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子宫收缩乏力

本词条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 刘文惠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子宫收缩乏力是指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极性不正常或收缩力减弱,可分为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和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任何影响子宫收缩功能的因素出现异常均会引起子宫收缩乏力。

  • 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压力低于180Montevedio单位,宫缩<2次/10分钟,持续时间短;不协调性子宫收缩的兴奋点来自子宫下段一处或多处,高频率的宫缩波自下而上,无法产生向下的合力。

  • 子宫收缩功能主要取决于子宫肌源性、精神源性及激素调节系统中的同步化程度,三者之中任何一方功能异常均可直接导致产力异常。

  • 协调性宫缩乏力特点为子宫收缩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不变,仅收缩力弱;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表现为宫缩失去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尤其是极性。

  • 协调性宫缩乏力处理原则是加强子宫收缩,不协调性宫缩乏力处理原则是调节子宫收缩。

就诊科室
产科
疾病别称
宫缩乏力
是否常见
伴随症状
呻吟、乏力、排尿困难、腹部拒按、烦躁不安
好发疾病
单纯性肥胖、营养不良、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
治疗周期
视原因而定,不协调性宫缩乏力难以纠正者应及早行剖宫产终止妊娠
常用药物
缩宫素、前列腺素、地西泮、间苯三酚
常用检查
B超、血常规、分娩力计
是否严重
不协调性宫缩乏力严重时可出现水及电解质紊乱、尿潴留、肠胀气、胎盘-胎儿循环障碍及静息宫内压升高,胎心异常。
重要提醒
若发现有引起子宫收缩乏力的因素,及早制定分娩计划,以免影响正常的分娩。
病因

子宫收缩乏力多见于初产妇,尤其是高龄初产妇,多由几个因素综合引起,常见的原因有影响子宫收缩乏力的影响因素、子宫本身因素、产道和胎儿因素及其他因素。

疾病因素

内科疾病

单纯性肥胖、营养不良、贫血或合并有急慢性疾病,如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妊娠合并肝炎等均能导致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疾病

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等,均可影响子宫正常收缩功能,如双角子宫、纵隔子宫、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等。此外,子宫肌瘤的存在,尤其是壁间肌瘤或子宫下段肌瘤和嵌顿在盆腔内的浆膜下肌瘤,均可使胎先露受阻,引起宫缩乏力。

相关疾病
单纯性肥胖、营养不良、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
非疾病因素

精神因素

因产妇怕痛或对分娩及胎儿预后顾虑重重,尤其是35岁以上的初产妇,由于过重的心理负担,干扰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而影响子宫收缩。

内分泌、电解质异常

临产后,产妇体内雌激素、催产素、前列腺素、乙酰胆碱及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不足,孕激素含量下降速度缓慢,子宫对乙酰胆碱敏感性降低等,均可引起内分泌失调性子宫收缩乏力;电解质浓度异常,均可引起子宫肌纤维收缩能力下降。

药物影响

妊娠晚期或临产后使用大剂量解痉剂、镇静剂、镇痛剂及麻醉剂,使子宫收缩受抑制而乏力,或使用子宫收缩剂的剂量不适当,可引起子宫收缩不协调。

基因调控

大约10%~20%的宫缩乏力产妇对缩宫素反应不良,单卵双胎表现出一致性,而母亲或姐妹有产力异常病史者发生率明显升高。

子宫本身因素

如子宫壁过度膨胀,使子宫肌纤维过度拉长失去正常收缩能力,或子宫肌纤维变性、结缔组织增生,影响子宫收缩能力。

产道和胎儿因素

产道狭窄,胎儿过大或胎位异常,形成头盆不称,阻碍胎头下降。

体力消耗

产妇临产一段时间后往往不能进食,甚至呕吐,体力消耗甚大,使产妇处于疲惫状态,常可发生酸中毒,或第一产程中过早使用腹压向下屏气,使子宫收缩减弱。

产妇尿潴留

能阻碍胎先露下降,影响分娩。

症状

子宫收缩乏力根据协调与否可分为两类,包括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和非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皆可表现为产程进展缓慢甚至停滞。

症状分类

子宫收缩乏力根据协调与否可分为两类:

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又称低张性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不变,仅收缩力弱。压力低于180Montevedio单位,宫缩<2次/10分钟,持续时间短,间歇期较长。

非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又称高张性子宫收缩乏力,表现为宫缩失去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尤其是极性,宫缩的兴奋点来自子宫下段一处或多处,高频率的宫缩波自下而上,无法产生向下的合力,宫缩间歇期子宫不能很好松弛,使宫口扩张受限,胎先露不能如期下降,为无效宫缩。

典型症状

产程进展缓慢甚至停滞,导致产程延长、宫缩变慢。

伴随症状
  • 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患者可伴有精神疲惫、乏力。

  • 非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患者可出现持续性腹痛、腹部拒按、烦躁不安。

并发症

产后出血

产后宫缩乏力影响胎盘剥离、娩出和子宫胎盘剥离面的血窦关闭,容易引起产后出血。

产褥感染

胎膜早破、多次肛诊及阴道检查增加感染机会。

胎儿宫内窘迫

不协调性宫缩乏力患者子宫壁不能全部放松,对子宫胎盘血循环影响大,胎儿在子宫内缺氧,容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

就医
子宫收缩功能主要取决于子宫肌源性、精神源性及激素调节系统中的同步化程度,对于出现宫缩乏力的患者,应安抚孕妇情绪,同时积极求助医生,明确病因,积极处理。
就医指征

到达预产期应及时就医,住院待产。一旦出现产妇宫缩变慢,产程延长,需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就诊科室
优先考虑去产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患者年龄?

  • 此次为第几次妊娠?

  • 有无破水、见红,若破水、见红,持续多长时间?

  • 是否有什么其他症状?(如腹痛、腹部拒按、脱水、精神体力疲惫等)

  • 有无既往子宫肌瘤、宫缩乏力、子宫畸形病史?

  • 什么时候开始腹痛的?间隔时间和持续时间分别是多久?

需要做的检查

B超

判断羊水量、胎儿大小,有助于寻找宫缩乏力的病因。

血常规

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等,有助于出血性疾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的诊断。

分娩力计

电子胎儿监护在监护胎心变化的同时,使用分娩力计来评估子宫收缩力。

诊断标准

诊断宫缩乏力不仅应从临床上进行观察,包括子宫收缩微弱、产程延长情况、对母婴的影响,还需对宫缩开始的形式、内压、强度、频率、持续时间、内压波形等诸多因素全面了解。

宫缩周期

开始收缩至下次开始收缩为一周期,随分娩进展不断变化,如周期延长(>5分钟)可诊断为宫缩乏力。

宫缩程度

分娩开始为30mmHg,第二产程为50mmHg,如宫缩在25mmHg以下,并且反复、持续较长时间,可诊断为宫缩乏力。

鉴别诊断

治疗
当出现宫缩乏力时应积极寻找原因,首先考虑有无头盆不称以及严重的胎位异常,如能除外明显的头盆不称和严重胎位不正后才考虑加强宫缩;其次检查宫缩是否协调,若为不协调宫缩乏力应先给予强镇静剂,地西泮10mg静推使孕妇充分休息,宫缩协调后才能使用其他方法加强宫缩。
家庭处理
  • 休息、加强营养。

  • 存在子宫收缩乏力病史或家族史的患者,平时应保证适当的休息和睡眠,补充营养和水分。

到院治疗

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第一产程

  • 一般处理:解除产妇对分娩的心理顾虑和紧张情绪,指导其休息、饮食和大小便,及时补充膳食营养纤维和水分等,必要时可静脉补充营养和给予导尿等措施。对潜伏期出现的宫缩乏力,可用强镇静剂,绝大多数潜伏期宫缩乏力者在充分休息后可自然转入活跃期。

  • 加强宫缩:人工破膜适用于宫口扩张≥3cm、无头盆不称、胎头已衔接而产程延缓者;缩宫素静滴适用于协调性宫缩乏力、胎心良好、胎位正常、头盆相称者;前列腺素有促进子宫收缩的作用;地西泮能使宫颈平滑肌松弛,软化宫颈,促进宫颈扩张,适用于宫口扩张缓慢及宫颈水肿时;间苯三酚主要抑制不协调的无效的肌性收缩。

第二产程

宫缩乏力若无头盆不称应静滴缩宫素加强收缩,同时指导产妇配合宫缩屏气用力;母儿状况良好,胎头下降至≥+3cm,可等待自然分娩或行阴道助产分娩;若处理后胎头下降无进展,胎头位置在≤+2cm以上,应视情况行高位产钳助产或剖宫产。

第三产程

胎肩娩出后可立即将缩宫素10~20U加入25%葡萄糖液20ml内静推, 预防产后出血。对产程长、破膜时间久及手术产者,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 给予派替啶或吗啡肌内注射,经充分休息可恢复为协调性子宫收缩,若此时宫缩仍较弱,按协调性宫缩乏力处理。

  • 在子宫收缩未恢复为协调性之前,禁用缩宫剂。

  • 对伴有胎儿窘迫征象、头盆不称或应用镇静剂后宫缩仍不协调,应考虑行剖宫产术。

饮食

子宫收缩乏力患者,应鼓励多进高能量饮食,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同时避免进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等。

饮食调理
  • 宜吃富含维生素、高热量食物,如草菇、肉蛋奶;术后宜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如木耳、菠菜等。

  • 避免进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桂皮等。

护理

对于子宫收缩乏力患者,产妇应向医生学习减轻疼痛的常用技巧,疼痛减轻,使产妇能在产程中保持良好的体力,脱水的问题得到纠正,水、电解质达到平衡,安全度过分娩。

日常护理

做好产前检查和孕期保健,发现头盆不称者,应尽早制订分娩计划,做好择期剖宫产的术前准备。对孕妇及家属进行产前教育,告知临产后可能发生疼痛的情况,指导学习腹部按摩法、深呼吸等放松技巧,使孕妇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减轻焦虑,增强自信心和自控能力。

病情监测

加强产时监护,并关心产妇的营养、休息和排泄情况。鼓励产妇多进易消化、高热量饮食, 对入量不足者需补充液体。每隔2~4小时嘱排尿1次,无灌肠禁忌证者,于临产初期用温肥皂水灌肠,排除粪便及积气,减少污染,反射性刺激宫缩。定时监测宫缩、胎心,通过肛查了解产程进展,及时发现产程异常。

心理护理

产妇的心理状态是直接影响子宫收缩的重要因素。鼓励陪伴分娩,指导或联合家属及陪产人员为产妇提供心理支持,增强对分娩的信心。

预防
预防措施
  • 孕妇在产前需了解妊娠及分娩的生理过程,家属需鼓励孕妇,解除产妇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以增强信心,可以预防精神心理因素所导致的宫缩乏力。

  • 产程中应注意改善全身情况,加强护理,鼓励多进高能量饮食,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

  • 产程中产妇应及时排尿,对膀胱过度充盈而有排尿困难者应予以导尿,以免影响子宫收缩。

参考文献

[1]华克勤,丰有吉.实用妇产科学(M)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16-319.
[2]谢幸,苟文丽.妇产科.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181-183.
[3]金庆跃,程瑞峰.妇产科护理.第2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7-129.
[4]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404-409.

相关问答