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子的功效与作用,使用注意事项

2023-11-03 14:41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枸杞子作为一个中药材,主要是具有滋肾、润肺、补肝还有明目的作用,在中医临床上多用于上述的功效,进行相关疾病的治疗。枸杞子作为一个中药材,药性比较平和,主要是归肾经还有肺经。

枸杞子作为临床上的应用,患者不能够随便使用,一定要在医生规范的诊疗以后,根据患者的情况辨病、辨证的来使用这个药物。结合患者的用药,在医生处方的指导下给患者一定个体化的给药剂量。同时还要一定给药的疗程以后,才能产生一定的药效,这是对于患者所患疾病的治疗情况。

除此以外患者还要注意短期内如果症状没有缓解或者症状加重,以及出现新的症状都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必要的时候由医生进行相关用药的调整,使症状得到及时缓解。

除此以外枸杞子还可以作为保健应用,作为保健使用就没有了剂量和疗程的限制,但是也不要过量长期的使用。也是要在医生,尤其是中医师的指导下适量、短期的来试用,作为保健的饮用,枸杞子也是一个饮用的佳品。

分享:

95

相关推荐

枸杞子的功效与作用

枸杞子一种为茄科植物枸杞的成熟果实,它主要产于宁夏、甘肃、新疆等地。枸杞药食同源的历史比较悠久,是一个驰名中外的名贵中药材。早在很早以前的《神农本草经》上就说过,枸杞有久服轻身不老,耐寒暑的效果,还有一个延缓衰老的功效,所以它又有另外一个名称叫“却老子”。枸杞中含有多种氨基酸,还有甜菜碱、酸浆果红素等特殊的营养成分,它是一个非常好的保健功效。枸杞它的药性也是甘、平,然后归肝、肾经,功效主要体现在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作用。比如上班的人经常看电脑比较多的人,视力减退、头晕目眩、有腰膝酸软的患者都可以食用枸杞。还有一个方面益精明目,比如遗精滑精、耳鸣、失眠多梦的患者也可以使用。它的使用方法主要是泡水服用,泡水服用的话枸杞是所有服用方法中吸收营养成分最完全的一个方法,将枸杞放入杯中用开水浸泡,待水自然放温后,枸杞吸收恢复了原鲜果的状态即可饮用。现在随着视频设备的普及,手机、电脑、电视等各类电子设备占据了人们的大量时间。中医讲久视伤肝,长期用眼不当会造成眼干、眼涩、眼睛充血,可以泡点枸杞喝,而且长期用眼以后会对肝脏造成损伤,多表现为焦躁、易怒等症状。用枸杞的时候最好是配合点桑叶、菊花这一类的药,比如有一个叫桑菊茶,这有一个很好清肝明目的效果。枸杞虽然说它的作用很多,但使用枸杞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外邪实热、体虚有湿,还有泄泻的患者最好是慎用。尤其是以下三类人群需要注意的,第一枸杞有温热身体的效果,对于性情太过急躁,患有高血压的人尽量少吃。还有一个脾胃虚弱的人要少吃。比如正在感冒发烧、脾虚,然后泄泻、身体有炎症的患者最好不要吃,其实枸杞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功能,主要是增强性功能方面有一个独特的作用。尤其是对肾虚的患者,枸杞无疑是最受欢迎的美味与妙药,而且枸杞泡水的话,喝的时候口感特别的好,比较甜,很多人都乐意吃。大诗人陆游到老年的时候因两目昏花、视物模糊,经常吃枸杞治疗,所以枸杞子是古今养生的最佳选择,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语音时长02:56''

廖俊尧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2017/10/17收听(61232)

枸杞子的作用与功效及食用方法

"枸杞子,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有的人喜欢在煲汤的时候加一点枸杞子,或者用枸杞子来泡水喝。枸杞子在中药当中属于补阴药,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枸杞久服能坚筋骨,耐寒暑,轻身不老。乃中药中之上品。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枸杞子具有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抗衰老,能调节人体当中的血糖、血压,以及血脂,甚至还有抗肿瘤的作用。枸杞子这么好,是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呢?并不是这样的。在中医当中,如果辨证为湿热比较重的,或者湿气比较重的这群人,是不适合服用枸杞子的。比如,经常腹泻的人,如果服用枸杞子,就很容易加重他的腹泻。因为枸杞本身就是补阴的药,他的湿气又重,再长时间的服用枸杞子,肯定会加重他的症状。比如,有的人口中粘腻,舌苔腻黄,中医辨证为湿热的这群人,也不适合服用枸杞子。那么,枸杞子适合哪些人呢?比如,眼睛经常干涩,或者眼睛发红,或者经常觉得没有力气疲劳,腰酸背痛,在中医当中辩证为肝肾阴虚的这群人,是非常适合服用枸杞子的。你平时可以用枸杞子泡水喝,比如用20到30粒的枸杞子泡水喝,或者夏天枸杞子的基础上再加一点菊花泡水喝,是非常好的,因为菊花有清热明目的作用。但是,我们并不建议天气很冷的时候加菊花,因为菊花还是偏凉的中药。枸杞子也可以在煮鸡汤的时候加一点,甚至可以在煮米饭的时候加一点,但是加的量不要太多,或者是你在煮银耳雪梨粥的时候,也可以加一点枸杞子。枸杞子周身都是宝,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湿气重的人就不要使用了。"

语音时长03:07''

卢美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七七医院

2018/04/25收听(12256)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474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