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五邑中医院
脾胃病科
手机浏览
中医理论中,脾主运化,脾可将水湿及水谷精微运送至机体各个部位,水液及营养物质通过脾、胃、肺、肾等的功能结合,转化为精液及精气,供人体所用。当人体脾胃功能虚弱或脾胃失调时,水湿易停于体内,流动不畅,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症状。常见病理症状包括痰、饮,水湿内停可成痰,水湿运化失常可成饮,水湿积聚体内,患者可出现下肢及颜面浮肿、腹水、胸水等症状。针对脾虚出现水湿内停的患者,需采用健脾化湿的药物增强脾胃运化水湿的功能,使多余水分排出体外,避免病理因素产生,此方法即为健脾化湿。
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由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分享:
健脾化湿的中成药有如藿香正气丸、平胃丸、参苓白术散或参苓白术丸等,都有非常好的健脾化湿作用。如... 刘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2023/05/28播放(49247)
健脾化湿的中成药有如藿香正气丸、平胃丸、参苓白术散或参苓白术丸等,都有非常好的健脾化湿作用。如...
刘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2023/05/28播放(49247)
"健脾化湿的中成药其实有不少,比如最常用的六君子丸,是比较常用的,有健脾的作用。另外,香砂养胃丸或者是香砂六君子汤,也有健脾化湿的功效。常用的比如参苓白术散,是用于寒湿内停的,比较不错。如果寒湿比较重,用附子理中丸,用了附子,用的是温中的方式治疗寒湿内停。再有,比如人参健脾丸,也是常用的,里边也有燥湿健脾的作用。再有常用的,比如木香顺气丸,也有燥湿、和胃、健脾、利湿的作用,这都是临床常用的一些小方药。 "
杜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2020/07/31收听(93662)
刘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2023/05/10播放(48796)
2023/05/10播放(48796)
健脾化湿最好的中成药有以下几种:1、陈夏六君子丸:主要成分有四君子汤加上陈皮、半... 刘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2023/03/27播放(72056)
健脾化湿最好的中成药有以下几种:
1、陈夏六君子丸:主要成分有四君子汤加上陈皮、半...
2023/03/27播放(72056)
"临床上具有健脾祛湿功效的中成药比较多,常用的有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丸、人参健脾丸、木香顺气丸、参苓健脾胃颗粒、平胃散、香砂胃苓丸等。这些中成药对于脾虚湿盛,有很好的治疗和调理作用。对于脾虚湿盛引起的倦怠乏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都有很好的治疗和调理作用。但是在具体使用时,最好是在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孟庆杰│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
2019/11/13收听(53156)
脾虚有很多症状,病人以腹泻为主,大便次数多、溏稀,可以服用参苓白术丸;病人如果是... 马桂琴│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2023/12/22播放(53178)
脾虚有很多症状,病人以腹泻为主,大便次数多、溏稀,可以服用参苓白术丸;
病人如果是...
马桂琴│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2023/12/22播放(53178)
疏肝、化瘀、健脾、祛湿药物,表示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健脾益气、化湿共同存在的药物,单一方子无法... 刘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2023/09/14播放(32389)
疏肝、化瘀、健脾、祛湿药物,表示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健脾益气、化湿共同存在的药物,单一方子无法...
2023/09/14播放(32389)
健脾祛湿的中药有很多,单味的中药有茯苓、猪苓、陈皮,还有白术、党参这些都可以。临床上经常用的中药是中药方剂,特别是中成药,这样可以更好的祛湿,而且对身体的副作用也非常小,比较常见的有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散、香砂养胃丸、藿香正气丸等等。这些的中成药对于健脾胃、祛除湿气、改善湿邪对人体造成的相关症状都有很大好处。比如患者出现了食欲不振、长时间的腹泻、四肢乏力,还有少气、懒言、舌头有齿痕、大便黏腻等等,这些脾虚湿盛的症状,都可以进行纠正。
张天鹏│鸡西市人民医院
2019/08/27收听(76882)
"健脾祛湿可以通过艾灸来进行治疗,艾灸的部位主要是以穴位为主,像关元穴,还有阴陵泉以及隐白穴、丰隆穴、三阴交穴、承山穴,这些都适合通过艾灸的方式来进行调治。对于刺激经络,疏通经络,健脾,而且使湿邪袪除都有很大意义。临床上应用过程中,也可以适当的放宽范围,艾灸肚脐附近的相关部位以及后背脊柱两侧的相关穴位,都可以进行艾灸。这些穴位都可以使人体身体强壮,间接的使脾胃运化恢复正常,湿气得到有效的袪除。"
2019/08/27收听(34606)
健脾祛湿的方法在临床上适用于病人,就是脾虚有湿的,现在这部分病人还比较多。首先表现为饮食减少,... 郝海蓉│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2023/10/03播放(77480)
健脾祛湿的方法在临床上适用于病人,就是脾虚有湿的,现在这部分病人还比较多。首先表现为饮食减少,...
郝海蓉│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2023/10/03播放(77480)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比较多,在临床上因为不同原因导致的气虚、脾胃虚弱、体湿等,表现为不同的症状特点,而不同的药物在功效上也有细微的不同。所以在具体的补气、健脾、祛湿的应用上也有选择,必须结合自身的临床表现症状进行辨证调理。通常常用的健脾祛湿的中成药有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归脾丸、补中益气丸、补脾益肠丸、香砂六君子丸、理中丸、人参养荣丸等。服用此类药物时,日常生活避免寒凉食物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王海丰│朝阳市第二医院
2018/09/24收听(95178)
祛湿健脾的中成药有很多,常见的有清热祛湿颗粒、参苓白术散、木香顺气丸、健脾丸等等。这些药物都有一个特点,可以使脾胃得到补益,对于湿邪可以祛除,特别是辅助治疗湿邪过盛,脾虚出现的症状都可以进行调治。像身体过于肥胖,出现阴囊潮湿,还有女性出现的阴道瘙痒,可以进行治疗。对于患者出现的大便不成形、黏腻、大便不爽,还有食欲不佳、嗳腐吞酸,也可以进行辅助调治。脾虚会导致人体出现湿邪过盛,可以通过吃中成药的方式,配合饮食、运动,更好的使相关健脾祛湿的中成药,药效得到更好的发挥。
2019/09/06收听(87246)
常用的健脾祛湿的中成药有香砂和胃丸、香砂养胃丸、平胃丸、藿香正气丸、参苓白术丸等。根据病人的不... 刘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2023/05/24播放(40397)
常用的健脾祛湿的中成药有香砂和胃丸、香砂养胃丸、平胃丸、藿香正气丸、参苓白术丸等。根据病人的不...
2023/05/24播放(40397)
"健脾祛湿汤是中药方剂,功效是健脾祛湿,对于身体进行调养。临床上可以通过健脾祛湿汤治疗疾病和症状,比如患者出现长时间的口臭、头晕、乏力、饮食不佳以及脸色没有光泽、晦暗,女性出现的白带异常、色白淡黄、有腥臭味等等,都是健脾祛湿汤的治疗方向。该方剂可以很好的使脾胃功能有所恢复,对于祛除湿气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配合相关的运动和适当的饮食,效果更加的理想。应用该汤剂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加减,疗效会更加的理想。"
2019/12/06收听(23490)
健脾祛湿的方法较多,如使用四君子丸、陈夏六君子丸、香砂六君子丸、参苓白术丸等,均有健脾化湿的作... 刘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2023/04/22播放(91926)
健脾祛湿的方法较多,如使用四君子丸、陈夏六君子丸、香砂六君子丸、参苓白术丸等,均有健脾化湿的作...
2023/04/22播放(91926)
健脾利湿最常见的中成药,主要有以下几类:1、参苓白术丸:参苓白术丸对于长期脾胃虚... 刘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2023/07/29播放(80384)
健脾利湿最常见的中成药,主要有以下几类:
1、参苓白术丸:参苓白术丸对于长期脾胃虚...
2023/07/29播放(80384)
患者需要祛湿健脾,方法有以下几点:第一、通过中药方剂来进行,疗效非常的显著、快速,比较常用的有健脾丸、大山楂丸、二妙丸等,对于祛除体内湿邪,使脾胃运化恢复正常,都有非常好的疗效,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运用。第二、运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天进行45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促进脾胃的运化效果很理想。脾胃得到了运化,就会使湿邪尽快的去除,对于改善体质效果不错。第三、通过饮食来进行调整,杜绝大鱼大肉,过于辛辣的食物,以免使脾胃功能下降,湿邪停滞,应该吃些清淡的食物,最好以粥、汤为主。
2019/11/15收听(84836)
健脾利湿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莲子、扁豆、芡实、冬瓜皮、赤小豆等,这些都有健脾利湿的作用,是药... 刘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2023/04/20播放(44396)
健脾利湿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莲子、扁豆、芡实、冬瓜皮、赤小豆等,这些都有健脾利湿的作用,是药...
2023/04/20播放(44396)
"健脾利湿,可以通过中药方剂来进行对症治疗。比较常见的有健脾祛湿汤、羌活胜湿汤,还有半夏泻心汤、桂术甘汤、六君子汤,以及可以应用参苓白术散等进行对症治疗,这些中药方剂都可以很好的调整人体的脾胃,对于利水渗湿、温阳化饮等等,都具有非常好的疗效。对于脾的补充,是通过健脾的方式来进行,通过药物,也可以通过饮食和运动来进行调整。个人以为,脾经的最好是每天的进行适当的滋养,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保证睡眠,尽量减少一切影响消化道的相关的不良习惯,像吸烟、饮酒都是不可取的。"
2019/08/03收听(16560)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有很多,临床根据不同原因引起的脾气虚、脾胃虚弱、湿浊内生等引起的症状和体征也各不相同。中医进行辨证论治时,其具体的治则和方药也有所差异,常见的中成药包括健脾丸、参苓白术散、疏肝健脾丸、附子理中丸、人参健脾丸、湿毒清胶囊等,建议在医生专业指导下选择药物,而且中成药的使用也有其相应的适应症、剂量、疗程和不良反应。在使用过程中,如效果不理想或出现不良反应应该及时停药就医诊治,以免加重病情。"
谢谢│武汉市第三医院
2019/08/18收听(21184)
湖南省人民医院 廖克军
播放次数:3.77万
浙江省新华医院 茹清静
播放次数:2.15万
长沙市三医院 余慧
播放次数:2.23万
上海瑞金医院 俞丽芬
播放次数:2.9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