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复发的高危因素

2023-09-02 00:21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川崎病患儿经正规治疗后,会逐渐进入恢复阶段。所谓正规治疗,即在发热开始1-2周内,有效使用丙种球蛋白,出院后坚持服用阿司匹林,基本不会复发。但治疗不及时或是二次感染,则复发的几率较高。治疗不及时,一方面是指没有使用丙种球蛋白,会增加心血管变化的风险;另一方面是指小孩有效使用丙种球蛋白,但没有按照医嘱使用阿司匹林,那么他的心脏的损害会更大。而感染感染是川崎病复发的高危因素,如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均可诱发川崎病。

分享:

7

相关推荐

胆囊癌的高危因素

"肿瘤的发生没有明确的单一因素,常是多种因素协同的作用,这里着重说一下胆囊癌的高危因素。第一条是胆囊结石。有超过80%的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结石患者胆囊癌的发生率是非结石患者的13.7倍,特别是结石体积大于3厘米的,风险是结石体积小于1厘米的10倍。第二条就是胆囊的慢性炎症。胆囊慢性炎症与胆囊肿瘤密切相关,胆囊慢性炎症中黏膜病变被认为是癌前病变,特别是陶瓷胆囊及胆囊萎缩、钙化、功能丧失。第三条是胆囊息肉。约有50%的成年人患有胆囊息肉样病变,但其中多数为假性息肉,癌变几率极小,但是如果有如下特征,就具有较高的癌变倾向:第一条是息肉大于一厘米;第二条是息肉小于一厘米,但合并结石;第三条是息肉增长速度过快,超过每六个月三毫米。同时对于年龄大于50岁的胆囊息肉患者应该警惕一些恶变风险,并定期复查。第四条是变异及遗传。具有胰胆管汇合异常的先天变异的胆囊患者,其胆囊癌发生率更高,如果有胆囊癌家族史的患者,其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第五条是胆道系统感染。慢性炎症有增加组织恶变的风险,这一条同胆囊慢性炎症。第六条是肥胖及糖尿病。肥胖即BMI大于30,并且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胆囊癌风险增加。最后一条是年龄,胆囊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上升逐渐增加。"

语音时长02:08''

马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2017/09/21收听(47640)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0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