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方法有哪些

2023-03-17 06:39播放 : 93638

手机浏览

视频内容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包括封堵器植入、瓣膜及代半支架植入、单纯性球囊扩张等,具体情况如下:

1、先天性心脏病: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通过股动静脉穿刺,顺血管通路在心脏缺损部位放置封堵器,达到解剖上的纠正;

2、瓣膜性心脏病:如二尖瓣狭窄,可用球囊扩张。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反流,可通过介入方法植入代半支架等。

分享:

32
同科室医生推荐

预约挂号

在线问诊

精选
张晓华 主任医师 医疗美容科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
三甲
¥100
12天后有号
去挂号
擅长:各种疑难性白癜风,微整形美容。开展白癜风治疗,面部白癜风手术,为不同需求的患者做到全方位的服务。运用中西医诊疗技术治疗各种白癜风顽症,形成特色技术。
精选
赵延勇 主任医师 耳整形再造一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三甲
已成功预约25人
¥100
4天后有号
去挂号
擅长:面部综合年轻化手术,切眉、眼袋手术,除皱拉皮手术;假体丰胸、自体脂肪丰胸术,乳房下垂矫正;眼鼻部的精细整形,重睑手术,鼻部综合矫正手术,擅长利用自体软骨(肋软骨、耳廓软骨),结合假体材料对于鼻背、鼻尖、鼻翼、鼻小柱等部位进行精细综合塑形;耳廓美容整形术,包括小耳、招风耳等耳畸形的系统治疗;拇外翻微创矫正术,小切口截骨复位,矫正大脚骨;脂肪抽吸,瘦身塑形,自体脂肪面部填充;各种疤痕的治疗等。
精选
曾高 主任医师 整形外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已成功预约10人
¥0.10
5天后有号
去挂号
擅长:常见美容手术(双眼皮、内眼角、内眼角修复、下眼袋);面部轮廓整形(包括颧弓缩小、下颌角缩小、颏前徙、自体脂肪移植丰面); 鼻部整形(隆鼻及各种复杂鼻畸形修复,尤其是唇裂继发鼻畸形修复术); 面部年轻化治疗(各种方法面部除皱术、注射微整形等); 乳房整形(内窥镜动感隆乳、巨乳缩小、垂乳悬吊); 眼部综合整形(重睑及睑袋手术);减肥及产后腹壁成形术、腹壁整形。
查看更多心血管内科医生

相关推荐

结构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结构性心脏病有两类,一种是先天性心脏病。这种先天性心脏病都是某个结构缺了一块,或者是没有闭上去,或者是动脉接错位。首先,可能是外科手术把接错的地方给接回来,有个洞可以外科打开胸腔、打开心脏把它补起来。还有一种就是介入的方法,插导管进去,像扣子一样把有洞的地方给堵起来。通过超声,通过检查,通过医生的判断来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先天性心脏病,一定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如果是室间隔缺损,或者是动脉导管未闭,或者房缺,其实都是比较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果早期治疗了,病人可能一辈子都没事,就跟正常人一样,生活跟正常人一样,寿命也不会受到影响。如果到了十几岁再去治,可能就会出现心力衰竭。如果到了几十岁再去治,已经肺动脉高压,甚至都活不到这么多就死掉了,所以一定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瓣膜性心脏病,现在不但外科可以去换瓣,内科对于老年人,对于不能够做手术的病人,也可以通过导管把它塞进去,然后通过很小的口就把瓣膜给换了。比如经皮的主动脉瓣置换、经皮的二尖瓣置换,还有二尖瓣钳夹手术、肺动脉瓣的置换、肺动脉狭窄的扩张等介入方法。这些方法都是中国大地上现在方兴未艾,是一些非常好的方法,也是给广大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语音时长02:02''

陈维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2019/01/15收听(402)

心脏病的治疗方法

"心脏病的治疗,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大,心脏病因为包括很多情况:第一、冠心病属于心脏病;第二、风湿性心脏病属于心脏病;第三、心衰也属于心脏病,当然还有心肌病也属于心脏病。问这个问题的治疗,可能主要是冠心病的治疗。冠心病的治疗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药物、手术以外的治疗。药物治疗就是主要是用一些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的药物;扩张血管的药物,目前市面上是欣康;再就是营养心肌的药物,万爽力;再一个就是他汀这一类的控制血脂的药物;有时候还会加上一些控制心率、血压的药物,控制心率往往常见的是倍他乐克,控制血压的也很多,代文、洛汀新这一类的。这是对冠心病的综合的药物治疗。还有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情况怎么办?就牵扯到手术治疗,最常见的就是做造影放支架,这是老百姓经常听到的。如果血管病变比较严重,狭窄的程度超过70%以上,合并有明显的症状,一般是用支架治疗,这需要住院做手术。还有就是做搭桥手术,病变很严重,支架又解决不了,并且适合做搭桥,就需要开胸做搭桥手术。搭桥就相当于在狭窄的血管上面再搭上一个桥,让血液绕过狭窄的部位,这需要心外科开刀手术。除此之外,就是改善生活方式,平时少吃盐,少吃油性大的东西,不抽烟,戒酒,多活动,保持足够的睡眠,这对于冠心病的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些方面,需要大家注意。"

语音时长02:48''

苏崇一山东省立医院

2018/02/07收听(64436)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471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5)第 00017 号
中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43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24)3718-184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5 北京纵横无双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