新型基因治疗的药物,但这种药物价格非常高,一般患者无法承受。一旦发现有脊髓性肌萎缩,可以通过增强肌肉力量的药物来缓解疾病的发展,但是不可能根治。

分享:

62

相关推荐

免疫疗法是什么?是什么原理?

人类社会进入到现代后,不仅仅社会经济发展迅勐,积累了大量的社会财富,而且新生疾病也层出不穷,与疾病相克相生的治疗方法也在更新变化。其中免疫疗法,就是人类医学史...

张俊相威县第二人民医院

2018/09/25阅读(16983)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85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