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023-12-20 05:55播放 : 48497

手机浏览

视频内容

经典的Virchow理论认为,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

1.静脉血流滞缓,血液淤积,容易诱发血栓形成;

2.血管壁受损,导致血液自凝,血栓形成;

3.血液高凝状态,患者由于其他疾病,比如红细胞增多症,导致血液凝固,形成血栓;

临床上深静脉血栓常常是三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分享:

96
同科室医生推荐

预约挂号

在线问诊

精选
宋卫红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
已成功预约1人
¥27
明天有号
去挂号
擅长:耳鼻喉科疾病,如耳聋、耳鸣、耳硬化症、中耳炎、梅尼埃病(美尼尔症)、外耳道真菌病;鼻息肉、慢性鼻窦炎、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鼻中隔血肿/脓肿/溃疡/穿孔等;咽异感症、慢性咽炎、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急性舌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咽部感觉减退或丧失、咽扁桃体肥大。也擅长内科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心慌、头痛、眩晕、失眠、咳嗽、发热、支气管肺炎、哮喘、多汗、胃炎、胃溃疡、腹泻、便秘、胃窦炎、胃出血。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宫颈炎、阴道炎、盆腔炎、附件炎、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囊肿、子宫肌瘤、乳腺增生、不孕症、内分泌紊乱。儿科疾病,如反复感冒、咳嗽、哮喘、肺炎、厌食、腹泻、便秘、腺样体肥大、小儿遗尿、水痘、手足口病。体质调理疾病,如慢性疲劳综合征、慢性胃肠功能紊乱、口腔溃疡、关节酸痛、痤疮、湿疹、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更年期综合征。
精选
刘祖发 主任医师 综合内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三甲
已成功预约8人
¥100
9天后有号
去挂号
擅长:擅长中医治疗内科疑难病证,如头痛、眩晕、失眠、肌无力、震颤、癫痫、高血压、冠心病、顽固咳嗽、哮喘、甲状腺疾病、胃脘痛等。尤其对各种头痛,包括原发性头痛和继发性头痛,经验较为丰富,开设有头痛专病门诊。
精选
王宏艳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天津市第一医院
¥5
3天后有号
去挂号
擅长:神经内科的诊治,尤其对急性血管疾病和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
查看更多血管外科医生

相关推荐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目前认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由于血流滞缓、血管壁损伤、血液的凝血功能异常,其主要三个因素引起。首先,静脉血流滞缓是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的原因,比如长期的制动、卧床、久坐或伴有静脉曲张等等,均可以导致下肢的静脉血流速度减慢,从而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次是静脉壁的损伤,常见的有化学性损伤,比如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经常在不同程度上刺激静脉内膜,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的形成;还有机械性损伤,比如静脉局部的挫伤、撕裂伤或者骨折碎片创伤均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再有是感染性损伤,比如化脓性的血栓性静脉炎,则由静脉周围感染灶而引起,较为少见。另外,第三个因素是血液的高凝状态,比如先天性的高凝状态原因有血栓抑制剂的缺乏、血纤维蛋白原的异常和纤维蛋白溶解的异常等等,后天性的高凝状态原因主要有创伤、休克、手术、肿瘤、长期使用雌激素、怀孕等等,比如脾切除术后,由于血小板骤然增加,血液凝固性增加,从而容易形成血栓;晚期的癌肿,当癌细胞破坏组织的同时,常会释放许多的物质,从而增加血液的凝固度;还有大剂量的应用止血药物,也会使血液呈现一个高凝的状态。所以,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的高凝状态是两个主要的原因,单一的因素尚不能独立致病,常常是两个或三个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语音时长02:17''

韩爽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

2017/10/09收听(56268)

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危害

人体的静脉分浅静脉和深静脉两个系统,平常我们能看到的“青筋”即是浅静脉,而深静脉之所以形容为“深”就是因为它所处位置较深,通常位于肌肉之间,不能通过肉眼看到。...

王荣飞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2018/06/22阅读(63486)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1016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中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43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24)3718-184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5 北京纵横无双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