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形成的核心机制,其实就是沉淀溶解平衡,平衡右移容易形成结石。结石的形成主要有3大方面的原因,第一就是溶质浓度的相对增加,第二就是抗结石物质的分泌减少,第三就是尿液理化性质的改变。针对不同病因,可能要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具体如下:
1、溶质浓度相对增加:尿液中阳离子或阴离子浓度的绝对值增加,包括草酸根离子、钙离子增加,导致平衡右移,形成结石。此外,虽然钙离子或草酸根离子浓度的绝对值没有明显增加,但由于饮水少,或各方面原因导致尿量减少,浓度相对增高,导致平衡右移,容易形成沉淀。此类浓度增高型患者多半都有代谢性疾病,如高钙血症、高草酸血症,建议尽量减少摄入牛奶、肉类;对于高草酸血症,吃青菜之前焯水,来减少摄入的草酸含量,预防结石。尿量减少的患者,建议大量饮水,目前研究证据显示,所有的预防措施中,最有效的其实就是增加尿量,如果能够保证每天的尿量>2.5L,则能有效预防任何原因形成的结石;
2、抗结石物质分泌减少:人的尿液是过饱和溶液,为了能用最少的水,而最有效或最大量排出废物。对于这样的尿液,机体会分泌抗结石形成的物质,如枸橼酸盐,来预防结石,枸橼酸盐分泌减少,也容易形成结石。枸橼酸盐的减少,可能需要通过药物补充枸橼酸盐来达到治疗效果;
3、尿液理化性质改变:包括pH值改变,如泌尿系的细菌感染导致尿液呈碱性,容易形成磷酸镁铵,这类感染性结石导致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形成结石。对于泌尿感染所导致的结石,要有效控制感染,来预防结石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