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号科室: 血液内科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传染: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相关药品:
治疗费用: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怎么治好
92615次播放25次点赞
什么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91389次播放80次点赞
血小板减少症怎么治疗
37627次播放96次点赞
血小板减少症能治愈吗
80509次播放78次点赞
血小板减少症有哪些中医治疗方法
93356次播放98次点赞
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血小板生成障碍: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药物因素、放射性损伤、巨幼贫、急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晚期;2、血小板破坏或者消耗增多:感染性疾病、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等先天性血小板减少都会引起血小板减少,还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淋巴瘤;3、血小板分布异常:如部分脾脏肿大的患者血小板都聚集在脾脏,还有在血液被稀释的时候也会出现血小板减少。以上三点是血小板减少最常见的病因。
作者:田翠环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阅读量: 500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也叫做特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大多数是因为感染或者病毒的因素,而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好多患者经过些积极治疗,可以有治愈的倾向,能存活时间和正常人是一样。但也有一些特殊患者,尽管给予激素以及一些免疫抑制剂治疗之后,仍然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长期处于血小板减低情况。这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以及内脏出血情况,死亡率是非常高的,存活期也就是有1-5年时间。具体没有办法来特殊定论,要看患者的状况来决定。
作者:蒋玲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阅读量: 4891
经常到产科会诊,也经常有孕妇来血液门诊看病,所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症出现在6%~10%妊娠妇女中,是妊娠期最常见的血液学异常,甚至超过了贫血。由于妊娠期用药的顾虑以及有些“血小板减少”背后往往隐藏着严重的基础疾病,因此对这类患者的诊断和处理就特别慎重。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与一般人群血小板减少的病因是相似的,无外乎生成减少、破坏过多、分布异常、消耗过多等原因。但由于妊娠期体内激素水平和免疫环境的变化以及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使得由免疫破坏机制和“消耗”机制所造成的血小板减少的情况明显增多,而由于生成减少(如白血病等)、分布异常(如脾功能亢进等)等机制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情况与一般人群并无明显差异。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之一,继发性ITP通常与病毒或细菌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幽门螺旋杆菌)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有关,大多在妊娠前就已存在,只有1/3的患者是在妊娠时被初次诊断。ITP往往在妊娠过程中加重,随妊娠终止而减轻。因此对于已有这些病症打算怀孕的女性,要充分告知妊娠的风险。由于怕影响胎儿发育,妊娠“头”3个月是禁用糖皮质激素的。一但出现血小板低于安全水平(<20~30×109/L),处理起来将非常棘手,只有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是安全的。此时输注血小板的效率很低,反复输注血小板还可能造成“血小板无效输注”。如果此时胎儿已经成熟,应选择终止妊娠;如果胎儿尚未成熟,则要对母体和胎儿在继续妊娠和终止妊娠之间充分权衡利弊,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两者的安全。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患者,血小板减少的机制同样与免疫异常有关,这些患者一旦怀孕面临的问题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类似,且由于对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的治疗反应很差,处理起来将更加困难,因此这类患者是否妊娠需更加慎重。 妊娠前血小板计数正常,妊娠中出现血小板减少可能是一个生理性过程。正常妊娠中会出现一个血小板计数的生理性下降过程,一些孕妇的血小板会降至正常范围以下,被称为“妊娠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通常不会低于70×109/L,但有时也会出现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无反应而在产后得到缓解,在排除了其他病因后可以诊断。妊娠中出现的血小板减少也可能是某些妊娠所特有的或妊娠易患的严重病症的表现之一,如先兆子痫、HELLP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等。这些病症中,在与妊娠相关的某些因素作用下,血小板被活化而发生粘附、聚集、释放等一系列反应最后形成血小板血栓;或是伴随血管内皮损伤、凝血途径激活而形成了纤维蛋白血栓,均会消耗血小板形成“血栓性微血管病”而造成脏器功能损害甚至衰竭,进而威胁孕产妇生命。而血小板减少可能是最先出现的表现之一,早期明确其发生机制而进一步进行包括血浆置换;输注新鲜血浆;终止妊娠甚至切除子宫等干预措施往往关系到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总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一个良性的过程,亦可能预示着凶险的结果,因此,及早识别并明确其发生机制不但决定了是否实施干预措施,也决定了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文生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阅读量: 1478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英文缩写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病人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产生了针对自身血小板的抗体,这种抗体就会结合在血小板膜上,导致血小板在血液循环中,经过脾脏的时候被脾脏内的单核巨噬细胞扣留吞噬,外周血中血小板的数量就减少,病人出现了一系列出血的症状。同时这种血小板相关抗体还会结合到骨髓中的巨核细胞表面,导致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从而不能正常生产出足够数量的血小板,也加剧了外周血中血小板数量减少,加重出血的症状。所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主要原因还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的疾病,在临床上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还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它能够减少抗体的产生,抑制脾脏对血小板的破坏,从而提高血小板的数量。
作者:姜志平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阅读量: 4870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机体产生了针对血小板的自身抗体,导致血小板在血液循环中过多的破坏数量减少,并出现一系列的出血的症状。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的治疗分为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一般治疗就是让病人卧床,注意休息,不要吃过硬的东西,同时应用止血的药物治疗,如果有严重的出血时还要输注血小板治疗。对症治疗最常用的方法是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因为糖皮质激素可以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刺激血小板向外周血释放。常用的药物有醋酸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如果激素治疗无效,还可以给予切脾治疗。还可以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常用的有长春新碱等。
作者:余再新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阅读量: 5592
丙球就是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是从人体血浆中提取的一种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可以应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产生抗血小板的自身抗体,导致血小板在脾脏过多破坏,并且还伴有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的情况,病人出现血小板减少及系列出血症状。丙种球蛋白可以应用于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作用机理就是丙种球蛋白可以封闭血小板上的相关抗体,减少抗体与血小板的结合,血小板的破坏就减少了。同时,病种球蛋白还可以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减少相关抗体的产生,通过这两种机理可以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针对其他原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丙球的疗效可能并不佳。
作者:蒋玲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阅读量: 6076
郎海燕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血液免疫科
发现血小板减少,首先要查找病因。临床上导致血小板减少最常见的原因就是病毒感染。病毒感染以后,如果出现血小板轻度的降低,无需给予提升血...
郎海燕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血液免疫科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很多,不同的原因导致的血小板减低预后也是不相同的,另外血小板降低的程度不同,生存的期限也不同。对于平常没有什么临床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